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陳氏書院位於吉隆坡茨廠街末端,與威鎮宮及中華大會堂為鄰,背靠八打靈山(又稱精武山),前方為默迪卡圓環及連接吉隆坡南北區之主要道路馬哈拉惹路,屬於市中心繁忙的交通節點,加上陳氏書院外觀特殊,自落成以來便是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標。
1894年(清光緒甲午年),吉隆坡礦家陳秀連返鄉參觀甫落成不久的廣州西關陳氏書院(或稱陳家祠),被該建築宏偉的規模與氣勢、細緻的陶塑彩繪等震撼,於是萌生在吉隆坡興建陳氏書院的念頭。返回吉隆坡後,陳秀連與陳春及陳新禧達成協議,於1896年先成立宗親會組織,同時創建“雪蘭莪陳氏書院總墓”及推展興建陳氏書院工作。
ADVERTISEMENT
建造的源起
1897年,陳秀連以每洛(Lot)500元的價錢,標得茨廠街尾7間店鋪地段,共耗3500元,由於當時吉隆坡人口迅速增加,當局實行空地徵收高稅額,一方面防止土地買賣抄作,另一方面鼓勵地主興建更多房間容納膨脹的人口。陳秀連購買了該地段之後,政府即規定必須在一年內興建每棟800元以上價值的房屋。書院的建築工程無法怠慢,陳秀連隨即派人前往廣州西關陳氏書院勘察、圖樣繪測後,再根據吉隆坡的七間地段重新規劃。
相較於廣州西關陳氏書院,吉隆坡陳氏書院的土地小許多,在縮小比例之後,吉隆坡陳氏書院保留一路二進之規模,而廣州陳氏書院則有三路三進之巨。為了慎重其事,陳秀連決定在廣州採購比較精細的建材,包括石柱砫、木柱棟樑、陶塑等等,再經海路運送到現場組裝。由於當時吉隆坡欠缺傳統建築匠師,因此一些精細的構造如木柱樑鬥、陶塑、泥塑等極有可能需請中國匠師南來施作。一般建築構材如屋頂板條、土磚、石柱等本地可獲得的材料則從鄰近地點採購,這種混合式的建造方式在19世紀的海峽殖民地及馬來亞華人會館、社團建築中頗為普遍。
陳氏書院在1889年動工興建,不久後3位創辦人的事業遭遇變故,建築計劃受到打擊。當時磚牆尚未完成即宣告荒置。宗親會為此向當局申請展延工程,獲得批准延期6年至1905年12月31日。到了1906年,由陳在田撥出巨資,承擔未完成的志業,為了慎重其事,陳秀連、陳春及陳新禧於同年2月9日正式立據,將此地送予陳在田為主的陳氏公眾人士。此後工程迅速推展,最終於1906年建竣,入夥紙則遲至1908年才由當時雪蘭莪參政司亨利‧康威貝爾菲(Henry C. Belfield)籤淮。
建築的樣式
陳氏書院外觀呈現嶺南建築樣式,典型特徵包括側面的鍋耳山牆,由於造型獨特,自落成以來便成為市區南端的入口標誌。在鍋耳山牆的末端造型為鯉魚尾樣式,寓意鯉躍龍門。在山牆中間有灰塑花籃,下懸有蝙蝠跟古錢,寄寓福到眼前、花開富貴。至於兩面山牆間的主屋脊設計,有別於閩南式建築常見的雙飛燕起翹式屋頂,嶺南建築的屋頂呈水平狀,於末端不凸出于山牆。主屋脊木樑上方舖設磚牆,前後兩面有灰泥塑裝飾,在其上方有石灣陶,造型多變,多以傳統戲曲故事為背景。
石灣陶按照施作方法可以細分為:中空模塊預燒陶飾及鑲嵌陶飾兩種。例如前後殿屋頂正脊的石灣陶飾(左飛禽右走獸)的設計依序為禽-納氣-羊城八景-博古-帶子朝天-博古-羊城八景-納氣-獸。在正脊最上方為雙龍吐珠,兩邊各有鰲魚獨佔,屋頂角落各有壽公、壽母、八仙、和合雙仙等等。這些陶塑乃由廣東石灣著名陶塑工場──吳奇玉店所造。中空模塊預製陶飾主要分佈於屋瓦上方,而鑲嵌陶飾則位於正面左右側壁面。
陳氏書院為磚石木混合構造建築,木料主要位於前殿內側雙柱及後殿之四點金柱。木柱下方承石柱礎,上接水平梁架,梁間採用瓜柱的抬梁式架構,樑上承水平桁條及桷仔,上面再覆以瓦面。除木柱,陳氏書院亦使用石材做為棟架結構,主要使用的部位包括前殿入口兩側的石柱、水平石板以及承託上方的隔架。此外,前殿、後殿及兩側廊臨在靠近中庭處的柱子皆為石造,這些地點皆直接曝露於天氣,可避免潮溼造成的腐朽問題。
彩繪的目的
除了陶塑,另一個主要的裝飾手法即中國傳統建築常見的彩繪工藝。在傳統建築的事務分工中,彩繪歸類為油漆工程,主要的目的是保護結構。陳氏書院的彩繪分佈於外牆側邊(山牆面)及內牆壁面。由於吉隆坡陳氏書院在興建時未採用一般嶺南建築外牆裝修用之青磚,而是使用灰泥裝修,然後再繪製磚縫圖樣。這種做法在馬六甲及檳城的傳統建築中也常見到,是節省材料或當青磚不可取得時的折衷做法。陳氏書院的內牆尚有保存最早的磚縫材繪,如後殿中廳及側廳等,色澤較原青磚深暗致黑色,此乃早期使用灰泥染料施作,要模仿真實青磚的顏色不易之故。除了磚繪,正面牆壁上方及內牆上方接近桁條處都有彩繪,以神話及經典為主題。
陳氏書院目前向文化部申請列入國家遺產,這是繼仙四師爺宮之後,由華社民間主動向政府申請為國家遺產的案例,以陳氏書院的歷史、建築遺產,以及到今天仍然保存的社團活動,在文化遺產的定義上是沒有太大爭議,未來若能加入國家遺產的行列裡,象徵著政府對多元文化的認可,對於國家人文發展是有著非常重要的指標意義。
延伸閱讀: 張集強/百年變遷看安順的昨日、今日、明日 張集強/百年築跡之太平中央市場 張集強/華麗變身的太平湖 張集強/冷嶽河的未來 張集強/新村申遺 張集強/華人建築文化遺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