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擁有全世界最古老熱帶雨林(1億3000萬年)的國家,未必人人都覺得那是受到上天的眷顧, “森林”給大多數人的印象,更多時候並不是那麼正面的。人類的祖先從森林裡走出來,一代接著一代漸漸遠離母親大地,早就已經忘了熱帶雨林曾給我們提供源源不絕的食物和藥物,這裡是人類生存技能和生活智慧生長的苗床,最終把我們養成萬物之靈;可惜在時光的長河裡,人類很長一段時間以怨報德,視森林為懼怕、逃離、對立的存在,直到……萬物之靈開始往“萬物之惡”的深淵墮落。
所幸,後來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全球暖化等重大環境議題開始湧現,人類才開始從需索無度的貪婪裡覺醒。肩負重任的保育專家、環保分子等開始站在守護雨林的最前線,而遏止這一切的長久防守戰中,教育是把新的認知和意識,種在下一代人的心裡,打造最堅固防線的重要武器;譬如山打根重要生態旅遊區西必洛(Sepilok)的人猿保育中心和馬來熊保育中心、雨林探索中心;南馬古來的“雨林樹屋”(Rainforest Tree House)等,都是將雨林變成教育場域,宣導環境教育、生態教育的重要。
ADVERTISEMENT

我近期到檳城升旗山The Habitat參加露宿雨林的活動,則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座落在升旗山自然保護區內的The Habitat更像是生態園區,是讓現代人更容易親近雨林的方式,將教育的種子埋藏在體驗活動和導覽行程當中。跟日間自由購票入場的活動相比,入宿雨林的“Starlight Camping”體驗更加吸引人,下午4點半“入住”到隔天早上11點“退房”期間,2次的日間和1次的夜間生態導覽都經過精心設計,知識和體驗並存。
白天不管是走在1.6公里長的步道或與樹冠層同高的吊橋,保育類的眼鏡食葉猴、巨型黑松鼠等在樹叢穿梭的身影,以及各種小巧迷人的豬籠草等格外吸睛;由遠至近的各種動物叫聲此起彼落;招蜂引蝶的各種花卉、香草,是大自然最迷人的香氛;可食用的香草、可以用來當成洗滌劑的葉子等有趣的新知和技能,透過五感體驗被收納進記憶庫裡。
到了夜晚,跟隨生態解說員找尋隱身在灌木叢中的各種夜行昆蟲,在蛙鳴合奏曲中發現蛙蹤等,就像一場夜幕下的尋寶活動,小朋友都流連忘返。The Habitat最精彩的設計,莫過於在360度的觀景臺下方的營區,當人們仰望星空的同時,腳底下的地磚也悄悄被點亮成一片星空,互相輝映;另一個錦上添花,則是夜間走畢超過200米樹冠吊橋之後的儀式感設計(我就不“劇透”了),讓人畢生難忘。這個年代,教科書都被要求設計得更活潑、更有互動,更何況熱帶雨林這個實體世界裡重要的教育場域,除了是知識的寶庫,也必須費盡心思設計,才能真正達到教育的效果。

The Habitat令人折服的地方,是它善用了升旗山自然保護區這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生物多樣性生態區的雨林環境,創造出快樂學習的氛圍之餘,所有的軟硬體設計都考慮到永續。The Habitat是馬來西亞少數的B型企業(B Corporate,一個集合對社會和環境有影向力的企業的全球認證,必須通過許多考核才能獲此殊榮,全球有影響力的企業當中,申請並透過該考核的企業只有7%。全球只有約6000家B型企業),旗下的The Habitat基金會就是透過生態公園的收益,轉成對教育、研究和永續旅遊的資金支持。導覽行程中,生態解說員不時會感謝訪客的參與,每一筆消費最終都回饋到熱帶雨林這個曾經孕育人類的母親大地,把榮譽還給消費者,同時建立口碑效應。
我最終當然也被圈粉成功,如果你還沒去過,推薦給你。
延伸閱讀: 卓衍豪/池上學 卓衍豪/教室裡裝不下的世界 卓衍豪/從中國鄉村振興,看鄉村的未來式 卓衍豪/為孩子創造一次難忘的教育旅程 卓衍豪/產地旅遊的潛力 卓衍豪/“海龜巷”教會我們的事 卓衍豪/路上觀察學 卓衍豪/“海。浪滔滔”何止是民宿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这是一段用味道、体验与记忆,敞开的峇峇娘惹时光旅程。

