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又有人在談論金庸的小說,而我僅看過《連城訣》,所以只有聽的份,但天曉得連聽也聽不出所以然來。尤其談到書中人物的性格,誰誰誰怎樣怎樣,男生說他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女生說她最愛的是那個誰,最討厭的是那個誰(我不知道所提到的“誰誰誰”是誰,所以那一大堆名字中勉強只記得郭靖和黃蓉)。處在這樣的場合本該是尷尬的,但我並不覺得有多丟臉,不就是插不上嘴麼,無所謂。天下事你難道都非得要發表意見不成?
ADVERTISEMENT
其實在我的書單上,缺席的並不僅僅是金庸小說,只是金庸被提及的幾率比其他武俠作家更頻密。像梁羽生和古龍在當年也是數一數二的大家吧,不過要持續到今天仍不斷為人所稱譽,就只有金庸。尤其專家學者,他們不但有理論,有分析,還搞到幾近成為一門學科。
我五、六年級開始啃小說,卻不知為什麼就沒接觸到武俠小說。所以我的童年時代和青春時代都是沒有武俠小說的。即便我是那麼愛看小說,幾乎整個少女時代都沉迷在小說的世界裡。但是在這個世界裡,就是沒有武俠。我自己也覺得弔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然而,武俠電影我倒是從小看到大的。而且還看出門道來,門道之一是:報仇。
無論大俠小俠最熱衷於報仇。報仇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仇之產生,起因必然有個痛徹心扉的慘絕過程。不論是誰欠誰的,都各有極端的恨,恨到咬牙切齒,恨到深入骨髓。完全否定前因後果,拒絕探源溯本。於是天之涯,海之角,一門心思就是要把仇家給找出來,誅之而後快。
最後大仇得報,事情卻還沒完,這收場只是暫時的,並非結局。接著下來的日子就等著吧,等下一代尋上門來冤冤相報。如此週而復始,沒完沒了——武俠的人生是一個大循環。
門道之二:無敵最寂寞。
試想,一個日日夜夜想著報仇的人,一旦沒有了仇人那狀況是何等的寂寞? 武俠電影最造詣精深之處,便是拍出了:無敵最寂寞。
啟迪人生的同時並帶有指點迷津的成分:千萬別把仇恨深種,別天天想著要還誰以顏色,如何報心中之大仇。切記,大仇得報,那忽然的空虛、寂寞,悽惶更甚。
二
以前的電影,銀幕上出現的都是鐵漢。那時初懂人情,略識世故;對事不求甚解,其實要求甚解也是不懂的。那些年的鐵漢日本有三船敏郎和高倉健;好萊塢有保羅紐曼、查理士布朗遜。他們外表硬朗,內心卻佈滿傷痕。闖蕩江湖,永遠都是孤身上路。所到之處,總有個對他一片痴心的女子。但鐵漢是浪蕩江湖的俠客啊,終究是要離去的,不能眷戀感情,為情所囚。
70年代的香港俠客是王羽、姜大衛、狄龍、陳觀泰、羅烈等人,展現另一種鐵漢柔情。他們的愛情有時會開花結果,有時即使像盛開的玫瑰,卻遲早都是要凋謝的。錯綜複雜的感情,迂迴曲折而兜兜轉轉,難免會造成遺憾——劇情到底是更豐富了,而且還很“旺血”。日落黃昏,夕陽為背景,俠客在天涯。但不是古詩的“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羈旅愁懷,而是俠客與人決鬥的慘烈,那俠客不是姜大衛就是狄龍,他們的那一身白衣,染滿復仇的鮮血,與夕陽交相輝映,卻比夕陽更耀眼……
此乃張徹的江湖,他把所有相中的男子打造成一個個鐵打的漢子,全都一手給捧紅了;女星們反而都成了綠葉,並沒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那時的武俠電影一片陽剛氣;愛情只有一種:異性相吸。
這之後的之後,鐵漢那樣的人物就要成為過去。而今天,鐵漢漸少,因他們的身影已逐漸隱入江湖的尾聲中。從鐵漢到“花樣男孩”,出現的乃是柔美似水那樣的靚男。他們不是不健壯,而是氣質上“很娘”,化了精緻的美妝更甚。越發留念過去的江湖,想念那一片曾經盛行的陽剛之氣。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