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10日彭博電)白米價格飆升至近15年來最高水平,再次引發了人們對全球貧窮地區人口將面臨更昂貴糧食價格的擔憂。與此同時,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印度即將在不到一年後迎來大選,糧食儲備問題成為總理莫迪選前戰略的關鍵所在。
ADVERTISEMENT
對於亞洲和非洲數十億人口來說,白米是日常飲食中的主要糧食。在東南亞和非洲部分地區,白米在人們攝入的總熱量中佔比高達60%,在孟加拉國等國家,這一比例甚至可以高達70%。
全球糧食市場本已受到極端天氣和俄烏衝突衝擊,近期白米價格的漲勢更是加劇了市場壓力。由於乾旱天氣威脅泰國農作物生長,加上出口大國印度加強出口限制以保護本地市場,作為亞洲基準的5%破碎率泰國白米價格本週攀升至每噸648美元。
華盛頓的國際食品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格勞伯(Joseph Glauber)表示:“白米價格上漲將加劇糧食價格漲勢,尤其是對亞洲主要白米消費國的貧困家庭而言。當一國實施出口禁令時,其他國家通常也會效仿。世界上的窮困人口是受衝擊最大的群體。”
隨著對全球供應緊張的擔憂不斷升溫,各國政府可能尋求確保本國充足的糧食儲備,這就有可能加劇新一波貿易保護主義出現的風險。聖嬰現象的再現也在加劇這種擔憂,因為這可能令亞洲水稻作物遭遇旱情。
哈佛大學研究糧食安全的名譽教授蒂默(Peter Timmer)表示,白米價格可能在6至12個月進一步攀升100美元/噸。
“最大的問題是價格上漲是否會是漸進的,讓消費者有時間進行調整,而不出現恐慌,還是說價格會迅速升至每公噸1000美元或更高。”
蒂默曾在2008年糧食危機期間與亞洲政府就政策應對進行合作。
世界多數白米都在亞洲種植和消費,目前亞洲地區正在經歷熱浪和乾旱。作為世界第二大白米出口國,泰國正在鼓勵農民轉而種植用水較少的農作物,而在印尼主要稻米產區,由於預期天氣乾旱,農民都在種植玉米和捲心菜。
馬來亞銀行駐新加坡的高級經濟學家蔡學斌表示,最大的風險將在聖嬰現象以及氣候變化是否會擾亂農業生產並推高糧食價格,這可能會觸發更多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包括出口管制,繼而可能會加劇全球糧食短缺和價格壓力。
印度可能就是一個例子。在距離大選投票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之際,總理莫迪領導的政府為緩解國內食品價格上漲壓力,對白米出口實施限制以確保國內糧食儲備。此外,這個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還在準備進口小麥,可能取消現為40%的小麥進口稅。
莫迪和他的執政黨印度人民黨正在為第三個任期開展競選活動,他們面臨人們對物價上漲的廣泛擔憂,而這種擔憂曾導致以前的政府下臺,食不果腹的選民在這個問題上很少會對政府寬容。
野村控股的印度和亞洲(除日本外)首席經濟學家瓦爾瑪(Sonal Varma)表示:“鑑於高通膨問題,印度政府需要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
莫迪政府面對的局勢幾乎已無容錯空間。L&T Finance首席經濟學家雷格(Rupa Rege Nitsure)稱,沒有哪個執政黨願意在大選之前面對高通脹。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