(吉隆坡15日訊)臺灣佛光山副住持兼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生死學系(所)講座教授慧開法師表示,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宗教,都講生命是永續的,可是人們經營生命的方式卻不是永續的,規劃了不同年齡階段,從青少年求學,到壯年就業,最後老年安養,然後就沒有了。這是因為人們沒有規劃到來生,一般把死亡當做人生的終點。
“一般人說生、老、病、死,星雲大師把它稍微改一下,變成老、病、死、生。如果說生老病死,死就是結束,人們就會恐懼。”
ADVERTISEMENT
往生不是死亡代名詞
他分享道,因此佛教不說“死亡”,而是稱“往生”。往生並不是死亡的代名詞,那是一個行動,不應該把“死亡”的概念套在“往生”上。這也呼應如行法師所說,如果將生命詮釋為永續不死,就充滿無限的可能和希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實踐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慧開法師今日在一項題為“生命的永續經營”論壇中,如此指出。這項活動是由馬來西亞佛光山、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聯合會中馬協會、佛光文化主辦的“自在面對死亡,真誠擁抱生命”生死論壇的其中一環。
如行法師:死亡是生命延續
佛光山八打靈再也文教中心副住持如行法師在開幕禮上致辭說,死亡並非終結,而是生命的延續。雖然死亡無法避免,但死亡也是修道的契機和階石。
在人工智能當道的時代,談論生死還有意義嗎?他表示,雖然AI可以五分鐘內生成三篇致辭稿,但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面對和完整地經歷這個生死的課題。
此論壇於7月15及16日在吉隆坡坤成中學中國銀行大講堂舉行,共有10位主講人通過自己的研學經歷以及人生閱歷,給觀眾獨到的闡釋,他們包括慧開法師、澳洲Griffith大學醫學院副教授曾廣志博士、家庭關懷及家庭治療推手馮以量碩士、馬來西亞兒童安寧療護協會主席李志展醫生、拉曼大學輔導系講師李瑋榮及殯葬前線專員——“孝恩生命匠人”。
其中,曾廣志將主講《生裡看死——從醫學生死教育談生死覺醒》,明天則有馮以量主講《死裡看生——最好的告別》。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