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31/07/2023

槟城

历史

浮罗山背

香料

豆蔻

郑坤明

吕子肇

黄志明

摩鹿加群岛

Moluccas

班达群岛

东印度公司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強戰爭?

报道/摄影:本刊 梁馨元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豆蔻曾是比黃金更值錢的香料,掀起了西方列強間的戰爭。

從檳城買回的伴手禮,退回數百年前的時空,曾讓荷蘭人在一座島嶼發動大屠殺。

17世紀,豆蔻曾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掌中寶,通過貿易網絡層層傳賣到歐洲,價格居高不下。為了限制豆蔻植株外流,荷蘭人用了徹底的方式——在東南亞各地四處斬除豆蔻樹苗,並對任何種植國發動攻勢,以及屠殺豆蔻原產地班達群島(Banda Islands)的人民,倖存者也成為種植豆蔻的奴隸……

ADVERTISEMENT

曾經,豆蔻是比黃金更值錢的,掀起了西方列強間的腥風血雨;但我們來到檳城浮羅山背——全馬豆蔻唯一的種植地,果農黃志明卻說它即將走進歷史,路旁豆蔻樹被棄置疏於照料,還有許多也逐一被砍伐清理。當年,微小的香料何以掀起列強戰爭,傳進馬來亞之後又經歷怎樣的變化?

走上檳城浮羅山背,我們看看一度讓歷史翻雲覆雨的香料豆蔻,它在山林間隨性長成的模樣;以及客家人在山中種植與經營豆蔻事業所交織出來的倫理與喜悲。

豆蔻在浮羅山背大量種植,早已是三代前的事。1942年出生的鄭坤明,是浮羅山背義合豆蔻廠的第三代負責人。他說,爺爺鄭香在1905年從中國南來到浮羅山背當種植華工,存到錢買地,卻發現那片土地早已種下一些不知名的恬美果實——“他們看著也不知道是什麼,覺得美就開始栽種。”

與鄭香一同來到浮羅山背落腳的華工,一群十幾個,那時他們誰也不認識豆蔻這一香料;要說豆蔻的由來他們也不清楚,就像一個謎。

如今這些第一批在浮羅山背種豆蔻的大家族,據鄭坤明回憶,有姓林、 黃、蔡,還有劉的,大家的阿公都互相認識。可以說,在浮羅山背這個地方,許多家族都因豆蔻結緣。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儒安維爾在《聖路易傳》中寫道:香料來自人間天堂,在那裡它們從樹上隨風掉落,就像在我們當地的森林裡掉落下來的幹樹枝。
價值堪比黃金,歐洲人追求的奢侈品

今日我們認識的豆蔻,雖說是檳城的文化與歷史風味,但在當年的馬來亞之前,它無疑浪跡了大半個地球,且經歷一場驚心動魄的香料戰爭。

一切從東印度群島開始說起。在歐洲人尚未踏足之前,豆蔻早已是新石器時代人們的食物,“無論在醫藥或飲食用途,歷史上早有記載——唐代中國已有進口;阿拉伯則在1025年,醫學家伊本·西那(Ibn Sina)把豆蔻作藥用,主張可治胃部疾病和混合其它藥物作麻醉用途。”從事馬來半島歷史文化研究的呂子肇梳理了文獻後說道。

儘管如此,豆蔻產地對歐亞各國來說卻是長久以來的謎。

當時,阿拉伯人僅知豆蔻來自東印度群島,且對歐洲閉口不談。當十字軍東征後,歐洲人開始接觸阿拉伯飲食和知識,香料被形容為——“來自人間天堂,在那裡它們從樹上隨風掉落,就像在我們當地的森林裡掉落下來的幹樹枝”,儒安維爾在《聖路易傳》中寫道。人們每日按稱重出售,包括豆蔻在內的香料商品,自此成為了歐洲人追求的奢侈品,價格非常高昂。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呂子肇是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曾擔任吉蘭丹中華獨立中學副校長,如今則投身於馬來半島歷史及文化的研究事業。(圖:受訪者提供)
豆蔻有什麼魔法,讓歐洲人追捧?

檳州果農公會主席黃志明從懂事開始,門前便是一棵棵結滿果的豆蔻樹。他們家四代都是浮羅山背的客家農夫,徒步果園中,他讓我們隨手摘下一粒熟成的豆蔻,擦一擦就能生吃。他示範:“我們只是吸吮它的果汁,渣滓就會吐出來,可以幫助解除口臭。”

生吃豆蔻儘管澀,但他笑言從前嗜肉的英國人正用它來闢除口臭;前往皇室覲見前咬上兩口,口腔內的味道不至於燻人。老豆蔻曬乾製成香料,更有效祛除惡臭。豆蔻之所以成為歐洲人夢寐以求的香料,正是因為在中世紀的歐洲,無論在巷弄或宮廷,人們深信經常洗澡會招來惡鬼或瘟疫,市民更是實現“拉屎自由”,以至於無論在巷弄或宮廷都屎尿橫流,臭氣熏天。

可想而知,人們何以如此迫切希望得到熱帶香料以掩蓋氣味,一如豆蔻。尤其在冰箱發明以前,香料還能掩蓋肉的腐臭,讓醃肉的保存期限更長久。

正是市場的迫切需求,使得香料貿易帶來鉅額利潤,歐洲人的貪婪慾望便在15世紀應運而生。他們從內陸而海洋,通過航行探索未知島嶼,最終在冒險中帶來意外收穫。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班達群島是摩鹿加群島(又稱香料群島)下的其中一個群島。(圖:取自網絡)
開啟航海征途,尋找香料的蹤跡

