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7:30am 26/07/2023

新教育

作家

写作

朱雀

葛亮

燕食记

谜鸦

葛亮/遊走於學術研究與文學創作

报道:本刊 梁慧颖 摄影:本报 陈敬晖

不是每個文學都能忍受嚴謹苦澀的學術研究,同樣的,不是每個從事學術研究的人都能寫出行雲流水的文學作品。但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其實並不相悖,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對這點深有體會,他早期的學術訓練,為他撰寫長篇小說提供了相應的準備和素材,所以對他而言,學術研究和文學創作實際上是一種互補的關係。

葛亮的小說充滿煙火氣,比方說2022年出版的《燕食記》,他從飲食風物著眼,書寫民國以來粵菜的掌故傳奇和流變,以及食物背後的人生百味。很顯然他在寫這些內容之前肯定做過嚴謹的考察研究,而這種能力必須歸功於他早期的學術訓練,甚至他近年所寫的一些內容,其實跟他在大學做的研究有關。

ADVERTISEMENT

葛亮的小說充滿煙火氣,比方說2022年出版的《燕食記》,書寫民國以來粵菜的掌故傳奇和流變,以及食物背後的人生百味;2010年出版的《朱雀》講述了三個世代的傳奇故事。

他現任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教授,照他的話說,他開啟寫作之路其實是一個巨大的意外,因為他父母親都是理科出身,以前那年代的想法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即便如此,家庭對他在文學方面的影響很巨大,因為他祖父是中國著名藝術史家葛康俞教授(1911-1952),父親擔心文學會在他這一代發生斷代,所以從他小時候就會有意識地引導他閱讀。

他長大後選擇了中文系,家人都非常支持,他起初也甘於當文學的評論者。但久了之後,他心想有沒有可能自己也嘗試寫作,以便體會他研究對象的甘苦,以及體會寫作過程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因為這樣,他在二十多歲快碩士畢業時開始動筆寫小說,不久後即得到極大鼓勵,2005年榮獲臺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獲獎作品:〈謎鴉〉)。要不是有獎項的鼓勵,他說:“我可能會停下來,繼續做一個評論者。”

在南京生長的他,其實是到香港求學之後才開始寫作。在他眼裡,南京是座特別舒服的城市,“你活得舒服、活得自在,實際上就已經是向世界致敬”,所以他覺得南京這座城市容易讓人缺乏寫作的動力,也因為這樣,他很佩服在南京寫作的作家和前輩。

可是香港不同,香港的生活節奏非常匆促,氣韻也跟南京很不一樣,他發現這裡與自己的家鄉如此不同,因此產生了寫作衝動,嘗試去回望以往的青少年生活,於是開始寫長篇小說。

寫作和研究未必有明確分界

在香港的這些年,他從修讀香港大學中文系,到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擔任教授,一直都待在高校裡面。他說,在大學教書對他而言是一件蠻重要的事情,跟寫作是一體兩面,“特別是我們寫長篇小說,有時候需要一些邏輯思維的鍛鍊,需要在寫小說的前期做一些田野研究,然後要做一些資料的查考和整理。這個部分實際上和你作為文學研究者的工作是有疊合的,換言之,我早期的學術訓練其實為我寫長篇小說提供了相應的一種準備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他有了寫作經驗,他更能夠帶著溫度去做他的文學研究,也更能夠將心比心,進入研究對象的內心。因此,寫作和在大學任教這兩件事,他認為實在不矛盾,實際上是一種互補關係。

葛亮表示,在大學教書跟寫作是一體兩面。早期的學術訓練為他寫長篇小說提供了準備而有了寫作經驗,他更能夠帶著溫度去做文學研究。

不過,一旦進入大學體制就免不了要滿足大學的各種要求,比如大學會規定教授每年要發表多少篇論文,每年要指導多少名研究生等等。他不諱言,現在的大學“蠻卷的”,很多工作變得需要去量化,大家為了爭奪資源而必須很努力去達成各種指標,不像他祖父那個年代,可能大概寫兩三本書就是一個大家了。

這種情況下,寫作之於他更像是一種沉澱之道,能夠幫助他平靜下來,所以像他說的那樣,寫作和在大學教書其實是互補的關係,甚至有時候是共融的關係,比方說他最近書寫的內容會提到廣州織金彩瓷和澳門木雕,這些素材恰恰來自他的研究,可見寫作和學術研究有時候根本沒有明確的分界。

創作這種事必須要發自內心的熱愛

在香港浸會大學,他教授的學科主要跟現當代有關,比如中國現當代文學和現代中文小說創作。當請他給想要從事寫作的年輕學生建議,他的答案很乾脆,就是“通常不會給建議”,理由是他教了這麼多年創作,深深覺得創作這種事必須要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行,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能幫助學生髮掘他的天賦,但學生能走多遠還得看他自己的本事。

近20年,他看見許多好苗子,但事實上大家都有各種各樣來自於現實的考量和壓力。他認為即使講得再多,“其實都抵不上自己可能的一個信念跟選擇,因為我本身也不是天然就選擇寫作的人。”

葛亮坦言,即使寫作是孤獨且寂寞的,他也非常享受這個過程,甚至覺得寂寞有時候是一種力量,能夠讓人與周遭的現實世界對話。

今年5月,他在吉隆坡參加由馬來西亞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和馬來西亞漢文化中心主辦的“走進中國當代文學”分享會,分享他的文學創作經驗,其他兩位主講人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震雲和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得主東西。

葛亮覺得劉震雲和東西是很自覺地在人生道路上選擇了寫作,但他本人真的因為他是研究者,想要為他的研究注入更多溫度,所以才選擇了寫作。

“我爸媽都覺得我寫作已經是個意外了,他們沒有覺得我一定要做一個作家,他們覺得一輩子在大學裡教書蠻好的,因為我們家裡到我三代都在大學裡教書。”

現實中有太多我們無法掌控的東西,但在寫作過程中,他沉浸於他所構建的世界,所以即使說寫作是孤獨且寂寞的,他也非常享受這個過程,甚至覺得寂寞有時候是一種力量,能夠讓人與周遭的現實世界對話。

“這個時候,”他說:“每個作家實際都是強大的。”

葛亮生長在南京,現居香港,在香港浸會大學任職中文系教授。他的作品《朱雀》、《阿德與史蒂夫》、《北鳶》和《燕食記》先後入選亞洲週刊全球華人十大小說,2022年憑《飛發》獲得魯迅文學獎中篇小說獎。
更多【】點看:
泰萊大學“THE SHOW”時裝秀 看見新時尚生力軍
攀鱸魚皮膚黏液 為乳腺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小學生不愛閱讀?從小說看小學生的閱讀文化
從玩家到創作PlayStation遊戲
數智化轉型之下 無人教室已來臨?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