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
发布: 10:53am 31/07/2023

快乐家庭

吴娟瑜

做自己

接受自己

快乐家庭

吴娟瑜

做自己

接受自己

吴娟瑜|做自己,有迷思!

十多年前,我主讲“生涯规划”,问到学员“成功”的定义,多数回答:像王永庆、郭台铭、张忠谋,或殷琪等,最近却听到不一样的答案了。

!”斩钉截铁的3个字,让我大吃一惊,什么叫做“做自己”?好奇地再问下去,大伙儿的答案就有些模糊了,有的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的说:“就不要管别人的想法啊!”

ADVERTISEMENT

父母做自己?

父母这一辈多数是延续家族的期待,按照长辈栽培的方向懵懂前行,待成年后回头一望,发现原来是踩著爸妈的影子,完成爸妈的梦想,那──自己在那里?

瑞士心理学家容格说过:“每个人都有两个生命。首先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的。第二次生命,常常从40岁开始。”

显然40岁前多数为他人而活,多少有些“失去自我”“迷失自我”,40岁之后则心智渐开,历练更多,清楚如何做自己。

吴娟瑜

然而针对十多岁青少年儿女嚷着“做自己”,爸妈又如何去理解呢?

已经有不少搂着平板,占住电脑的孩子,大声地对呛爸妈:“你为什么管这么多?难道我不能做自己吗?”

啼笑皆非的爸妈盛怒之下也顶回去:“好啊!你怎么养活自己?”“你的学费从那里来?”“还没长大就不听话了。”

一方面是急于长大成人的孩子,另一方面是急于保护孩子的大人,在立足点相异的情况下,自然是话不投机,更多的爸妈对“做自己”解读成“做个自私自利的人”而增添担忧。

“做自己”3大迷思

“做自己”在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里强调一个人“不需要变得特别,只要接受现在的自己。”

所以,“做自己”至少要先了解“现在的自己”有些什么个性特质,认清自己的本事有多少?如果“接受”而脚踏实地过日子,这样的“做自己”必然稳扎稳打,一帆风顺。

万一无法“接受”自己的不足,还不满家庭背景或社会现况,那么这个渴望做自己的孩子即将成为怨声载道、四处惹祸的人了。

所以,爸妈不妨提前跨越“做自己”的3大迷思,让孩子真正成为健康快乐又利己利人的人才。

第一迷思:过度尊重

有的爸妈放宽界线,让孩子为所欲为,从小享受自主权,偏食无所谓,对尊长不礼貌也没关系,致使孩子变得没大没小了。

第二迷思:错误榜样

有的爸妈本身不遵守公共秩序、闯红灯、大声喧哗、得理不饶人,使得孩子误以为“我行我素”就是做自己。

第三迷思:错失导正

当孩子不服团队规范,或是对人生方向迷惑时,爸妈错失良机和孩子深谈,以致孩子自以为做了“与众不同”的表现,或是自认有“更胜一筹”的决策,导致“做自己”布满了荆棘。

聪敏做自己

聪敏在八九个月大,就自行抓著奶瓶喝奶,两三岁对爸妈给的衣装有不同搭配,不喜欢到图书馆、书店,却喜欢进博物馆、科学馆,尤其听到天文、地理知识的录音带,总是睁大眼睛地著迷。

爸妈注意到聪敏的独特表现,于是夫妻几经商量后,除了科普方面的增强,也需加强人际关系的学习,让他在“做自己”这条路上,能面面顾全。

幼稚园小班起,让聪敏自行请教公园的玩伴,可否轮流荡秋千;又,参加“故事屋”活动,练习讲故事给同伴听,还参加“情绪管理探索营”,学习自我探索、自我认识。

聪敏的爸妈以儿子为荣,妈妈告诉我:“聪敏是独生子,从小又很有主见,我们让他在‘做自己’的成长路上,心中有自己,更要有别人,绝不是独来独往地自私自利。”

可见,“做自己”还是需要正确方向的引导,绝不是茫无所从,或是一意孤行。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