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7日訊)分析員認為,近期馬幣兌美元匯率反彈至4.50令吉左右只是“短期現象”,主要是因為外資迴流馬股和美元兌離岸人民幣下跌,而這兩大催化劑短期內恐怕無法延續,預期馬幣兌美元第三季將跌向4.65令吉。
ADVERTISEMENT
興業研究指出,目前而言,該行並無意調整現有預測,即第三季末馬幣兌美元匯率介於4.65至4.75令吉,到了2023年底為4.70至4.80令吉。
“8月份之後,預計美元兌馬幣匯率的上行軌跡將受限。馬美兩國利率差擴大,美國10年國債回酬率或升至4.4%左右,新興市場的資本將因而流出。”
此外,該行分析員認為,投資者會持續擔心大馬財政狀況,因為2024年大馬財政預算案的改革是有限的。
“預計8月下旬國內股市將再現資金淨流出的情況。因為從歷史來看,隨著國內選舉臨近,資本將淨流入國內股市,然後隨著選舉的高潮結束而逆轉。馬幣匯率也會有類似的關係。”
此外,分析員維持第三季末美元離岸人民幣匯率預測,即7.25至7.35人民幣,年底則會升至7.30至7.40人民幣。他們認為,中國復甦路徑較弱,這意味著需要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彭博智庫的首席亞洲外匯利率策略師史提芬邱,以及高級分析師張春雨(音譯)在報告中說,油價突破每桶80美元關頭,馬幣借力反彈,收復部分失地,升幅在7月的亞洲貨幣中排第二,如果油價繼續升至100美元大關,馬幣兌美元的升勢可能會持續。
他們指出,影響馬幣的因素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其中短期的驅動因素即是美元的整體動態;中期驅動因素涉及貿易平衡等結構性質;長期驅動因素,涉及全球儲備和貨幣需求。
“如果石油輸出國組織與盟友(OPEC+)進一步減產,美國勢必補充石油儲備,到時候油價會再升。在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布蘭特原油價格可能會超過每桶90美元。”
他們補充,若聯儲局降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這都可能支撐油價,使到馬幣更具彈性。
大馬是石油淨出口國,馬幣的表現往往與原油價走勢掛鉤,但是分析員指出,從長遠來看,隨著全球趨勢改變,馬幣與石油的相關性會減弱,目前石油在經常賬戶盈餘中的貢獻已逐漸不明顯。這是馬幣的長期風險因素。
“還有,財政挑戰、國家高債務比例、勞動力不足,以及經濟增長預期放緩,也可能給馬幣帶來下行風險。”
分析員還擔心的是,大馬貿易盈餘縮減,以及大馬和美國的利率差異大,都可能會繼續打擊馬幣。
儘管如此,根據分析員觀察,無論從外匯遠期走勢還是市場人士的看法,都預計馬幣兌美元會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走強,上漲1.3至2.4%。
未來6個月馬幣或漲1.3%
“從外匯遠期交易預測,未來6個月馬幣兌美元匯率可能上漲1.3%,這意味著令吉實際有效匯率 (REER) 升值1.5%。與此同時,市場普遍認為令吉將升值2.4%,實際有效匯率則上漲2.5%。”
但是,以國際清算銀行名義有效匯率(NEER)衡量,馬幣兌貿易伙伴主要貨幣普遍走軟,今年迄今已貶值2%,尤其是歐元、美元和新元走強,更顯得馬幣有效匯率疲弱。
“歐元看漲的說法仍然穩固,而且聯儲局可能不會按照市場預期實施大幅降息,令吉名義有效匯率可能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承受壓力。”
也有分析員指出,截至6月20日,馬幣兌美元匯率走低,那可能是被低估6%的,其公允價值估計為比現貨收盤價低4.36。而與10年平均水平4.03相比,或者被低估近13.2%。
查看大馬的儲備金,分析員指出,截至4月份,大馬的美金外匯儲備,以及儲備對進口比率均落後於區域國家。儘管按照傳統的3個月進口安全標準衡量,我們仍有足夠的儲備來支付進口,但是談到外匯干預,與大多數亞洲國家相比,國行的儲備額相對不足。
“從歷史上看,國行對馬幣走弱的容忍度相對較低,因此會仔細考慮其貨幣政策或干預外匯,以確保外匯波動較低。”
全球經濟放緩不利馬幣
在馬幣的下行風險方面,全球經濟放緩是不容忽視的,彭博智庫分析員指出,雖然中國已重新開放,可以為出口帶來一些支持,但是歐美和新加坡經濟綜合起來呈下滑,可能會給大馬的貿易平衡帶來更大的影響,馬幣會被全球需求疲軟而拖累。
“可以期待的是,來到下半年,隨著中國推出更多激勵措施,可能會改善年底前的市場情緒。”
在大馬國內,分析員指出,隨著聯儲局暫停升息,美馬利差導致的回酬率差異,可能不再是馬幣兌美元匯率的主要驅動,焦點可能會轉向下半年的(經濟)增長放緩,這可能不利於馬幣。
“我們認為,大馬通脹將繼續減速,第四季總體通脹率將降至2%以下,而6月的通脹將進一步下降至2.5%,而6月核心通脹率將繼續下降至3.1%。核心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漲幅已見頂,反映出疫情時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大家對全球需求放緩有所擔憂,會再抑制價格上漲。”
此外,借貸成本上升、缺乏促進增長的改革,以及政治不確定性也可能抑制投資。全球需求放緩將打壓大馬的大宗商品出口價格,並削弱電子產品和製成品的出貨量。總的來說,分析員估計大馬今年的經濟成長將放緩至4.0%。
在結構方面,分析員指出,經常賬戶和熱錢流量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百分比仍然表現不佳,經常賬戶額度接近20年來的低點,而後者則在負值制度中苦苦掙扎。雖然旅遊業復甦在未來幾季可以支撐該賬戶,但是在長期,油價的貢獻減弱,可能會給經常賬戶帶來下行風險。
“石油和天然氣貿易順差額度,仍處於下降趨勢,難以成為推動外匯的因素。趨勢表明,未來幾年,石油和天然氣貿易淨逆差可能會成為現實。”
分析員認為,貿易疲軟加劇了人們對馬幣中期前景的擔憂。具體來說,如果經常賬戶惡化,再加上疫情期間崛起的科技週期貢獻減弱,可能會再刺激馬幣再次走軟。還有,隨著債務上限提高到60%,未來幾年的財政狀況可能面臨下行風險,在中長期內對本幣造成壓力。
“大馬仍需進行更多改革,才能扭轉其結構性問題。大馬應該釋放更多的增長空間,或者釋放可增加收入的資本支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