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4:14pm 01/03/2024

巴生

苦力论

国民美食

林金城

起源

传统美食

曾智霞

蔡澜

肉骨茶

陈静宜

历史

马来西亚

新加坡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报道/摄影:实习记者 周艺敏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生是人,死是巴生魂。K-L-A-N-G,请你吃B-K-T。”想必这段歌词大家并不陌生。巴生,这个名字可谓根深蒂固。即使不爱吃肉骨茶都知道,在巴生的肉骨茶最具代表,就像怡保芽菜鸡、槟城叻沙、加影沙爹,“地区+美食”成为大马人的联想方式。

ADVERTISEMENT

当热腾腾的肉骨茶端上桌,大家是否知道肉骨茶的?肉骨茶与地方的关系又是什么?

苦力的便宜早餐?

肉骨茶的无从考证,也有形形色色的传说,其中流传最广泛的便是。知食份子于2009年9月25日,在个人部落格的“印象写食”单元中发布了〈寻找肉骨茶的起源〉。文中提到,对一般人来说,南洋和卖猪仔可以画上等号。这些人便自然成为肉骨茶的创始者,或是参与其中,以凸显早期华人艰辛岁月的时代角色。有人说在马来西亚巴生,有人说在,但无论如何,地点不是港口就是码头。

苦力在搬运货物的过程中,偶尔会有来自故乡的药材碎片掉在地上,于是他们收集这些碎片,再集资买肉骨一起熬煮,然后蹲在后街配饭进食,便是补身又怀乡的一餐。由于他们需要大量精力工作,这样一顿便宜丰富的早餐就此流传,经过发展和改变,演变成如今的美食。

值得注意的是:林金城对“肉骨茶源自低下阶层,是苦力维持体力的日常早餐”有所保留。这是基于他曾经访问许多当时已经六七十岁的巴生人,他们表示最初的肉骨茶并不是一般人吃得起。油饭捞汤汁便是一餐,苦力哪来的闲情雅致泡茶?倒是有钱人喜欢大口吃肉,细啜浓茶。

小时候吃肉骨茶,一定问过爸爸妈妈:“这明明是汤。为什么叫肉骨茶?”

有个说法是,战后有个名叫李文地的人,在后街经营自己的生意。他只卖家乡炖肉骨,且在肉骨中加入中药配方。根据传说,苦力捡起的药材碎片就是交给李文地,他才参考配方加以改良。因当时的小吃摊没有品牌也不流行立招牌,很多人去吃东西总会取一些小名以辨识,比如北京一家卤煮名店创始人叫陈兆恩,商号便叫“小肠陈”,一家爆肚名店的创始人叫冯天杰,商号便是“爆肚冯”。福建话里,“地”和“茶”发音相似,加上闽南一带吃肉配茶解腻是很普通的饮食习惯,不明就里的人便把两者联想在一起,理解成如今我们知道的名字:肉骨茶。后来李文地顺应民意,直接挂起招牌“德地肉骨茶”。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一般的肉骨茶吃法,顾客可以根据喜好点肉类,有大骨、排骨、五花、脚弯(猪的膝盖部分)、小骨、猪脚、巴生特色(半肥瘦肉)等等。图为奇香肉骨茶的菜单。
众说纷纭,哪个更信服?

至今也无铁证去证明肉骨茶最初是怎么发明出来的,传闻四起,《星洲日报》2006年7月30日曾整理一篇肉骨茶源起的其他说法。

传闻一:药店店主与他不爱吃饭的孩子

传闻一位开店铺的老板,其孩子不爱吃饭,养得皮黄骨瘦。他就在药材上下功夫,终于配出一帖开胃药方,再加肉骨,熬出肉味汤汁,拌饭喂孩子吃。孩子不但开了胃,还餐餐都要这顿捞饭。这个传闻,有人将它写在卖肉骨茶的老店铺墙壁上。

传闻二:吉胆岛拜师论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曾说肉骨茶源自吉胆岛一名祖籍金门的李姓人士。他的顾客都是潮州渔民,因吉胆岛和巴生仅相差50分钟水路,有人向他学艺,然后到巴生挂起肉骨茶旗帜,久而久之变成巴生肉骨茶。此说法因缺乏文字记录,该人士也只有“李”这个姓氏,因此无从考证。不过肉骨茶是古代劳工的食物演变而来应该错不了。

传闻三:猪骨摔入“茶”

这个酷似龙井虾仁由来的传闻,源自传统避忌。传说华人下南洋初期,因不适应湿热气候,频繁生病。就像数字4谐音“死”,所以第4楼会用3A表示,人们天天煮药,却避忌用“药”这个字。在古代,“失火”被称作“走水”,照着这个逻辑,药也就被称为“茶”。一天,有个华工偶然将猪骨掉入“茶罐”,却发现这“茶汤”别具风味,后来就成了肉骨茶。

传闻四:泉州论

同样是蔡澜提出,并写入《蔡澜食单六——东南亚篇2》。文中说到肉骨茶应该是个叫“短仔伦”的泉州人发明的菜谱。他把秘方传给叫庄金盾的惠安人。庄金盾返回南洋后,在一个小地方(巴生)开了百多家肉骨茶档。

