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惠靈頓17日綜合電)紐西蘭總理希普金斯週一指出,隨著中國越來越自信,印太地區包括太平洋地區的競爭日趨激烈,並變得更難以預測和更不安全。他呼籲中國,為緩解印太地區越來越緊張的局勢發揮一己之力。
希普金斯週一在奧克蘭的中國商業峰會致辭時說,紐西蘭對印太地區的戰略環境惡化和緊張局勢升級感到擔憂,特別是南中國海和臺灣海峽等地區的情況。
ADVERTISEMENT
他說:“這些地區與我們的直接利益相關,為了維護這些地區更廣泛的利益,小心處理與緩和緊張局勢是我們關注的重點。而我們期待中國能在這方面發揮自己的作用。”
他進一步說:“中國的崛起以及它尋求施加影響力的方式,也是戰略競爭關係加劇的主要驅動力,特別是在我們更廣闊的家園範圍——印太地區。”
他亦強調繼續與中國接觸的重要性,既要聆聽,也要對話,以維護紐西蘭的利益,並在重要事務上為自己發聲。
他說,像紐西蘭這樣的小國無法單獨行動,他們意識到建立夥伴關係和以具包容性的態度,來因應全球挑戰的重要性。
他補充說,紐西蘭的做法通常會和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致,紐西蘭與這些國家有許多共同的利益與價值觀。
他表示,共同的利益和關切並不代表紐西蘭將永遠採取相同的做法。有時候,採取多樣性舉措也有戰術力量,能夠達到相同的結果。
相較於澳洲、加拿大、美國和英國等“五眼聯盟”安全夥伴,紐西蘭向來對中國採取較緩和的立場。
但近年來,紐西蘭在人權、基於秩序的國際法規以及太平洋潛在軍事化等議題的聲量與日俱增。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中國新一代說流利普通話,破除三百多種方言限制。印度有七百餘方言,靠英文溝通,但說流利英文人口只有一成。中國語言政治的勝利,對比印度政治語言的失敗。
语言是最大的政治。一国只有统一的语言,沟通无障碍,才能凝聚民意。印度的现代化之路,就是被语言的“碎片化”拖了后腿,不仅方言多,文字也多。中国则是历史运气好,方言虽多,但却有统一的表意文字,可以超越“十里不同音”的隔阂。
印度独立后的现代化发展,长期滞后,很多去印度观光的各国旅客,都被那些脏乱的情况所吓倒,经济的发展也大幅落后于中国,背后是社会治理的失败,而治理的老大难问题,原因复杂,但各方都认为印度种姓制度的歧视,划地自限,是严重内耗。
印度最巨大的内耗是方言太多,起码七百多种,各说各话。政府承认的方言与文字也有22种。知识界和专业人士靠英文沟通,但能说流利英文的人不到人口一成。
印度一些政客长期自我忽悠,说语言混杂是文化多元化的表现,彰显印度民主。但经济学者的研究则指出,一国之内民众无法沟通,会拖慢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国也历经语言分裂之苦,全国的方言估计有三百多种,但中华民族的福气则是文字统一,自秦始皇以降,书同文的传统,不绝如缕。汉字成为多元民族的黏合剂。历史上,即便非汉族入主中原,也被汉字和儒家文化经典所同化,从元朝到清朝,外族统治者都进入了汉字的天地,元曲和清代的诗词,都丰富了华夏文明,康熙主导的《康熙字典》、雍正的《大义觉迷录》、纳兰性德的凄美诗词,都惊艳中华文化圈。
中国的方言纷杂,但依靠着汉字的联系,让全国民众都可以心灵相通,广东人和山东人讲话“鸡同鸭讲”,但却可以为同一首唐诗而共鸣。这也是世界史的奇迹。1949年两岸分治之后,政治价值南辕北辙,但在语言政策上都一致,都力求“语同音”,无论是国语还是普通话,注音符号还是汉语拼音,都是殊途同归,让两岸人民的交流没有障碍。
这都是中国比印度优胜之处,今天中国的新一代都能说流利的普通话。这样的“语同音”现象,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记得多年前不同省份沟通的困难,发音不同往往导致各种的误会,但如今中国年轻人普通话标准,光听说话,往往分不清楚他们来自哪一个省份。这都是多年来“推广普通话”的结果,落实语音“全国一体化”。
今天印度不同地域的年轻人交流,常常有困难,识字率只有七成多,而中国识字率近九成八。这都是中国语言政治的胜利,也是印度政治语言失败的见证。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