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人类遗产的保护者,让我们通过一件件珍贵的藏品,跨越时空与古人、乃至几亿年前的生命产生连接,同时肩负着文化传承、科学普及、历史叙述、艺术展示的重任,是一个个文明诞生又消亡再重生的记录者,是神奇又厚重的存在。
博物馆规模越大意味着藏品越多,博物馆“小白”又该从何下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逛完一家博物馆?
ADVERTISEMENT
逛博物馆有正确的方式吗?
实不相瞒,在本专题开始筹备前,我们曾经有过以下争论:
“逛博物馆之前,最好先做功课,否则画仅仅是一幅画,杯子仅仅是一件器皿。”
“一个好的博物馆,即便在游客没做功课的情况下,也能让游客看懂藏品。”
到底去博物馆前该不该先做功课?抱着这一疑问,我踏足久违的国家博物馆。
距离上一次走进国家博物馆已经极为久远,印象中的它残旧不已,空气里总是弥漫着木头那种历经岁月沧桑的独特气味,展示的人偶由于陈旧更增添些许灵异气息,总觉得闭馆后会上演恐怖版的“博物馆奇妙夜”,这亦是我自此却步的原因。
出乎意料的是,眼前的模样却与幼时记忆无法重合,从装潢、展示品到展示方式不再老旧阴森,已经与国外现代化的博物馆逐渐靠拢,虽然人偶依然陈旧,但因为灯光以及陈列环境改变,不再鬼气森森。
国家博物馆分为ABCD 4个展区,分别为史前馆、马来王朝馆、殖民时期馆及今日大马馆,时间线清晰明了,能让游客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迅速了解马来西亚。
做足功课,能少走冤枉路
对于规模不算大,藏品不算多的博物馆而言,“做功课”与否显然毫不影响体验。
可是,当我来到意大利佛罗伦萨,步入馆藏多不胜数,举世闻名的乌菲兹美术馆顿时眼花缭乱,不知该从何看起,只得随着人流毫无目的浏览一件件展品。
看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我意识到仿佛错过了心心念念的〈维纳斯的诞生〉,在咨询工作人员后才恍然大悟:它就在入口处附近的展厅,我在不知不觉中与之擦肩。
于是只得折返,穿过汹涌人群回到起点,几经寻觅方如愿沉浸在维纳斯的美丽之中。
不期而遇虽然美好,但失之交臂不免扼腕痛惜。我想,假设事先做好功课,不但确保避免错过的遗憾,还能少走冤枉路。
馆藏丰盛的博物馆,应该要怎么逛呢?
不要太贪心,先挑选作品
“你必须要挑好你要看的(展品),”导览经验丰富的美学与博物馆工作者许斗达听完我的经历说,“我带学生去博物馆只看10至15件展品。”
他形容自己如同策展人,博物馆犹如展品的仓库,根据他决定的主题“展出”。
比如他选定的主题是“文艺复兴的艺术”,进入博物馆后,他就带着学生直奔文艺复兴初期到后期的展品。
“比如乌菲兹美术馆主要是看文艺复兴的作品,假设你对文艺复兴全无所闻,你去了等于白看。”
再者,当我们事先已具备展品相关知识,抵达现场后仅需要做的是全身心投入“感受”作品,无须再分神认识展品及了解背后的故事。
“所以出发前,我先给学生上课理解作品。大马人无法像外国人般熟悉这些故事,他们一进博物馆就是直接去感受作品。”
“对于不常逛美术馆的人,你怎能要求他们不断地在‘理解’和‘感受’之间切换呢?”
