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9日綜合電)今年以來,中國醫療機構第一把手“落馬”的消息不斷。中共中紀委曾曝光的一個案例是,醫院以352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2250萬令吉)買入一臺直線加速器,其中1600萬元是給院長的回扣,震驚社會。
據澎湃新聞週二報道,8月1日至7日晚,至少再有10名醫療領域人士接受調查,不乏醫院院長及黨委書記,當中5人來自廣東,包括汕頭市潮南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書記、局長林海東。
ADVERTISEMENT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今年初至7月底,中國至少有155位醫院院長、書記等高層領導人被查,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僅第一季度,就有60多位醫院領導或醫療衛生系統的官員被查。此外,還有諸多科室主任被查。
據報,當前中國醫藥行業多是透過藥企外包合約銷售機構(CSO)虛開發票套現行賄;業內人士透露,還有藥企直接捐贈4輛馬賽地休旅車給醫院。
“盯緊”醫院院長、書記
中新網報道,近年在醫藥反腐力度持續加大背景下,醫院院長、書記成為被“盯緊”對象,特別是今年開年以來,反腐風暴越刮越強。
澎湃新聞報道,僅僅一週內,“蛇毒剋星”賽倫生物告稱,董事長範志和因涉嫌職務犯罪被實施留置並立案調查;廣東揭陽第三人民醫院黨支部書記、負責人林鐵漢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汕頭市潮南區中醫醫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宗新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原黨委書記黃錦聯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黨委書記唐榮科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揭西縣原衛生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壯權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取消退休待遇。
過度檢查醫療屬腐敗
對於這場針對“白色巨塔”內的反貪風暴,北京天霜律師事務所主任萬欣透露,這麼多年以來,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醫藥領域腐敗因素也摻雜其中,同時也給醫保基金的支付帶來較大的壓力,“有一些過度檢查、過度醫療的背後實際上也是腐敗問題。”
國家衛健委網站上月21日宣佈,十個部委將聯合部署,開展為期1年的中國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
多地醫療機構開啟自查自糾
中國醫藥反腐引發全行業震動。多地醫療機構已經迅速開啟自查自糾,倒查回扣。
新財經報道,廣西崇左市人民醫院今年4月就發佈了關於醫藥代表拜訪醫務人員的公告,其中對於接待時間、接待地點、接待管理等方面都作了規定。
公告明確醫藥代表要進行登記建檔,應當提供包括加蓋企業公章的廉潔承諾書等材料,另外,接待部門應當按照“三定三有”即“定時定點定人”“有預約有流程有記錄”要求接待。接待時原則上不少於2人,包括訪問科室主任或者醫務人員,以及歸口部門或監察室的工作人員至少1人在場,必要時可邀請分管領導或院長參加。接待時由拜訪科室負責人做好接訪記錄,備院紀檢監察抽查流程與記錄。
醫院重點區裝監控自清
上述公告還提到,嚴禁任何科室及個人私自接待醫藥代表,不允許醫藥代表私自進入科室(門診、急診、病房、藥學部、行政辦公室等)進行相關有產品推介、促銷和其他活動。醫院在重點區域安裝高清視訊監控設備,監控錄影保留90天等。
江蘇省邳州市紀委監委督促公立醫院完善藥房、財務、採購管理等關鍵崗位輪崗監督制約機制,對醫藥代表實行審查備案登記制度,並簽訂廉潔購銷協定,利用大資料建立處方抽查機制,避免高價藥品濫購濫用。
中新財經報道,近期已有北京、福建、海南、山西等多地衛健委公佈舉報電話,推進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舉報內容涉及醫藥領域行政管理部門參加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娛樂、健身、旅遊等活動;藥品、器械、耗材“帶金銷售”腐敗問題等。
逾2千萬購醫療器械
院長收賄逾半被“雙開”
商業賄賂在醫藥行業一直都是“公開的秘密”,但是隨著監管部門對商業賄賂案件查處力度不斷加大,一些醫藥企業開始採取更為隱蔽、複雜的手段,為其賄賂行為披上“合法外衣”。
引發中層幹部上行下效
