桎梏被打破后
日子蹑手蹑脚离去
给双腿的抚慰不曾间断
纵使当初锥心之痛已不在
ADVERTISEMENT
眼前这份完全的自由
竟令我不舒
翅膀不再
渴望也消去了
沉浸在回忆的水缸里
你的容颜因逆光而模糊
但我确信
你的姓名泛着光芒
那些日子
不知从何处蹦出来
将我吞没
如今更像是活在他人之梦
冒险已成过去
在剩下的时间里,
我们该往哪儿走呢
百年后,你和我
将成为风扬起的
尘埃吧
更多作品: Norico/灯火 Norico/别了,大蓝鲸 Norico/归依 Norico/碳酸柠檬 Norico/午后之森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说话的人,错了吗?
文/大头螺丝
前阵子职场上发生了一个茶杯里风波,影响了好几个部门同事的工作,在那段日子,整个楼层弥漫低气压,走进茶水间、厕所,都可听到大家的窃窃私语和不满怨言。
起因是有同事直接向总部投诉了另一位同事的工作态度,结果总部不但杀鸡儆猴,还改变了一贯宽松的管理风格,开始严格执行各项规定,让早已习惯松散节奏的同仁们叫苦连天。
事情发生之后,大家的矛头自然而然地指向那位向总部投诉的同事,虽然总部和人事部并没有透露吹哨者的身分,但世界上岂有不透风的墙,好事之徒早就将焦点锁定某个部门。群起而攻之,责怪那人小题大做、不懂“闭嘴”,累及整个团队。
但人们遗忘了一个问题:这位吹哨者究竟经历了什么,才选择冒着众怒,打破沉默、诉诸总部?那些长年在制度松弛中安然获益的人,是否曾反思自身的侥幸是否早已越过规则边界?
这件事让我回想起我小学高年级的时候,也因为“不懂得闭嘴”,在学校集体生活中受了不少苦头。
我小时候跟父母无所不谈,学校里的琐事,不管是开心或失落,我都会巨细靡遗地分享。我的父亲,作为家教协会的活跃成员,也时常将我说的趣事转述给他认识的老师。不料,某次他的话被人曲解,让班导师以为父亲在挑她的毛病。有一天,她气冲冲地走进教室,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训斥我一番。接着没几天,我原本已入选多项校内比赛代表名单,却被公开宣布遭全数除名。
这还不止。隔年我再次成为她班上的学生,有一天,她忽然将我叫到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怒吼:“你是个长舌妇,你们全家都是长舌妇,祖宗十八代都是长舌妇。”
当时10岁的我只能涨红了脸,低头吞下所有辱骂,心底却充满了对父亲的怨恨,认为一定又是他再次“多嘴”了,才让我遭受这样的羞辱。
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一直不能谅解那个当时无法为自己辩论的小女孩,以及纯粹因为信任家协同僚和老师们的职业守则,而跟大家坦诚分享的父亲。长大后,我用了好一段时间抚慰心中受伤的小孩,从这段记忆中释怀。
我们在儒家文化中成长,往往被教导“以和为贵”、“沉默是金”,强调自我克制,维护集体利益。而所谓集体,往往由上位者代表,他们的权威不可挑战。异议,则常被视为破坏和谐的行为。于是,即使目睹不公,我们也学会闭嘴,学会用“大局为重”这句话合理化沉默。
但大家忘了,儒家同时也提倡:“见义不为,无勇也”。在倡导和谐的同时,也鼓励“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的见义勇为。
为了大局,个体的创伤常被扫进地毯底下,不能说,不敢说,只能默默承受与消化。但若错误未被指出导正,创伤无从疗愈,蛆虫将不断腐蚀盘踞,这些积压的伤口终将化脓溃烂,造成无法收拾的局面。
沉默或许能暂时维持表面的平静,却掩不住真相逐渐腐烂的气味;唯有面对,才能真正治愈与重建。
(作者为跨国工厂客服后端人员)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