此外,还有中药师改良茶包,让苦力炖排骨一起吃以增加体力,或是因以茶解腻得名等传闻。不过最受众人信服的,仍旧是最初的“苦力论”。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巴生有数百家肉骨茶店和档口,多则一条街可以开三、四间肉骨茶店,不怕竞争,包括住宅区邻近的社区。
肉骨茶的年纪也许更大

在巴生最广为流传的莫过于“肉骨地”这个传闻,但也许更早之前,苦力就开始吃肉骨茶了。

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安焕然在7月24日发脸书贴文表示:马来西亚工艺大学的郑永桦在网络上搜索到一则1934年1月8日新加坡《南洋商报》的报道〈苦力工人工资今昔比较〉,截录如下:

旅居本坡华侨,计有三十余万,而大半多属苦力工人,在过去数十年之苦力工,倘能节俭,不久即能成为大腹贾,此无他,就一九二五年之苦力工人而言,起卸咸鱼者,每日可得十元以上,故每晨在起床之后,即赴“茶棹”,叫“肉骨茶”,泡好茶,大嚼特嚼,最低限度,亦需一元八角。不料近年来,受不景气之压迫,土产跌价,兼工人日多,以致供过于求,除工资减低之外,而件数之重量增加……至于成捆之咸鱼干,前每捆连打包起卸,每件一角,现减低至五占,前每名苦力工人,日可赚十元左右,今每星期间,可得五元者,以属幸事。今昔不同,别如天渊,且工人日多,竞争日烈,为维持生活计,不得不自行减低工资,因而惹起争鬭,时有所闻……

有关报道的出处──《南洋商报》确实曾报道,1925年的码头苦力起床后会点一份肉骨茶当早餐。这也证明了,在1925年(比李文地的“肉骨地”早5年以上),苦力就花一元八角买肉骨茶当早餐。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曾智霞认为,不需要去纠结肉骨茶发源地是新加坡还是马来西亚,毕竟在肉骨茶创始时期,两国还未离开。两国文化类似,很难分割。(摄影:本报 刘永发)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陈静宜曾于2019年与君品酒店厨艺集团合作,邀请巴生肉骨茶店主厨在美食推广活动中现场示范马来西亚版肉骨茶。(图:本报资料中心)

大马与新加坡,黑白汤之别

不夸张地形容,肉骨茶界可谓春秋战国,互相学习,加入自己的特色,自成一派,最终百家争鸣,造就这繁华盛况。

谈起新加坡肉骨茶和马来西亚肉骨茶,一个陈年旧题又得拿出来讨论。台湾美食作家坦言,自己吃的第一家肉骨茶是新加坡的白汤派。以台湾来说,一说起肉骨茶,当地人会想起潮州肉骨茶。这也是因为在台湾开设的肉骨茶店中,陈静宜形容马来西亚版的肉骨茶只占1%。

不过疫情期间,一些马来西亚留台生因见到许多同乡思念家乡美食,故而开始贩卖肉骨茶,马来西亚肉骨茶店开始露出苗头,从1%渐渐上升到2%。此外,陈静宜和君品酒店厨艺集团在2019年将马来西亚版本的肉骨茶带入唯一蝉联台北米其林3星的颐宫中餐厅,并邀请巴生奇香肉骨茶第三代传人李峰贤在2019年7月16日至7月21日的美食推广活动中现场示范马来西亚版肉骨茶。

“马拉妹出闸”美食博主认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肉骨茶其实不一样。新加坡肉骨茶比较淡,胡椒味偏重,马来西亚肉骨茶也用胡椒粉来为肉品调味,但无可否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是两种不同的派系。新加坡肉骨茶比较偏向潮州肉骨茶,汤水比较轻,肉品味道较为突出,所以肉品必须很新鲜。

曾智霞始终认为不要追溯哪个国家先有肉骨茶,因为答案难以锁定,她认为新马同宗同源,毕竟新马后期才分家,不排除马来西亚人当时到新加坡定居,反之亦然,这才会出现“新加坡福建面”、“马来西亚福建面”这类争议话题。

回到肉骨茶,两种肉骨茶完全不同,懂美食的食客心知肚明,也无需纠结,饿了就点个肉骨茶,民以食为天嘛!

【食谈肉骨茶/01】巴生肉骨茶──起源之谜
肉骨茶以“一干一湿”呈现,配上油条和葱油饭,就是丰富的两人餐。
相关报道:
【食谈肉骨茶/02】创新肉骨茶,刷新味蕾的体验
【食谈肉骨茶/03】不管是不是国民美食,肉骨茶始终是我的菜!

延伸阅读:
【荳蔻的故事/01】一粒粒豆蔻,如何掀起列强战争?
【荳蔻的故事/02】走进浮罗山背,探寻豆蔻的山中岁月
【荳蔻的故事/03】传承三代,豆蔻还能走多远?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