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日彭博電)昔日中國最大的產業發展商碧桂園如今再上頭條。不過這次是因為有報道稱該公司的美元債利息未能按時兌付。
鑑於人口萎縮,中國市場要重新實現供求平衡需要數年時間。而且,按照高盛的估算,發展商債務需要大規模重組,給銀行等債權人造成的損失預計將達到人民幣1.9兆元(約1.21兆令吉)。
ADVERTISEMENT
碧桂園未能按時兌付顯示,對於已經陷入困境的發展商而言,中國提振房市的努力太過微不足道,而且也來得太遲。隨著產業銷售大幅下滑,多數民營發展商資金極度緊張。
高盛策略師Kenneth Ho和Chakki Ting表示,20家上市民營房企的現金/短期債務比中值為0.3,而2020年底為1.5。
“好”消息在於,儘管離岸債券成了頭條新聞,但其在發展商總體債務中只佔一小部分。分析師在最近的報告中寫道,目前未違約的中國產業離岸債券規模佔其19兆元總債務規模的5%左右,而銀行貸款佔到了76%。因此,就算這部分債券再次爆雷可能也不會有什麼顯著影響。
壞消息是,產業市場的再平衡之路才剛開始清理過剩供給。隨著人口的萎縮,策略師們估計,今年的住宅需求可能會從2017年1,800萬套的峰值降至1100萬套。到2030年,將降至900萬套。
按照目前的銷售速度,中國將需要近5年的時間來清理過剩庫存。更重要的是,在發展商27兆元的庫存中,只有10%是已完工待售項目。約45%為未完工項目,而已售在建項目佔20%,未開發土地佔25%。
其中約42%的庫存歸屬於陷入困境的發展商。而且他們多數集中在不太富裕的三線城市。他們得先找到更多資金來完成這些項目,再賣給仍存疑慮的買家,才能得到資金。這無疑是項艱鉅的任務。
因此,要還債,這些發展商就得清理庫存,有可能得虧本賣。問題有多大?假設損失率為9.9%,這些策略師估計債權人損失約1.9兆元。持有75%發展商債務的銀行可能承擔約61%的損失,其餘則分屬信託和保險公司等。
從國有發展商到專職做不良債務的資產管理公司,現有機構都沒有消化這些庫存的能力。而且,中小銀行需要資本重組以消化貸款損失。要實現這麼大規模的重組,用高盛分析師的話來說,中國需要“大爆炸”方式。
這絕非北京政策的本義。
因此,更有可能採取的是漸進式、遷延數年的做法。換而言之,會在數年內對經濟成長構成拖累。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