其中一個目的地,即是泛稱“香料群島”的摩鹿加群島()。散落在班達海中的島嶼,如一顆顆祖母綠寶石;那裡氣候溼潤,在火山土壤長著茂密的植被,亦因出產豆蔻、丁香等香料,而被視若瑰寶。

呂子肇說,歐洲列強中最早發現摩鹿加群島的是西班牙人,但葡萄牙在1511年8月控制馬六甲後,3個月內就派船探尋班達群島,並在翌年發現豆蔻的蹤跡。然而,即使他們對豆蔻的掌控慾望強烈,班達島貴族卻始終拒絕讓葡萄牙等歐洲人在島上建立貿易商站或堡壘,因此只能通過貿易方式收購和囤積來轉賣歐洲。

“這樣的情況造就本地與歐洲商人間更激烈的競爭,從而導致價格居高不下。”結果就在100年後,誰也沒有想過高價的豆蔻與未受歐洲人控制的班達群島,如同一塊嶄露頭角的銀礦,招引了更為貪婪的荷蘭勢力前往挖掘。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大航海時代的先行者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地理位置優越,因此最早遠航,但逐漸被荷蘭取代。(圖:取自網絡)
荷蘭人侵佔掠奪,屠殺毀樹限制外流

1621年,荷蘭人佔領班達群島之後,香料似乎便進入一段黑暗時期。呂子肇表示,荷蘭東印度公司做得極其徹底——為了限制豆蔻植株的外流,荷蘭總督庫恩(Coen)把該地近千人的貴族及其家族殺死或變賣為奴隸,2500人在最後一次大屠殺中喪命,大部分婦女孩童被囚禁,僅有三百餘人成功逃走。

香料被形容來自人間天堂,但在鬥爭中無疑墮入了人間煉獄。以班達群島為例,當地人口可能曾經高達1萬5000人,1621年荷蘭人佔領後,全島只剩下約1000人作為豆蔻種植的奴工。

正因為荷蘭人的嚴格管控,豆蔻植群彷彿獨屬班達群島的秘密寶庫。然而,英國曾短期控制班達群島旁的倫島(Run),荷蘭人卻背信攻打,並把全島的豆蔻樹砍倒焚燒,徹底把島上的任何一株豆蔻毀滅。

在漫天熾火與灰燼之中,荷蘭人想盡辦法限制豆蔻外流,甚至在1623年發動安汶屠殺(Ambon Massacre),把英國人趕出東印度群島地區。荷蘭人對豆蔻的珍視,卻導致他們在1667年以曼哈頓島及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向英國交換倫島。他們以為,這樣能確保萬無一失,誰知道這個決定卻是用了一個繁華都市換回一座荒蕪小島——換走的土地,後來成為全球先進城市之一的紐約;當時英國人也已然知道,豆蔻能在各地被移植栽種的可能……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班達群島的光刻印刷景象,由Longman在1811年製作。(圖:取自網絡)
嚴管下的豆蔻,如何走出國門根植他鄉?

但豆蔻究竟是如何傳到檳城浮羅山背,並開始大量種植?檳州果農公會主席黃志明便說,當年客家人南來馬來亞,在他爺爺那代就開始種植豆蔻。“豆蔻在浮羅山背並非自然生長,而是從國外引進,不曉得為何在浮羅山背特別多?”他也充滿疑問。

在香料歷史中,即使荷蘭鉚足全力壟斷與清除,卻無法避免它的流傳。呂子肇解釋,“豆蔻真正傳播到今天各產區,是因為法國植物學家皮埃爾·波微(Pierre Poivre)在毛里求斯的試種成功以後才發生。”

1790年,皮埃爾·波微成功在班達群島找到隱蔽的地方,在荷蘭人眼皮底下有規模地偷種豆蔻、丁香等香料。成功以後,他連帶泥土把豆蔻和其它香料走私到毛里求斯植物園。隨後豆蔻移植到加勒比海地區的聖馬丁島(St. Martin)和格林納達(Grenada),其中格林納達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豆蔻出口國,呂子肇解釋。

正因這些流傳,曾遭荷蘭人打敗並奪走香料貿易壟斷地位的葡萄牙人,後來亦在其殖民地巴西成功種下豆蔻等香料,他補充道。

另外,在拿破崙戰爭(Napoleonic Wars)期間荷蘭一度亡國,因而把殖民地交英國託管。英國在19世紀初曾接管馬六甲、爪哇及班達群島等荷蘭殖民地。他說:“英國在接管期間,趁機把荷蘭東印度公司牢牢控制了近200年不外流的豆蔻及丁香等香料植物,連土壤運到英國殖民地種下,檳城的豆蔻產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時至今日,我們才在檳城浮羅山背見到豆蔻的蹤影。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黃志明說,從前嗜肉的英國人前往皇室覲見前會咬上兩口生豆蔻,以闢除口臭。
相關報道:
【荳蔻的故事/02】走進浮羅山背,探尋豆蔻的山中歲月
【荳蔻的故事/03】傳承三代,豆蔻還能走多遠?

延伸閱讀:
【香菜香噴噴/01】香菜不臭!
【香菜香噴噴/02】當香菜變身主角,你敢吃嗎?
【香菜香噴噴/03】香菜種植為何火不起來?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