就好像我们对罗马斗兽场早有所听闻,亲眼所见之际,只需专心去感受那种历史书上的平面建筑忽然跃然而出的震撼和感动即可。
他的事前“功课”不但包括文字,还到访作品相关的地点。比如,今年艺术界举世瞩目的盛事──荷兰国立博物馆举办的维米尔特展。
维米尔现存且散落世界各地的作品共三十余件,该博物馆除了将自身藏有的4件,还向世界各大博物馆以及美术馆借来24件,共28件作品集结在此,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维米尔展览。
他历尽艰辛抢到了8张票,用了10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10件作品,在远赴荷兰后,为了让他们看懂作品,他特意带着他们到其中一幅作品《小街》的原型──代尔夫特游览4小时。
“到了那幅画面前,他们赫然发现他画的就是居住多年的代尔夫特。”
当脑海里的知识和眼前景象合二为一时,有助于深化理解和学习,其效果之显著不言而喻。
不过,他也笑说,若每次逛美术馆之前要做功课未免太无聊。
在他看来,逛博物馆无需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既可以带有目的性地逛,也可以随意地去看,哪怕只想找个地方约会,又或者天气暑热,仅想找个地方吹吹免费空调亦无不可。
“就像你去餐厅吃饭,你可以带着‘填饱肚子’的目的去吃,也能带着‘审视’的心态去吃。”
逛博物馆需要多长时间?
许多人会基于金钱预算、时间成本等“划算”心态,尽量将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尽己所能看完展品,最终疲累不堪。
许斗达分享,每当他安排行程时会将各个博物馆错开,以保证张弛有度。
“我会安排一天逛博物馆,一天休息,要不然很快审美疲劳。”他打个比方说,“像你离开乌菲兹,到了罗马后,你就开始走马看花,完全无法集中精神,看过就算了。”
这就是典型的审美疲劳迹象,有过惨痛经历的我深以为然。
然后,每一次博物馆之行尽可能控制在2小时以内,最长不超过2小时。
“你坐在课堂上听课2小时已不容易,还要走2小时看展,这不是要他的命吗?除非像台湾人从小养成逛博物馆的习惯,可以逛3小时以上,否则2小时是极限。”
带小孩去博物馆,父母要先踩点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上升,博物馆也成为许多父母带孩子出游的目的地。
但是,如果父母自己也不清楚想看什么东西,带着幼儿到博物馆无疑是一场“灾难”,许斗达就曾经目睹过如此惨况。
“你出门前告诉孩子说带他们出去玩,结果到了博物馆,又要他们安静,又不让他们碰展品,这还能叫‘玩’吗?”
毕竟7岁以下的儿童是以触碰方式认识世界,太艰深的知识对他们而言如听天书,那博物馆还有什么意义呢?
“父母要先去踩点,看看哪些作品适合小朋友。”
他建议,7岁以下的幼童可能听不懂历史故事,可是他们能记住颜色、造型或自然风景,能将他们曾看过的物体与展品连接起来。
比如博物馆里陈列的一座老钟,家长可告诉孩子:“这其实就是我们家里的电子钟,以前的钟是这样的。”诸如此类。
“只是这种教育日常就要在家进行,到了博物馆他才能连接,才能记住。到了7岁左右,便能开始讲历史故事。”
他笑说,其实生活里处处是“博物馆”,大自然、老街小镇也可以是博物馆,能和幼儿的生活产生连接,不一定非要到装满藏品的建筑里。
许斗达逛博物馆小撇步:
01|保证自己睡眠充足,如果是在欧洲等地,飞机落地当天先休息,第二天再出行;
02|由于保存文物的温度、湿度各有不同要求,有的展区会较冷,因此畏寒者出门前记得带一件披肩;
03|穿上宽松的衣服和舒服的球鞋;
04|长者带一张便携式椅子;
05|逛博物馆的时长控制在2小时以内;
06|若想去欧洲的博物馆,又想避开人潮,可以选择冬天出游;
07|对该馆藏品一无所知却又不想错过镇馆之宝的“小白”,入馆前记得拿张地图,跟着上述指示就能顺利完成打卡。
相关报道: 【逛博物馆/02】借助科技互动,博物馆也能很好玩 【逛博物馆/03】博物馆空间,如何化身说故事高手? 延伸阅读: 【近打谷探洞/01】近打谷石灰岩洞,大自然的历史博物馆 【近打谷探洞/02】古生物化石,发现史前的生命轨迹 【近打谷探洞/03】刻在岩壁上的画,解读古人的生命密码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