今年5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就曝光一起2020年發生的腐敗窩案:雲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和原黨委委員、副院長楊文紅,與供應商稱兄道弟,肆意吃請玩樂、收受禮品禮金。醫院在討論購買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約952萬令吉)的醫療器械直線加速器時,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都明確反對,但楊文俊執意購買,最終醫院以3520萬元(約2234萬令吉)買入,楊文俊吃掉了1600萬元(約1015萬令吉)的回扣。
在楊文俊影響下,該醫院中層幹部上行下效、各自盤算,紛紛利用手中權力非法牟利。
最終,該院財務部原主任劉某文、後勤服務部原主任張某生、醫學裝備部原主任葉某光等科室長均被立案審查調查,涉案金額高達數千萬元。
供應商精心策劃“圍獵”
中媒指,調查發現,醫療器械供應商陳某虎是該案涉及行賄範圍較廣的人之一。 他費盡心思精心策劃,無所不用其極瞄準普洱市人民醫院各層級醫生,投其所好“圍而獵之”。在處心積慮送票子、鑽空子,竭力腐蝕、精準“圍獵”下,陳某虎逐漸成為市人民醫院的“圈內人”,生意越做越順,僅該院“直線加速器”一個項目,就非法獲利1500萬元。當局已對陳某虎立案調查並採取留置措施。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指出, 這起“直線加速器”回扣案,共對20人採取留置措施,其中公職人員9人、行賄人員10人、共同涉案人員1人。
此外,楊文俊還存在其他違紀違法問題。2021年1月,楊文俊被開除黨籍、公職,2021年7月,被判處有期徒刑19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0萬元。其餘責任人均被給予相應處理。
“以藥補醫”是腐敗溫床
“醫改”數十年難除惡習
根據臺媒獨家報道,中國人口14億,公民營醫院3.6萬家,全國執業醫師200萬人,一個醫生要服務700人以上,加上城鄉資源不均、公費醫療轉軌不易,因此“醫改”至今數十年仍難去除惡習,“看病難”、“醫病衝突”、“收回扣”仍是醫藥體系通病,很難“藥到病除”。
在中國醫院看診經驗想必都不太好。報道引述某臺商稱,一次到上海醫院“國際部”看感冒,醫師問診後開藥,結果拿了十幾包藥,要價800多元(約507令吉)。臺商抱怨的不是錢,而是為何小感冒吃那麼多藥?這位臺商有次在路上遇“碰瓷”,他開車實際未撞到對方,但小心起見還是帶對方去醫院,沒想到醫師什麼都不做,開檢查單就做“核磁共振”,雙方大吵一架後離開,臺商付醫院1700多元,付“碰瓷者”2000元。
從醫院角度來看,公立醫院除享財政補貼外,另就是保險報銷及藥價定價,很大部分靠醫院自創營收。而這其中,就存在許多問題。
社會主義體制下,醫師待遇原就不高,因此,將藥價訂高,醫師開藥越多,就賺越多,是過去“以藥補醫”的政策,但也衍生醫師拿回扣,高報銷醫療器材從中賺差價現象;且容易產生“醫病衝突”,醫生、病患間關係相當緊張,甚至引發暴力衝突。
藥商構成複雜關係網絡
“以藥補醫”是因早年中國財政拮据,但醫師不顧病人實際,不斷加價加藥,“看病難,看病貴”卻成大小醫院通病。2012年時任中國衛生部長陳竺表態,要在“十二五”期間取消,但直到2017年時任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才說,“我們通過醫改破除以藥補醫、理順醫療服務價格,取消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今後要進一步鞏固改革成果,切實造福億萬群眾!”
報道稱,在醫院背後,還有許多藥商構成的複雜關係網絡,牽一髮動全身。中國2009年曾成立國務院“基本藥物制度”(EDS),併發布307種藥物為“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基層醫療院所只准準備、使用和銷售目錄上藥物,但地方政府可增添新藥,藥價由地方政府及藥商協同訂價,但2015年再修改版本。
學術推動變相成“帶金銷售”
對藥商來說,想將藥物商業化,與醫院醫師溝通必不可免,“帶金銷售”、學術推動也就成藥商與醫院溝通的主要模式。所謂“帶金”說白就是抽佣金、拿回扣,但因官方前幾年表態從嚴打擊,近年就變相“學術推廣”,以更隱蔽方式進行“帶金銷售”。
醫療行業風聲鶴唳
多場醫藥學術會議延期
隨著醫療反腐力度持續加大,全行業風聲鶴唳。近日,包括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陝西醫學會、廣西醫學會等8家舉辦方確實發出過相關學術會議延期的公告。另據不完全統計,8月以來,至少有10場即將舉辦的醫藥行業學術會議、論壇等宣佈延期。此外,還有部分學習班、培訓班也在近日宣佈延期舉辦。
原計劃於8月6日舉辦的太原市醫學會病理專業委員會第十屆病理學術會議暨中華醫學會病理分會胸部學組腫瘤病理診斷學習班,於8月3日宣佈延期舉辦,原因是“受客觀因素影響”。
原定於8月12至13日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召開的“2023華南腔內影像及功能學高峰論壇暨CCEC·花城影秀”也宣佈延期舉辦,官方表示原因是“由於時間衝突”。
儘管會議延期的原因各異,但業界大都認為與此次反腐行動有關。
中新財經報道,對於學術會議延期,有專家表示,在當前反腐高壓之下,壓力傳導到了行業的方方面面。學術會議是除醫療機構和醫藥企業之外的另一大調查重點,且由於“紅線“和“越界”的行為判定標準還不明確,相關學術會議的組織者和擬參與者都不能保證沒有任何風險,自然就想著不要在這段時間“拋頭露面”了。贊助會議的企業或基金會也會開始退縮,所以就出現了以上情況。
