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报道】 美国总统大选 最新动态留守星洲点看最新消息
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即时国际

|
发布: 8:53pm 28/07/2023

中美贸易战

跨国供应链

中美贸易战

跨国供应链

德国之声 | 受限贸易战 中国企业热衷投资泰国

受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许多中国企业开始考虑外移到泰国,图为今年1月9日中国游客重返泰国时,受到泰国的高度关注(资料照)

(德国之声中文网)随著和科技战的不断发展,过去在中国深耕发展的,正在进行重构。而自2018年以来,特别是在冠病疫情之后,面对美中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关税优惠和看好新兴市场潜力的情况下,许多原先在中国的外资开始转移到东南亚,而泰国更成为中资企业首选的目标。

长期以来,位处美中之间的泰国,一直在寻求各方的投资,也已拥有一部分的制造业产业链。而随著近年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泰国已吸引比亚迪等多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进驻,中国对泰国的直接投资更呈上升趋势。

ADVERTISEMENT

旅居泰国的台湾新创企业家罗聿向DW表示,之前有中国河北省、江苏省等地的多家企业都想来泰国设厂,并因此与他接触。他陪同他们到泰国的工业区考察,而这些企业主透露,受到中美贸易战冲击,他们在中国国内的工厂没什么订单,“他们被迫迁移到国外没有(关)税(的国家),所以才来泰国(投资)”。

据DW了解,这几家公司是科技产业链中的中下游厂商,包含了总部设在江苏苏州和无锡的一些公司。而这些公司与中国A股与台股的一些上市公司都有关联。另有一家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的家俱公司。

经过多次考察,虽然不熟悉泰国的语言文化和法规依然是问题,但只有一家公司最终放弃了泰国的投资计划。当中进度最快的中国业者,7月底已准备在泰国注册公司商标,“他们跟著客户搬到泰国来,所以不需要开发(新)客户”,罗聿说。

对包含台商在内的许多外企来说,东盟首选的投资对像是越南,但中国企业主对越南的顾虑就比较多。除了当地的基础建设和服务是否到位,包含地缘政治风险、是否会有“排华”等争端,都成为中资企业投资时评估的重点,而这也是泰国的相对优势。

《日经亚洲》6月14日曾报导,根据泰国商务部的数据,中国去年再度成为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2022年的贸易总额达3.69兆泰铢(约1060亿美元),占泰国贸易总额的18%左右。

泰国政府投资委员会 (BOI) 在7月初的一份声明中表示,2023年前6个月外资直接投资的申请总额达到了3040亿泰铢(约90亿美元),年增率达到141%。而中国是泰国今年上半年最大的投资者,投资项目总价值达到了615亿泰铢(约18亿美元),新加坡和日本紧随其后,投资额分别为590亿泰铢(约17亿美元)和353亿泰铢(约10亿美元)。

台湾佛光大学公共事务系教授、该校南向办公室主任陈尚懋向DW表示,在供应链安全议题逐渐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原先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开始外移到所谓的“北东盟国家”(即中南半岛),包含越南、寮国、柬埔寨、泰国与缅甸等5国。

然而,东盟各国的发展程度不一,对于企业而言,也会有不同考虑。陈尚懋解读,由于柬埔寨跟寮国比较落后,基础建设还有一些问题,所以从中国移出的外资企业,首选都是越南、缅甸或泰国。

但缅甸有国内政治的因素,而越南跟中国有一些地缘政治上的争端。相较之下,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央的位置,先前军方执政的泰国政治相对稳定,基础建设也其他两国好一点 ,“所以泰国成为中国大陆外移企业的首选”,陈尚懋说。

罗聿透露,来找他协助在泰国设厂的几位中国企业家,都有去越南考察过设厂的可能性,但最终仍考虑泰国。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越南的基础建设相对不如泰国,例如工业区的排水良好与否,可能会引发厂商担忧。此外,泰国人民对中国企业较越南友善,不用担心“排华”风险,更是重要原因。

对于依赖成熟且低价劳动力的成衣业来说,有大量国际级设计师和本身就有泰丝文化的泰国,即便不是在中国广东省做成衣业的台商林承战优先考虑的设厂国家,泰国仍有其相对独特的优势,“泰国比较适合做为成衣业的研发中心,而不是生产基地”, 他说。

专家:外移东协是长期趋势

对于在中国已发展多年的外资企业而言,要放弃中国的供应链,并非容易的事情,但专家也认为这已是长期趋势。陈尚懋认为,对于在中国投资的台湾企业来说,外移的现象不是从2018年才开始,而是一个长期趋势。

他指出,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软著陆”,产能开始过剩。而到了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2020年的疫情封控,让许多在中国的台商,以及其他的外资想往外移出。此外,自2022年以来,随著全球政经局势开始变化,全球开始出现“反中”的氛围,这也是企业考虑的原因。

对此,负责新兴市场发展和区域经济整合研究,台湾经济研究院第九研究所所长谭瑾瑜对DW表示,今年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生效,会深化中国跟东协之间的合作,经贸合作会更密切。加上美中竞争的持续,一些产业会调整他们供应链,“不管是移转,还是迁移都已经在做,这是从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

她认为,中国跟东盟的产业关系“也是一种结构再调整和转变的过程”。一个很明显的案例是中国上半年的出口衰退3.2%,但中国对东盟上半年的出口却是成长了1.5%。同时,中国在东盟出口的主要商品是电子电机设备和零件,这类商品年成长23%,这都是很明显的趋势,“(23%)其实是很大的(成长)”。

谭瑾瑜说,疫情之后供应链渐渐变成区域化生产,而东协在美中竞争的过程当中,本来就受各界亲睐。美国在贸易战之后,更大幅增加了对东盟和印度的直接投资。

根据中国欧盟商会在6月进行的调查,受到监管方面的障碍、政治化因素影响,欧洲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信心大降。四分之三的企业重新考虑过供应链策略,12%则表明已将部份业务撤出中国。

留在中国更好?

但企业对于外资企业移出中国合适与否,也有不同看法。例如林承战不认为东盟或印度可以取代中国的生产基地。同时,由于亚洲四小虎,即印尼、泰国、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等国的工资,不一定比中国低,而且可能高达台湾的六成左右,“泰国完全不是我们工厂去的地方”。

谭瑾瑜也认为,“(中国)市场这么大,外商不太可能会放弃”,若是说供应链要完全移出中国,“这样也太武断”。她解读,现在国际趋势是“In China, for China”,即“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因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中国的内需市场蓬勃发展,就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谭瑾瑜说,中国的工业区有很多“一站式”的服务,提供包含整地在内的前置作业,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非常方便,但其他国家未必有这样的配套措施。“(企业)如果要到越南或是印度(投资),这些都要克服,资金上就需要比较大的基础”。

在中国,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台湾称为“单一窗口”,指的是负责管理的政府部门,提供投资企业一系列的优惠服务,通常包括协助园区内公司办理工商注册、投资审查、土地过户、检验检疫、进出口审批等,有时还会有其他的政策性优惠。

此外,中国的供应链成熟,企业可以快速对接所需要的供应商和客户,也是东南亚或印度目前仍无法取代的优势。例如在广东生产时出了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找其他公司配合时,“我可以在10分钟路程内,就找到我需要的公司”,林承战说。

因此,林承战并不赞成劳力密集型的制造业,为了追求低廉劳动力和关税优惠外移。他反而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更为重要,“我有些(成衣业)的朋友已经外移到非洲了,我都问他们,那你们下一步要外移到月球吗?”

(本文章由德国之声授权提供)

请用这则!!!  德国之声 | 受限贸易战 中国企业热衷投资泰国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