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社论

发布: 8:00am 02/08/2023 18462点阅

社论

多元种族

513

道菲

敦依斯迈

敦依斯迈辞世50周年

社论

多元种族

513

道菲

敦依斯迈

敦依斯迈辞世50周年

社论.马来西亚不只是马来人的国家

50多年前“民主、开明、包容,主张建国”;而今天的敦马却往回头走“专政、守旧、狭隘,主张马来人的马来西亚”。显然,人不会随着年龄增长与时代的进步而自我提升,至少在敦马的身上见不到!《孟子·离娄章句下》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希望敦马能懂。

ADVERTISEMENT

我国第2任副首相已故敦依斯迈长子接受本报专访时驳斥敦马最近的言论歪曲事实,道菲说:“马来西亚不是马来人的国家,而是多元种族创造了大马”!道菲的仗义直言,延续了敦依斯迈一生为大马全民奋斗的崇高精神!

今天(8月2日)是敦依斯迈辞世50周年纪念日。在极端宗教与种族主义横行的今天,这位协助大马独立、作风开明、重视民主体制、拥抱多元社会的前政治人物,又回到人民的记忆里。

敦依斯迈58岁就辞世了。如果他能多活20年,让他领导八、九十年代经济准备起飞的大马,今天的整体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们深信经济发展、国家建设、多元文化、廉洁政治、宗教信仰自由、种族关系都会更好。因为敦依斯迈就是秉持这一理念治国,所以是教人怀念的领袖。

槟城研究院院长黄基明日前为本报言路版撰写《敦依斯迈~受人敬畏的真正原因》一文指出,他让1969年“种族骚乱尽快结束”、他主张新经济政策应该有20年的期间限制,以免适得其反的变成一项“分裂”族群的政策、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多次表示敦依斯迈是他唯一信任的马来领袖、郭鹤年评价他是“我一生中见过品格高尚、富正义感,最无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的马来人……”;除此之外,为本报撰文的马来政治评论员达祖丁教授称他为“一个真正的马来西亚人”、莫辛阿都拉说他“拯救了马来西亚”!

我们认为李光耀与郭鹤年等人所言均非溢美之词,一番话必是肺腑之言;因为他俩就是高道德标准的表征,他们是为敦依斯迈做历史定位的其中两人。

本报专访了敦依斯迈的长子道菲。他阐述了大马当时向大英帝国争取独立时是靠3大民族合作而促成,否则独立即分裂;例如1947年导致200万人死亡的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冲突,最终“印巴分治”。

从争取独立的过程来看,“大马是由多元种族创造,大马不是马来人的国家”,道菲驳斥敦马言论不符事实。他更直指一直谈论马来人团结的马哈迪,正是分裂马来人和分裂国家的“那个人”。敦马一辈子搞了很多政党,包括1987年党选舞弊毁了巫统,之后又创立土团党、祖国斗士党,鼓励赛沙迪成立MUDA,他虽然不喜欢慕尤丁和伊党但双方却能合作。

彷佛马哈迪的一生是以搅乱政局,制造族群分裂为乐,真的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乐此不疲”却徒增百姓精神压力。道菲因此呼吁更多的领袖当个“种族色盲”,不要凡事以“种族优先”。他希望学学东马的开明与团结,东马人民可以让不同宗教的一家人,共同生活在同一屋簷下。那为什么敦马和一些政客就不愿意让肤色不同,但同为马来西亚人的华印裔住在这块土地上?

相较于50多年前敦依斯迈“民主、开明、包容,主张多元种族建国”;反观今天的敦马却往回头走“专政、守旧、狭隘,主张马来人的马来西亚”。是谁说的,人会随着年龄增长与时代的进步而自我提升?至少在敦马的身上见不到!

