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假期炎熱的3月天,我帶著老姐們展開半島中南馬西海岸自駕家庭遊。主要目的是探訪燈塔。這天來到波德申附近的丹絨端(Tanjung Tuan)燈塔——葡萄牙文名字極為悽美:破碎之角(Cape Rachado)。將車子停在森林保護區的入口度假酒店停車格,塗好防曬,帶大夥踏上階梯。老姐平日在小城有走山運動,慢步穩健拾級而上,順利抵達山頂。白色圓形建築燈塔矗立眼前,鐵門深鎖。帶大家在燈塔外圍繞一圈。小心翼翼,經過一處極為狹窄的小徑雜草叢生,眼前一片湛藍海水——馬六甲海峽。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見對面的印尼蘇門答臘島。繞完一圈站在雞蛋花樹下,交代大夥喝水再喝水,我給大夥講解景點小科普。這燈塔雖地處森美蘭州實際上由馬六甲管轄。
根據蘆骨博物館內展示的史料記載,高24米的丹絨端燈塔於1528年由葡萄牙人所建。1606年此處海域發生重大海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船隊與葡萄牙海軍戰船交戰,荷蘭人的11艘船隻對上葡軍的20艘,兩軍連打三天三夜(1606年8月16日到18日),死傷人數近千人,最終是馬丁阿方素率領的葡軍勝利,但也元氣大傷。這場激戰雙方各有兩艘大船碎裂,分別為荷蘭的納掃號及米德斯堡號,葡軍的薩爾維多號及端德號。
ADVERTISEMENT
一項不為人注意的歷史記載,是次戰爭雙方軍隊皆被該處的暗流漩渦嚇倒,船隻在暗湧湍急的海水中不能穩定應戰。1641年荷蘭人佔領馬六甲,燈塔落入荷蘭東印度公司手中,直到1817年英國人開始計劃重建。另一說法則指1824年英荷條約後,燈塔由英國人全權打理,並於1863年重建,沿用至2008年。
妹妹啊這塔有幾百年歷史了卻還能操作,很厲害,我們有眼不識泰山啊。老姐外甥們倒挺專心聽課。阿姨我讀歷史,每次讀到馬六甲海峽地理位置極為關鍵,如今看這塔,完全明白了。外甥亦恍然大悟。
哈哈真是孺子可教也。我補充說明,1990年政府在此處加建混凝土塔,作為馬來西亞衛星雷達站,監視馬六甲海峽的交通流量及肩負通訊作用。丹絨端距離最靠近的印尼如巴特島僅僅24海哩,而馬六甲海峽是全世界繼英倫海峽後,交通第二繁忙的海峽。丹絨端燈塔採用菲倪爾透鏡,這種透鏡焦距短鏡片更薄,燈塔在遠距離下仍可看見。
讓大夥多歇會,說好集合時間,我獨自再往懸崖邊看海去。望著馬六甲海峽湛藍的海水,思緒回到從前。
多年前腳車獨騎半島西海岸5號公路,由怡保一路南下,幾天後抵達波德申,在蘆骨小鎮的路邊攤和一個馬來麻吉談話。老人家極力推薦我拐進去丹絨端燈塔看看。騎經軍營,來到度假酒店處,停好腳車花一令吉買門票,走在上山的階梯,我遇到一個戴眼鏡的斯文日本老伯。老伯胸前掛著長鏡頭相機,原來他每一年都來觀鳥。老人口操不算流利的英語說,很多很多鳥,這邊。
全年唯一一天對外開放
印象深刻的是他說了幾個鳥類特有名詞,我都沒聽懂。那時還年輕,精力旺盛,我走到燈塔另一邊繞下山去,往丹絨端森林公園漫遊。幽靜山中步道鬱鬱蔥蔥,粗厚的藤蔓高高懸掛老樹,落葉堆滿走道,漫步林子洗滌多日騎行的風塵僕僕再下山。多年後無意間在書店翻到一本戶外攝影雜誌,方知丹絨端及白巖山的生態保護區每年3月第一個週末都舉行觀候鳥活動。
每年3月這兒迎來北歸東亞的鷹鳥,飛禽從遙遠的澳洲及紐西蘭飛回俄羅斯、中國、韓國、日本等地,丹絨端是鳥兒的重要中轉站。3月首個週末也是破碎之角燈塔全年唯一對外開放的一天。旅途中從沒特意做功課,卻會奇妙地遇到帶我將旅途見聞串聯一起的獨特時光。
根據資深報人雷子健先生2022年發表於《東方日報》的文章,清朝末年,光緒皇帝最信任的臣子康有為與弟子梁啟超發動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康有為為了躲避慈禧太后的通緝逃亡海外時,曾經在丹絨端燈塔居住並作詩〈七月朔,人丹將敦島,居半月而行,愛其風景……〉文中的丹將敦正是丹絨端。我翻查歷史史料,康有為於1900年7月到1910年8月共7次來馬來半島,曾在金寶、吉隆坡、檳城等地遊學演說。
離開前我頻頻回望山頂,這半島最古老燈塔,見證多少戰事風雲,歷經多少歷史滄桑;潔白身影及晚間的亮光為多少船艦指明正確行駛方向。時光淘洗幾百年過去了,它仍然巍峨屹立,安靜在海角山頭上遙望四方。
明年3月首個週末,必再來訪。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