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艺文

|
发布: 7:55am 17/07/2023

戏剧

西北孤鸟

父归

寻梦环游记

戏剧

西北孤鸟

父归

寻梦环游记

LIVE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作者:西北孤鸟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中國學者陳瑀曾提:“父親缺席”是華文作家們筆下的重要意象,“父親”一詞除生理意涵外也是重要文化符碼,一方面指向中國傳統父權文化,是社會道德秩序與倫理原則的權威象徵,另一方面指向中國文化身分。而本文要談的是兩部有關父親缺席的作品,一是日本菊池寬的戲劇《父歸》,另一是美國動畫片COCO(中譯《尋夢環遊記》,以下稱《尋夢》)。與其它“缺父”作品裡父親的始終缺席不同的是,《父歸》與《尋夢》是將“父親”作為一種戲劇衝突的元素,讓原來缺席的他,再度介入主人公的世界,掀起波瀾,形成戲劇衝突。

ADVERTISEMENT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尋夢環遊記》。

創作於1917年的《父歸》描寫明治末期一個小市民家庭內部的矛盾和衝突。20年前拋妻棄子離家外出一直杳無音訊的宗太郎突然歸來,攪亂了小康之家的平靜。妻子阿高、次子新二郎和女兒阿種對他的落魄歸來,由憐憫到歡迎,不咎既往;長子賢一郎卻不能容忍父親棄家的過失,斷然拒絕接待,他忘不了父親走後母子所經受的苦難,用激烈言辭傾瀉出長期鬱積心頭的憤慨,指責父親逃避做父親的義務。家人的勸解,更激起賢一郎的怨忿。宗太郎認識到自己給家庭帶來的不幸和創傷,懷著深深的內疚,再次離家。

2017年放映的美國3D動畫歌舞奇幻電影《尋夢》,講述了一個鞋匠家庭出身的12歲墨西哥男孩邁克,自幼有一個音樂夢,但音樂卻是被他的家庭所禁止的。這是一段令人傷痛的家族史導致的——邁克的外高祖父(邁克的外曾祖母可可的爸爸)為了實現音樂夢想,離鄉背井拋妻棄女而去。於是,外高祖母梅爾達就禁止他們家後代接觸音樂。在邁克秘密追尋音樂夢時,因為觸碰了一把吉他而誤踏進了亡靈世界,見到了死去的外高祖父和其它祖輩們,祖輩們想盡辦法要將邁克送回人間……本片上映後好評如潮,包括配音、配樂、故事和對墨西哥文化的尊重,獲譽甚豐。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門外人聲讓吃飯的人頓時緊張,母親更是五味雜陳(右,蘇鳳萍飾演)。(照片提供:柯牧原)

現實與戲劇之間

在戲劇結構上,兩者都用了“闖入者”策略來製造戲劇衝突,所不同的是,《父歸》是父親宗太郎闖入經已平靜安寧的家,撕開了賢一郎本已結痂的傷口,激起他的怨忿:他在父親離開後,長兄代父,歷盡痛苦與磨難,挑起了家庭成員生存下去的重擔,才換來現在的小康。《尋夢》的闖入者卻是後代子孫邁克,他在全家族都反對的情況下,執意要搞音樂及追宗溯源,雖然開始搞錯祖先,認賊(歌神德拉庫斯)作祖,但最終還是找到真祖——埃克托(他被歌神害死),還化解了隔代恩怨。對比《父歸》的各個人物心理描述的細膩與強烈,人物行動的現實性,《尋夢》的這一情節反轉顯得頗為戲劇性。只是當中的批判性——那些光鮮亮麗看起來才華洋溢的超級巨星,卻是齷齪陰暗的卑鄙小人,又印證了戲如人生的真實性——就如今日的臺灣性騷擾風暴,多少光鮮亮麗的“明星”,卻有可能就是像“歌神”那樣猥瑣奸詐。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阿種(左一)帶回來附近有一個很像父親的人的消息,大家激動地討論,賢一郎(右二)卻面有難色。(照片提供:張偉才)

