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7:30am 02/08/2023

新教育

二十四节令鼓

打鼓

故乡之音

陶鼓

家乡的声音

众击坊

把故乡之音带往台湾 到一个地方就用鼓说一个故事

报道:本刊 梁馨元 摄影:本报 谭湘璇、受访者提供

在马来西亚开枝散叶,它也早已走出海外。在台湾,大马鼓手陈玟天创办了首支二十四节令鼓职业团队——,不仅仅停留在,从演出到文化产业的经营,他们走下舞台进入社区,把打击艺术融合在地特色,真正让鼓艺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

众击坊艺术总监陈玟天说起打鼓,特别有干劲。毕业于大山脚日新独中,曾是鼓队主席的他,在台中教育大学念书时最先创办了鼓团“響鼓社”。繁体字的“響”——把故乡的声音带来台湾,这是他的初衷。

ADVERTISEMENT

从最初的两人,到成团三年后的50位团员,间中都经历了什么?大四那年,陈玟天想为社团干一件大事,那就是售票公演。果不其然,这个宏图大计吓退了半数团员,剩下的二十几位一手包办起服装、道具与舞台设计,曲目编排及赞助等事宜。

练鼓时,鼓声响彻校园,众击坊行政总监张筱羚回忆起无奈地笑:“有人拿着菜刀,还有人去找了议员来调停,都是要我们不要再打鼓了!”出奇的是,练习时噪音的困扰尽管存在,这场售票公演却吸引了将近1000人参与。

把二十四节令鼓带入台湾的陈玟天,走到那时已算是小有成绩。然而毕业后,他却偷偷跑回了马来西亚,在家里躲了两个月,嘴上说的是陪妈妈,但他知道自己心里躲的是什么。

“毕业那年全部看似到位了,社团也有了成绩,却开始有点空虚。团员总问我几时要回来,大家都想搞职业的鼓团。但我想的是,到底还要不要继续?”

“面对的问题很多,像是投诉我们打鼓太大声。表演的时候台下有那么多掌声,但为什么要讨厌我们?”

中学时期去学校不是为了上课 而是练鼓

鼓几乎是陈玟天中学生涯的全部。受表哥影响,他从预备班就开始加入鼓队,但当时候的鼓队多数没有正式教练,更像制服团体每天都在做体能训练。“所以能碰到鼓就很开心,一直练,直到手腕感觉痛了”——对他而言,去学校已经不是为了读书,就是等待下课的练鼓时光。

上了高一,他当上鼓队主席。在此之前他形容自己是一名问题学生,三天两头就进训导室,但创办鼓队的老师当众斥责:要是学弟妹看到这样,如何把你当榜样?“那次之后,我就下定决心不再踏入训导处一步”,这是陈玟天对自己的承诺。

18岁,他参加了手集团举办的二十四节令鼓营会《视色遐想》,彼时他虽身为鼓队主席,去到那边却倍感冲击——人人拿起鼓谱就能演绎,自己却在那时才晓得,原来有鼓谱、创作这回事。营会中,教练给了一个主题“黑色”,让营员在四天三夜完成一套作品。也是从那时开始他才懂,创作并不如想像中遥远。

节奏的编写、肢体的变化……他把新的所学知识带回日新独中鼓队。

鼓棒从未离开过手里

2009年,陈玟天报考手集团的实习生,每个周日从槟城搭凌晨夜车到富都车站。抵达时天还未亮,他继续搭车前往吉隆坡中华独中练习。打鼓的路程颠簸,他不是在打鼓,就是在路上。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9个月。每周搭长途巴士来回,精神与体力上的消耗很常让他充满怀疑,且富都车站人流复杂。某天早上睡眼惺忪,一下巴士陈玟天便被人殴打:“一群莫名其妙的人抢我的包,也不知道是谁,后来还是一位德士叔叔免费载我去中华独中。但就在怀疑,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却怎么也做不好。”

这时,陈玟天提起李小龙的一句话——清空你手上的杯子,才能再次装满。直到现在,这句话仍是他的生活哲学。

曾经是鼓队主席,仿佛就已经把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他当下想着,“我是否把曾经拥有的看得太重要,以致无法学习新的东西了?”

因此到台湾念书时,他把自己当成一块干的海绵,融入新环境,准备吸进更多水分。母亲在他出发前再三嘱咐,这一次要好好念书,不准再玩鼓,但陈玟天依然把一套鼓棒塞进了行李,甚至在过海关时被当成武器没收,最后就剩下一对。那对遗留下来的鼓棒,如今也在社团中传承,每一届交接时都会有新的签名留在上面,至今已将近10年。

将二十四节令鼓写进校本课程

打鼓路上,有两位老师陈玟天特别感谢,一位是带他入行的表哥,也是北野鼓团创办人郑洲升;另一位则是如今觉奏感创办人唐勇豪。

他们都是陈玟天迷茫时的指路人。在不知该不该继续打鼓的日子,唐勇豪对他说年轻就该去尝试,就算失败也是自己的经验。听毕他决定重归打鼓的生活,并回到台湾创办职业鼓队“众击坊”。那时他思索,走下舞台之后廿四节令鼓还有什么可能?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与营运学系的背景,让陈玟天与张筱羚在经营这份志业上,有了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众击坊设计了一套名为《鼓动埔心》的二十四节令鼓校本课程,亦是世界首创融入学校教育的节令鼓课程。

一套完整的小学六年二十四节令鼓教育,当中就包括认识节令鼓历史、手腕开发、身体觉醒、肢体演绎及群体意识。(受访者提供)

