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打靈再也23日訊)警方昨日在雪州武吉哥文寧搗破了一個由中國人非法營運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中心,逮捕52人,並救出2名被剝削勞動的緬甸少年。
武吉阿曼反人口販賣及非法移民調查組(D3)主任法迪爾高級助理總監指出,兩名獲救的16歲緬甸少女和17歲緬甸少年被迫生活在堆滿舊物品的環境中,並在危險的環境中被迫勞動。
ADVERTISEMENT

是由中國人經營
他說,警方接獲情報,指在雪州地區有一個非法營運的電子廢舊產品回收中心內有出現剝削勞動的行為,並在調查後發現有關回收中心是由中國人所經營,裡面工作的人都是非法外勞。
他指出,警方於昨天下午4時30分登門取締,當時在裡面工作的數十人看到警方後當場四散奔逃,有者試圖翻過圍牆逃跑,不過最終還是被警方 一網打盡。
法迪爾指出,這次取締行動是警方聯合國家戰略辦公室(NSO)特別行動小組和反人口販賣及移民走私理事會(MAPO)聯合進行的。
“我們在行動中共逮捕了52名外國人,包括兩名女性,他們的年齡介於22至45歲。”
他補充,落網的嫌犯包括,22名緬甸人、16名孟加拉人、11名中國人、2名柬埔寨人和1名尼日利亞人。
他說,其中被捕的中國人中,有6人屬管理人員(25至42歲),他們分別擔任工廠經理和助理經理。
警方目前援引2007年反人口販賣及反販運移民法令、1969/63年移民法令以及1963年移民法規展開後續的調查工作。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7

5

112

9

3
百格視頻
陈华成.建立电子垃圾回收机制
基于电子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显而易见,因此若不及早建立起有效的回收和处理机制,未来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必然是现在的数倍。
电子产品在今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从工业到家用,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电子产品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但随之而来的电子垃圾问题,也成为全球环境的巨大挑战。根据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指出,我国的电子垃圾的回收率极低,而这些电子垃圾倘若未能妥善处理,必将对我国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事实上电子垃圾的危害性远超过一般垃圾,其里头包含多种有害物质,如铅、镉、汞和阻燃剂等。这些有毒物质如果未经适当处理就被随意丢弃,不但会污染土壤、地下水和空气,更直接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特别是在非法或未监管的垃圾处理中心,电子垃圾通常以焚烧或填埋的方式处理,毒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流入水源,其破坏性是不可逆的。
令人担心的是,电子设备需求量不断增加,加速电子垃圾的生成。聂纳兹米透露,我国预计到2025年将产生约25万公吨的电子垃圾,涵盖从手机到大型家电设备。这个巨量的废弃物如果得不到适当处理,最终势必演变为一场难以控制的环境危机。
我国目前电子垃圾的回收率仅为1%,但从全球回收率也不过17.4%可以看出,当下各国对电子垃圾的处理机制尚未成熟。许多住宅区的区的垃圾回收站,都未设专门处理电子垃圾的设施,这导致大量废弃的电子设备,最终只能被填埋或焚烧。
政府虽然已经设立了251个注册电子垃圾回收中心,但相较全国范围内日益增长的电子垃圾数量,这些中心仍显不足。同时一些非法电子垃圾处理中心,为了控制成本,大都采用不规范的处理方式,更是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的问题。
有鉴于此,政府积极推动“生产者延伸责任”(EPR)机制,无疑是一项明智且及时的举措。因为推行EPR机制意味着电子产品的生产商不仅仅是生产者,还需对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处理负责。这种责任分配模式不仅能够促使企业在设计和生产阶段更加注重环保,还能推动回收和再利用产业的发展。
也唯有如此,我们才有望建立一个理想的电子垃圾生态系统,确保从生产、消费到废弃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监管与优化。然而,EPR机制的实施除了需要时间和资源,还需要生产商、消费者、回收商的密切配合。尤其是在公众环保意识较弱的情况下,如何激励消费者主动参与回收废弃电子产品,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电子垃圾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显而易见,因此若不及早建立起有效的回收和处理机制,未来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必然是现在的数倍。特别是回收系统的迟滞建立,将导致更多电子垃圾无序堆积,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加复杂的处理过程、更高昂的治理成本以及无法挽回的环境破坏。另一方面,建立全面的电子垃圾回收体系不仅仅是环保的需要,也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