嚴查醫療器械 不合理取酬
一名醫藥代表召梅(化名)也提到,年年都在查,今年查得特別嚴,醫藥領域重點被查的是醫療器械,“春節過後,我們這邊就有好幾位院長、副院長被抓,一些醫院開始了自糾自查,要求醫生清退講課費、回扣費等,現在醫藥代表都不敢進醫院。”
公開報道顯示,不合理取酬專項清退工作已經陸續在部分地區開展。
例如網傳文件指,廣西一家醫院指示全院醫務人員須主動清退2018年-2023年5月以來所收受的講課費、培訓費、研討費等不合理報酬。瀋陽一些公立醫院,類似清退工作也已經開展。
另有媒體報道稱,廣東有幾家大醫院也開始禁止醫生參加廠家舉辦的會議,排查講課費等。
醫院紀委緊盯醫藥代表
藥企“動彈不得”擬裁員
在中國醫藥領域持續反腐的高壓態勢下,對藥企來說,現在幾乎“動彈不得”。報道說,有跨國醫療設備廠商的醫藥代表表示,醫生最近都很謹慎,自己很少去醫院拜訪,這導致其產品進院推廣的進程很緩慢,“團隊已經在考慮裁員”。
另報報道,上海長征醫院向知名藥企諾華等發函,要求開除醫藥代表。
醫院要求藥企開除醫藥代表
中新財經報道,諾華中國8日證實,近日“諾華中國”確實收到某醫院函件,其中涉及兩位諾華醫藥代表。
諾華表示,對此事件高度重視,經查證,函中提及的一位人員已於2018年從諾華離職,另一位並未被諾華聘任過。
對於傳聞中的兩份函件為何只回應了一份,諾華稱,目前確認只收到一份函件。“關於所涉及的人員,我們還在公司的系統裡核查。”
公開數據顯示,諾華是全球最大的醫藥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產品覆蓋全球約140個國家和地區。上海長征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
另據《第一財經》引述一些醫藥代表表示,醫院紀委現在緊盯醫藥代表。“還是可以進醫院見客戶,但是電腦、手機等設備是不敢帶進去了,生怕會被沒收。”有醫藥代表表示,“近期有人帶著‘ 資料’進醫院見客戶,結果被抓了現形,相關產品全部被停了。”
醫藥業微信群“集體解散”
從醫藥行業微信群“集體解散”,業界也嗅到緊張氣氛;某上市藥企行銷人員向《財聯社》透露,“今天一上午,(我所在的)一堆群都解散了,不光是報銷群,相關專案群、會議群、溝通群,企業相關微信群全解散了。”
“有人銷筆記,有人避風頭”、“我們會議暫緩了,你們活動有受影響嗎?”記者“潛水”的某醫藥行業聊天群,醫藥代表各自分享最新動態,惶惶不安。
多地招標建方艙醫院
部分得標公司資歷惹議
日前中國黑龍江省傳出仍在興建方艙醫院,中國媒體進一步調查發現,包含吉林、河南等地也有相關建設招標,金額落在人民幣數百萬到千萬不等。其中多家得標廠商成立不到1年,引人疑竇。
黑龍江哈爾濱市、佳木斯市近日因為仍在興建方艙醫院而受到中國輿論關注,相關討論更一度衝上社群平臺微博的熱搜榜。其中哈爾濱市的建設資金來自專項債券和地方財政自籌,高達人民幣1億8798萬元(約1億1932萬令吉),引起抨擊。
據第一財經進一步調查後發現,黑龍江省並不是個案,今年5月以來,中國許多地方政府仍持續發佈和方艙醫院相關建設的專案招標和得標公告。這些專案多數為設備採購,部分為硬體建設,價格在人民幣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
報道指出,僅僅今年7月,至少就有吉林、河南、寧夏、江西等地在進行方艙醫院相關專案招標。招標的項目除了設備採購外,更有“建設方艙醫院”的項目。除了這次受到關注的黑龍江兩個城市外,雲南的文山州、江西的上栗縣也都發布了千萬等級的招標案。
部分投標廠商資料相同
報道也點出了投標與得標企業似乎存在一些問題,包含部分得標的企業成立時間不到1年、同一專案的投標廠商公司註冊資料相同。
以哈爾濱方艙醫院3期項目的得標廠商“河南先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為例,成立於今年3月,並在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註冊。今年7月就以人民幣496萬元的金額標得哈爾濱方艙醫院3期的設備專案。
根據中國企業資訊整合平臺“天眼查”顯示,與河南先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共同競標而落選的“哈爾濱凡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哈爾濱佳寧商貿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的公司註冊電話相同。
多家得標企業成立不到1年
報道另列舉出多家成立不到1年便獲得方艙醫院相關標案的企業,包含成立於今年1月的上海彼博斯科貿有限公司,於7月6日以68.8萬元金額標得了寧夏中衛市的方艙醫院相關項目。
而成立於2022年9月的杭州湘雨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今年7月以124.6萬元,標得吉林長春市傳染病醫院第一方艙醫院的升級項目。
針對中國全國多地仍在發佈方艙醫院建設招標一事,在微博等社群平臺上有不少批評,網友諷刺“國家的錢,真好掙”、“這體現了我國領導的高瞻遠矚,未雨綢繆”,也有人感嘆納稅錢被這樣花掉了,“就不能捐給災區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