二十四节令鼓,意即“节气”与“时令”,说的是人的生活这件事情。因此众击坊在教课时,都会与在地文化结合——“先做一些田野调查,跟学校了解当地特色,像我们去到彰化就会有葡萄季 ;到了水里就有桃叶,还有飞机场旁边的小学可能设计飞机师在指挥……”

最重要的,是先让学生了解二十四节令鼓的本质,因此离不开传统花式。节令鼓的传统花式,是以农耕的身体姿势转换,因此有插秧、收割等动作。目前,众击坊已编排出一套完整的一至六年级教学系统,“像马来西亚的美术、音乐课,在台湾我们把廿四节令鼓也带入了课堂时间表。”

全校都在打鼓,且一打就是6年。台湾对于农耕这件事已稀疏平常,因此通过传统花式的学习,再融合当地特色创作出崭新花式,小朋友能借此更认识自己的家乡文化,亦能培育年轻鼓手。

陈玟天称,把二十四节令鼓的文化融合在地特色,让小朋友参与这些活动,并非旨在培养未来的艺术家,而是增强他们对于家乡的认同感。
陈玟天的事业伙伴亦是妻子张筱羚表示,老人家会说故事,他记得所有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忆,小朋友则是传承最大的力量。因此无论在做教育推广或社区经营,都不会忽视孩童这一环。

结合在地文化 走进人群

从被投诉,被讨厌,他想的是——“既然人群没办法走进我们,那我们为何不走进人群?”台湾有战鼓、太鼓皆因祭祀而生,那么台湾人为何要听廿四节令鼓?因而他希望让节令鼓结合在地文化;他们先到台东旅游,走进原住民部落做田野调查,并计划每年暑假都可以到一个地方,用鼓说一个故事。

那是没有言语,只有声音说出来的故事。就在南投水里这个偏远而清幽的小乡镇,陈玟天、张筱羚与众击坊把节令鼓带往一个新的方向。故事从声音中诞生,水里乡有一座长如蛇状的制窑场,就叫水里蛇窑。老一辈的记忆中,每当他们要测新烧出陶缸的品质,就会用木头及石头去敲,听陶缸发出的声音。彼时,延绵不绝的叮叮声会传遍整个山头。

陈玟天想做的,即是把这个属于当地的声音找出来。

把表演艺术融合节庆与文化观光,众击坊与水里蛇窑共同策划“窑神祭”。比起演出,众击坊更想凝聚社区,因此在窑神祭中的演出,不仅有众击坊的成员,更邀请了当地的大小居民共同完成。(受访者提供)
窑神祭暨水里蛇窑94周年庆演出,他们认为长者是薪火传承的能量,孩子则是蛰伏的力量,因而组织了水里的儿童表演团体“窑脚囝仔”,让他们更认识自己的家乡。(受访者提供)
与台大实验林合作,完成《山林诀》,诉说水里木业故事。(受访者提供)

运用大自然重现

8年前,陈玟天与张筱羚来到水里这个地方。最初他们认识的社区,是一个由不同组成的打击乐团。陶鼓重,因此在演绎时与廿四节令鼓稍微不同——“做鼓跟做陶,基本上都是用手去捏出来,所以演绎时我们用手去触碰。牛皮的触感和人的皮肤很接近,也是后来接触到马来西亚的手鼓,觉得这样的触觉更有共鸣。”

“来到水里,我们想要重现那个声音,所以敲击陶缸来找出旋律。后来我们到学校去推广,发现时不时就打破一个,要赔台币好几千块,这样下去好像不是办法,因此开始想发展不同乐器,”他笑着说。

众击坊与水里蛇窑共同开发乐器,运用陶琴、陶缸重现水里陶音。然而,在开发乐器的路上也面临调音、搬运等挑战。(受访者提供)

后来他们开发出陶琴,希望水里人用自己家乡的乐器,编制出打击乐以外的乐种。然而,一直以来他们都不停在表演,停下来时发现——“和当地人的共鸣很少,因为他们只有在表演的时候看到我们。他们说,表演完又走了那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

“因而我们想,能不能走下舞台和他们站在一起,变成真的水里人。” 于是从2018年起,众击坊开始带着小朋友去森林里扎营,用手机搜集故乡的声音,然后带他们去做一场森林的演出。仍是用声音串联起家乡的记忆——先向家中长辈收集有关节气的故事,再于森林捡拾材料制成乐器。在原本荒芜的森林里,着手整理、布置,铺上一层木板,邀请家人朋友观赏,一场森林音乐会俨然诞生。

“像那边产梅子,所以他们会有一些修剪下来的梅枝,我们稍微加工制成鼓棒。一人可以做一支,很简单,阿公阿嬷也都会做”。 三天两夜的营会里,水里人走在熟悉的土地,聆听自然的密语,再用声音与创意演绎出自己的家乡。

与水里森林单位合作带水里小孩进到森林,捡拾原始材料制作乐器,采集故乡声音。(受访者提供)

陶鼓、陶琴甚至是鼓棒的制作,无疑是在地工艺转生出来的产业,继而发展成品牌,为的是让社区居民也能自己生产,成为家乡产业的一部分,甚至延伸出经济价值。

这也是文化产业的价值。从他们炽热的眼神中,还有更多极欲分享,且未完待续的故事,就像陈玟天这十几年来,不是在打鼓便是在路上,从不停歇。声音与鼓,尽管没有曲调,却为许多土地道尽了半生的繁华。

这便是众击坊——用鼓说故事的行者。

众击坊与大马打击乐团“觉奏感”合作,二度至南投水里乡集训,执行城乡计划“声路·水里深耕计划”,以当地特色创作曲目《初心》。(受访者提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