在槟城乔治市的一条老街区,有一扇门推开后,迎面而来的不是菜单,而是一段家族的记忆。这是一间没有大招牌、不讲求翻桌率的餐厅,但每一位进门的客人,都是被邀请参加一场亲密的家族故事分享。
主角是骆先生,他虽然不是料理人,却是餐桌上的讲古佬,文化的守护者。他们家煮的不只是饭菜,而是一道道来自家族的私房料理,背后藏着的,是峇峇娘惹家族的饮食记忆。“这些娘惹菜,是我祖母,也就是我祖父的第三位太太,跟另外两位太太在家庭料理竞赛中脱颖而出的料理。”骆先生一边上菜,一边解释。在峇峇娘惹的家庭里,妻妾之间会透过厨艺竞争家中地位,料理是同时获得宾客赞赏和先生芳心的重要手段。

我多次带外国客人到访“娘惹小厨房”,不单纯只是因为这是一餐私房菜,而是一场沉浸式体验,更是一堂地方DNA转译的课程。最近带领云林科技大学的硕士在职专班来体验,跟几年前我初次到访时相比,增加更多让人惊艳的服务体验设计,从摆盘、仪式感、香草饭(Nasi Ulam)料理体验、品尝的家宴菜色,到骆先生透过家族故事的穿针引线,无不让人穿越时空回到当年富甲一方的峇峇娘惹家中,与每一道菜色、搭配的酱料、使用的餐具,以及受邀共餐的英国殖民地官员、马来贵族、泰国的贸易伙伴、华人的社团领袖相遇,感受一个时代的辉煌。
整个沉浸式体验的最后,并不是买单离开,而是骆先生亲自带领客人参观他家后院。那里有他亲手种的野姜花、帝王乌兰(Raja Ulam)等香草植物,也有一砖一瓦细心保存的娘惹风格老屋,从食材的来源到房子的格局,从娘惹妻妾之间的厨艺竞争,到他祖父与其他峇峇家族在居家门面、设计细节上的较量,每一处细节都藏着故事。

在乔治市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城市里,“娘惹小厨房”像是一部默默播放的老电影,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一个个片段,拼凑出一个时代的风景与情感。娘惹文化之所以能成为IP,那是因为它让人看见几代的峇峇娘惹,如何把生活活成一门艺术的同时,也活成一个国家多元共生、包融共创的缩影。
这样的一顿饭,不只吃饱,而是让人带着滋味与故事,回望自己的“家宴”、家乡。原来,一个家族的历史、一个地方的DNA,也可以浓缩在一场私房菜体验当中。“娘惹小厨房”不只是一间私房菜馆,更像是一座活的时光博物馆。没有展示柜,没有解说牌,只有一桌饭菜、一段段的口述历史以及真实、有温度的家居场景。当记忆被端上桌,文化便有了新的生命。骆先生把“吃”这件事赋予人与人、人与空间的情感联系,而不是只有味蕾的享受。
离开“娘惹小厨房”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3个小时,月光洒在典雅的马赛克磁砖墙面上,空气里仿佛还残留着香草饭的气息。这里不是观光手册上会出现的景点,却是让人一辈子记得的地方,因为我们参与了一场记忆的传承仪式,这一顿饭不只追忆过去的美好,更是照亮未来的灯火。
延伸阅读: 卓衍豪/莺歌桌宴──一场连结产地与在地文化的宴席 卓衍豪/绝味地图 卓衍豪/怡保,宜饱 卓衍豪/岂止一顿饭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