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年,當時文化大革命正處於巔峰;歷經十年的文革始於1966年,在這10年內,中國經歷了政治浩劫,被批鬥而傷亡的人數估計達到上千萬人,當中包含無數學術界精英分子。
ADVERTISEMENT
金庸小說經過3次改版,小說最初連載於報刊上,隨後經過修訂集結成書出版。雖然早期金庸曾授權某些出版社印製他的著作,但最為讀者熟悉的乃是1976年香港明河社出版的金庸作品集。這套書籍總共36本,情節經過金庸認真修飾,刪除了連載小說裡的瑕疵,並增添了許多篇章,力求把作品推向完美。此外,小說封面上36幀中國國畫乃金庸細心篩選,被選用的畫與各部小說的情節相互輝映;《連城訣》的封面就是國畫大家齊白石手繪的葫蘆畫作,齊白石出生地湖南與狄雲的故鄉相近,讓讀者對湖南的風物多了一番認知,第一次捧讀金庸武俠時,小說意境久遠的封面就已深印腦海。
為了趕上每天在報刊連載的進度,金庸初創小說時被迫倉促完成,文字的運用無法如修訂時有餘暇斟字酌句,而存有瑕疵及情節漏洞;小說在報刊上連載時追求速度感,情節的發展難免會有欠缺合理及略為血腥;例如舊版的《射鵰英雄傳》,丘處機在大雪紛飛的夜晚經過郭嘯天與楊鐵心的住處時,竟然當場把漢奸的心肝擊成碎片後再生吃進肚裡,此等情節在修訂本已被刪除,或許金庸當初創作時想要突顯丘處機怒髮衝冠的氣勢,但修改時覺得這段章節過於血腥及不合情理而大刀闊斧刪除,活生生的心肝,應該很難咀嚼入喉。
《倚天屠龍記》裡,童年時張無忌在冰火島上有一隻玉面火猴為伴,受困於深谷修習“九陽神功”時,張無忌亦在水湖上見到了奇異的血蛙,更藉助吃下生性至熱的血蛙驅除玄冥神掌的寒毒。但在改版時,金庸把玉面火猴及血蛙奇遇雙雙刪除,相信是要讓小說更貼切而刪減此類奇幻的橋段。
金庸擅於把歷史納入小說內,使得讀者在閱讀時彷彿置身於當時的朝代;昏君當道,國土屢被番邦侵犯以至靖康之恥,郭靖的愛國情操是金庸在《射鵰》想要轉達的人文精神;二戰時中國被日軍大肆侵略,雖然抗戰勝利卻元氣大傷,《射鵰》生動的描繪了戰爭的無情及個人力量的渺小。
《射鵰》的成功把新派武俠小說推向高峰,隨後衍生的《神鵰俠侶》及《倚天屠龍記》讓金庸的名聲遠播至東南亞。金庸與東南亞有深厚淵緣,1995年出版的明河社東南亞版,金庸在前言內闡述了他與南洋同僚的珍貴情義,由於受到《南洋商報》總編輯施祖賢先生提早交稿的要求,《神鵰俠侶》的首刊地乃是新加坡,這讓星馬兩地的讀者比香港書迷更早一天閱讀到《神鵰俠侶》。金庸亦和商人梁潤之先生在新加坡創辦了《新民日報》,報上連載的《笑傲江湖》與《鹿鼎記》也深受南洋讀者歡迎。
金庸除了在明報上連載小說,亦同時在報刊撰寫政治評論,雖然身處香港,但金庸仍然心繫大陸。金庸對中國政治局勢瞭如指掌,50年代金庸的父親在“鎮反”運動中遭到處決,所以他對中共無休止的政治運動深痛惡絕;在撰寫《天龍八部》時,金庸因為批評中國的政治運動而面臨生命威脅,隨後被迫到歐洲避難長達數月,連載小說不宜斷稿,刊登於明報的《天龍八部》只好暫由好友倪匡代筆。
◢武俠糅合懸疑
《倚天》裡的決戰光明頂是金庸小說裡極為精彩的武打橋段,但在《天龍八部》,金庸營造大戰的功力更深一層;英雄會喬峰大戰群雄,決戰前夕,四大惡人段延慶的徒弟譚青混進英雄宴羞辱中原群豪,最終還是喬峰以一吼之威破了他的腹心術;重傷後師叔雲中鶴以絕世輕功營救他逃離英雄會時,群豪眼看雲中鶴就將踏上屋瓦遠走高飛,千鈞一髮間受到喬峰以劈空掌重擊而吐血墜地。此章的描繪一氣呵成,喬峰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勢呼之慾來。
《笑傲江湖》創作於1967年,當時文化大革命正處於巔峰;歷經十年的文革始於1966年,在這10年內,中國經歷了政治浩劫,被批鬥而傷亡的人數估計達到上千萬人,當中包含無數學術界精英分子。
《笑》是我第一部接觸的金庸小說,亦是我第一部閱讀的武俠小說;《笑》講述追求自由的艱辛,衡山派劉正風與日月神教長老曲洋由於身處不同陣營而被嵩山派迫害,劉正風想要金盆洗手而不可得,目睹全家慘遭屠戮卻仍然不向淫威屈服而出賣朋友,左冷禪借滅門之威震懾五嶽劍派,手段殘忍叫人不寒而慄。重傷後曲洋和劉正風合力吹奏〈笑傲江湖之曲〉,曲罷兩人攜手含笑而終,闡明瞭追求音律的崇高素養。
金庸小說裡對情義的描繪細膩動人,小師妹嶽靈珊移戀上林平之後令狐沖痛不欲生,直到嵩山上比劍時,兩人逐漸回憶起同窗練劍的點點滴滴而使出了共創的“衝靈劍法”,舞劍時兩人需要心心相印才能讓劍尖在空中相牴觸,但臺下林平之的一聲冷笑,讓如沐春風的舞劍一閃而逝,情海之傷,莫甚於此。
懸疑的鋪排在《笑》達到了巔峰,華山氣宗與劍宗之爭、梅莊比劍的真正目的、嶽不群刺瞎左冷禪後奪帥、林平之自宮復仇的艱辛,小說情節的起承轉合已臻化境,一翻頁就難以釋卷。
有別於其餘金庸小說,作者在《笑傲江湖》沒有明確指定時代背景,在後記他如此寫道:“同樣的政治爭鬥可能發生在不同的朝代及國家”。我於13歲閱讀《笑》,當時對政治的認知相對模糊,閱讀後記時更對作者提及的文革一無所知,直到多年後閱讀歷史書籍才知道那歷經10年的政治動盪幾乎摧毀中國。
好小說有誘發人探索情節發展的慾望,如今重看金庸,仍然被小說裡層層疊疊的懸疑鋪排震懾,不同版本的轉變也有探索樂趣;對比各版本差異,心中再次泛起20年前翻看金庸武俠的心境,二十光景,一晃即逝,但心繫武俠的情懷仍然不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