在任何时代都存在种族问题,包容处理就会相安无事,否则就是种族冲突与灭绝。一千多年前,推动“贞观之治”的唐代李世民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在种族政策上,他完全接受北周、北齐曾经存在200多年的事实,提出“蕃汉兼容,一视同仁的种族政策”,他说“自古帝王皆贵中华,贱夷狄(蔑视他族),唯我一视同仁,故他族皆视我如父母……”。

《孟子·离娄章句下》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敦依斯迈早懂了,希望敦马跟上!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8:00am 28/03/2025 4.1千点阅
社论.激发爱国精神不能止步于佩戴国旗扣章

要真正促进国民团结和对国家的自豪感,类似激发爱国情操的倡议必须是注重实质而非狭隘象征意义,爱国和忠诚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形式化的佩戴徽章或悬挂国旗,而是必须发自内心的,并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教育部发出通令,从4月21日起,所有隶属于教育部的教育机构的学生,必须在校服上佩戴国旗扣章,包括政府学校、政府资助学校、大学预科学院和师范学院。教育部也鼓励其他教育机构采纳这一做法。此举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与自豪感,同时促进团结、纪律及责任感。

爱国情操通常被视为国民团结的基石,是世界各国政府努力培育的一种情感。而学校是适宜培养此情操的场所,从幼年级开始落实,潜移默化,长期以往将能根植于个人心中。

教育部要求并免费提供扣章给学生,在穿着制服和相关活动服饰时佩戴,时刻提醒学生尊重和保护国旗,其出发点是好的。惟学生家长们的疑虑是,这样的形式化举动,能否提高爱国精神,还是值得商榷的。

要真正促进国民团结和对国家的自豪感,类似激发爱国情操的倡议必须是注重实质而非狭隘象征意义,爱国和忠诚不能只是口头上的承诺,或者形式化的佩戴徽章或悬挂国旗,而是必须发自内心的,并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

教育部并没有详细说明,佩戴扣章之余,还有哪些相关的策略和学习或活动会分阶段推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学生校服上仅仅多了一个扣章,那些低年级的小学生,相信还无法领会佩戴扣章的意义为何?高年级学生乃至大学生,就是为了服从而佩戴,没有遵从可能受罚,恐怕会带来反效果。

家长除了质疑这项派国旗扣章的实质效果,更不免觉得是浪费资源。毕竟教育部属下的教育机构,光是中小学就超过1万所,学生人数逾400万。单是以每人获分配2个扣章计算,就已经接近逾1千万个,而且这还不包括预科学院和师范的学生,即使扣章的成本再低,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其实质成效与开销是否能成正比,自然难免让家长产生问号。

再者,教育部并没有说明,扣章的设计、生产和分发是由教育部全权负责,还是外包给企业?若是外包,是哪家公司获得合约?是否有通过公开招标?昌明政府提倡廉洁和透明,教育部有必要公开明细。过去,曾经发生“干捞”事件,结果学校工程沦为“豆腐渣工程”,甚至危及人命。安华上台后极力打贪,政府部门就必须贯彻廉洁和诚信精神,这不就是教育部希望动过落实学生佩戴扣章,要培养学生们的良好价值观吗?

国旗扣章别在学生服装的右胸口,是一种提醒,自身的行为必须端正,道德观和思想要正确,才不会愧对身上佩戴的国旗。国旗是我们国民的身份认同象征,无论是悬挂、佩戴还是高举,展示的是国家的形象,不能随意,不能做出任何不敬的举动,否则就是对国旗的亵渎。如果大人们要学生尊重和爱护国旗,本身却没有做出好榜样,言行不一,学生们又怎能学习到爱国的精神?

因此,教育部必须规划出更强大和有素质的教育体系,来培养健康的爱国主义意识,这比起形式化的佩戴国旗扣章来得重要。有鉴于此,教育部应该在国民课纲中更强调公民教育,除了理论,更重要的是实践。学校要做到实践,就必须带领学生打破形式化的框框,教师要以身作则,教育部官员不要鸡毛当令箭,政府的教育资源要公平对待所有源流的学校,不要将政治带入教育,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平等和包容,从而发自内心地以身为马来西亚人为荣。

教育部必须培养学生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同理心和对国民传统的深刻理解。学校不仅是要让学生了解国家过去的辉煌时刻,还要了解我们面临的挑战,以及为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而不断奋斗。学校的任何学习活动,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深入思考成为马来西亚人的意义,并探索他们能为国家的未来做出贡献的方式。总的来说,教育部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操,还有更多有实质性的政策值得推行,不能止步于佩戴国旗扣章。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