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8日綜合電)中國年輕人失業率屢創新高之際,當局卻一直試圖淡化處理,除了要求年輕人更勤奮、更肯吃苦以外,還玩文字遊戲,將青年失業問題說成只是“慢就業”。
不少中國年輕人在社媒上對政府的態度嗤之以鼻,對政府拒絕承認失業率高一事感到驚訝。
ADVERTISEMENT
有人在小紅書上諷刺道:“中國文字是如此博大精深,我們很明顯就是失業了,但官員發明了‘慢就業’這個詞。慢到什麼程度?幾個月還是幾年”;另一名小紅書用戶稱,“用這個詞是把責任推到了年輕人身上”;有的更諷刺道,“照這樣說,1920年代末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就業率應該是100%,因為大多數人都處於慢就業狀態,這可真是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好方法。”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所研究員聶日明表示:“失業就是失業。我們就應該這麼稱呼它。”
他指出,“確實有年輕人可能希望在開始下一份工作之前有一個休假,但我認為今天絕大多數失業者都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卻找不到。”
今年5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告訴年輕人,不要再覺得自己不能從事體力勞動或不能到農村去,呼籲他們應該學會“吃苦”。
而中國國務院主辦的中共直屬黨報《經濟日報》本月初發文稱,隨著2023屆畢業生陸續離開校園,調查數據顯示,選擇“慢就業”的應屆生從去年的15.9%,上升到今年的18.9%。
互聯網資料顯示,“慢就業”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等。
文章稱,雖然存在爭議,但“慢就業”並非貶義詞,“畢竟大多數慢就業不是不就業,更不是躺平。”
文章指出,對於慢就業現象,要區分被動選擇和主動選擇兩種情況。其中,由於今年青年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不得不被動選擇慢就業,繼續搜尋合適的崗位。
文章最後呼籲,無論對就業前景有什麼樣的預期,歸根到底要靠實踐和奮鬥來實現,“只要方向清晰、方法對路,就不愁找不到工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