《尋夢》的結局是光明的。埃克托“拋妻棄子”的現實是因為被歌神毒死而造成的,死前那一刻他正來向歌神告別反遭其毒手(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和兒童電影的屬性有關——必須有純正好人)。故他是被冤屈了好幾代的冤魂,差點兒因此被人鄙視而遺忘,以致最後要“魂飛魄散”。說到這裡要插敘一下電影一個很巧妙的“陰間生存法則”設置——脫胎自墨西哥的亡靈節文化:一個靈魂在天堂裡也有其物質肉身(在電影中設計為有骨無肉),這個肉身的存在時間長度依託的是陽間親人對他的“想念”,包括在亡靈臺上放他的照片,照片沒有了或想念消失了,他的“肉身”也將隨之消失。“肉身”消失意味著靈魂被徹底遺忘了,也就是說他在天堂的“存在”徹底結束了,這一天遲早要到來,除非一代又一代的後人一直在想念著他。

《父歸》的結局是開放性的:賢一郎趕走年老孤苦的父親後,他的心靈卻受到沉重的撞擊,開始追悔莫及,又成了第一個要把父親叫回來的人。這也就意味著,戲劇也是走向和解的。這種處理是對人心的寬慰,這一點東西方是一致的。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父親(左一)的突然到來,全家從驚訝很快轉為喜悅,只有賢一郎沉默不語,也不起身迎接。(照片提供:張偉才)

重新認識觀念價值

在《尋夢》裡,原來要搞音樂的邁克,為了趕快回去把外高祖父的照片放在靈臺上,而不再堅持一定要走音樂的道路了,因為在“天堂”裡的經歷,讓他終於領悟“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尋夢》的結局,似乎代表著一種對個人主義的物極必反,開始迴歸家庭,追求集體的利益與和諧。從《父歸》到《尋夢》,對我們的意義是什麼?我覺得是從祖先那裡找到自己的根,回到自己的源頭,汲取力量——發揮祖輩的觀念價值和習俗文化資源,成就自己,貢獻民族與國家。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賢一郎激烈控訴父親的罪過,全家陷入傷痛往事悲情,父親(左一)愧疚不已。(照片提供:張偉才)
西北孤鳥/從“父親缺席”到“父歸”──《尋夢環遊記》與《父歸》的時代意義
全體演員與造型師合影。(照片提供:張偉才)

1985年,我有幸看了青運檳州分會戲劇組(青藝前身),假檳城光大視聽室演出的《父歸》。同場演出還有另兩個短劇:《一堆糞》與Wek-Wek,導演是柯牧原,演員有張偉才(飾父親)、潘藍波(飾賢一郎)、蘇鳳萍(飾母親)連勝芳(新二郎)林詩儀(飾阿種)。張、蘇是很成熟的演員,表現內斂而精準;連、林是新演員,勝在青春俊美。主角潘藍波很有演戲天賦,只是在此劇中用力稍顯過猛,在控訴父親時聲淚俱下,情到濃時飛涕噴鼻而出,當時我坐在第三排,也為這“洶洶來勢”本能地躲了一下,被迫“出戏”,現在想來仍忍俊不禁。

這個演出,告別了更早以前戲劇演出必建屋築牆的大布景做法,只用了3個不同形狀的箱子,在演出前做不同的排列組合,是一種靈巧簡約的舞美構思。導演把重點放在人物造型與個性創造、場面氣氛與動作張力的把控,處理是現實主義的,效果抓人。

更多文章:

葉偉章/當梵樂遇上藝術──《慈愛之音》新山專場
感受魔幻非凡的魅力 完美融合鼓擊與空中舞綢—— 空中歌舞劇《SAKTI》 
葉偉章/古老歌謠的靈魂 現代舞蹈的身體──專訪當代編舞家布拉瑞揚 
喚起人們的回憶情感 集體戲中對話──“TEAM聚團”舞臺劇《客家》 
西北孤鳥/兩個賣慘的媽媽和10個耍寶的孩子──評何家偉版《尋找小貓的媽媽》 
譚寶婷/舞出真實自我──舞續舞集舞團跨步展演4.0《洗衣機》肢體劇場專場 
吳偉才/一筆揮金說藍色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