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23日综合电)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有个人对麻雀的奉献及热爱,改变了一代年轻的印度人;被称为“印度筑巢人”(Nest Man of India)的卡特里利用椰子壳、棉花、黄麻、藤条等环保材料,为麻雀在城市盖一个家。据《人间福报》,2012年至今,他已打造逾63万个鸟巢,并在印度各地学校、企业举办4000多场麻雀保育筑巢工作坊,影响超过120万人。
卡特里分享:“我的童年是在旧德里一个繁华街区度过的,在那里我们在鸟鸣声中醒来,我会喂这些鸟,有时抓住它们并再次释放它们;但20世纪1990年代末后,麻雀慢慢开始消失,因为城市变成水泥丛林,没有地方可供麻雀筑巢。”
城市化破坏栖息地
今年60岁的卡特里是一名摄影师,他自称是“充满热情的环保者”,他回忆:“当我们住在旧德里时,我注意到爷爷从屋顶下拆了一些砖块,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向我解释说,这是为了让麻雀来这里筑巢。”
当时7岁的卡特里并没有模仿爷爷救鸟,而是和许多孩子一样,破坏了鸟巢,卡特里分享:“当我破坏鸟巢时,我被爷爷骂了一顿,他对我说鸟巢在树木稀少的城市里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我不应该破坏它们的庇护所,而是应该帮助小鸟们在它们无法筑巢的地方筑巢。”
2008年,卡特里加入护鸟行列,他以椰子壳、饮料包装、竹子、黄麻、棉花等材料,为鸟类盖新家,还自学为40种不同品种的鸟类建造巢穴,并将这些人工鸟巢放置在屋顶、阳台等,采用率超过75%。
团队办逾7500工作坊研讨会
为了传播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卡特里在2012年成立“生态扎根基金会”(Eco Roots Foundation),鼓励儿童和青少年保护环境,并致力提高大众对电子垃圾和气候变迁的认识。作为生态扎根基金会行动的一部分,卡特里也继续教导各年龄层的人们如何使用环保材料做鸟巢,他时常告诉孩童:“我们不能透过夺走它们的房屋,来建造我们的房子。”
卡特里说:“麻雀是我们生态系统最好的晴雨表,它们只存在于有健康环境和人类栖息地的地方,但城市化却让它们无处可住。”
因为快速工业化,导致森林被大量砍伐,加上辐射等污染,让原本随处可见的麻雀愈来愈稀少,但麻雀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仍被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物种,意味它不需要大量的保护工作;卡特里指出,事实证明并非如此,他认为,“这种曾经常见的鸟类数量不断减少,凸显大众提高认识保育的必要性,以防止进一步的损失。”
至今,卡特里与他的团队,已举办4772个筑巢工作坊、2751场研讨会、盖了63万3432个鸟巢,总共影响120万6781人;卡特里对环境的无私奉献,让他入选印度Limca纪录簿,并获得印度国家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等,教科书也介绍他的事迹。
一个鸟屋三代鸟的家
对卡特里来说,最大的回报是他的使命已经开始产生影响,他说:“在德里,麻雀的数量在过去5年增加了,我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想法,他们现在加入了这项使命,这给了我希望,我们可以透过小小的一步带来改变。”
卡特里指出,“即使只是捐赠一个鸟屋,你也不是为一只鸟提供一个家,而是为至少三代鸟提供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