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剛嫁來馬來西亞,有次與家人外出到煮炒店用餐,一上桌便送來新鮮紅辣椒末,以及蒜頭末。看著夫家人,拿起醬油碟,放入辣椒末及蒜頭末,再淋上醬油,我開心地想著“等下應該有白斬雞、蒜泥白肉等美食,可以大快朵頤”。
滑蛋河、咕咾肉、蚵煎、炸雞、炒青菜等,一道道菜被送上餐桌,就是盼不到我所期待的佳餚。看著家人每一道菜幾乎都可以搭配著辣椒蒜頭醬油吃,內心嘀咕著這些菜都很有味道了,怎麼還要沾醬油吃?
ADVERTISEMENT
臺灣料理搭配蒜頭辣椒醬油,都是屬於清蒸,水煮等沒有過多的調味料理,因此臺灣的白斬雞,必定搭配蒜頭醬油,喜歡辣的加點新鮮辣椒,完美絕配。如同這裡的雞飯,一定要搭配辣椒醬和黑醬油,一樣的道理。
喜好蒜頭的我,當時只能將調好的蒜頭醬油,撈起蒜頭末配著飯一起吃,當天實在沒有一道料理我可以沾著醬料一起吃的。逐漸地,我才明白大馬人飲食習慣,不管是吃粉類,或是吃飯叫菜,甚至是一些小食,無論order什麼食物,不管調味是否為重口味料理,一定會附上一小盤辣椒才算完整,不然好像沒有味道似的。
連當時我去速食店都被嚇一跳,臺灣速食店附的醬料都是番茄醬,薯條搭番茄醬就是絕配,大人和小孩總喜歡一根根薯條沾著番茄醬吃,非常過癮!然而大馬人不僅吃薯條,連吃炸雞都要沾著辣椒醬吃,小小年紀的孩子便很會吃辣,而且速食店不是隨餐附上幾包醬料包,竟然是一大瓶醬料擺在一旁,人人各自拿著小碟自己去按壓盛裝醬料,看著大家一盤接著一盤拿著辣椒醬,被無辣不歡的場景嚇一跳。再說,我們吃炸雞都撒上胡椒粉,怎麼來馬來西亞變成辣椒醬了!
沒有最辣 只有更辣
此外,初次在速食店點餐,倒是被搞混了,這裡一律給辣味炸雞,除非點餐時特別強調要點original口味的,完全顛覆想像“原味不是理所當然,辣味才是正常版。”可見辣椒扮演著多麼重要的角色,它們在大馬人的心目中佔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辣椒就是整份食物裡面的靈魂,不同的辣椒醬會搭配出不同的味道,如雲吞面搭醃漬過的青辣椒,吃椰漿飯少不了Sambal(參巴)辣椒,肉骨茶要加蒜頭和小辣椒黑醬油,印度煎餅配咖哩醬汁和參巴辣椒醬……
因應不同的食物,配上不同的辣椒,沒有了辣椒,似乎食物也失去了靈魂,連水果(Rojak)吃起來也能是辣的。仔細一想,不難發現大馬三大民族飲食習慣都離不開辣,把辣混合在當地傳統的美食內,形成不同的風味,導致辣的食物形形色色,對於辣椒的追求也非只限於味道或單一的辣味,更講究辣椒和香料的調配,以及辣醬與食物的組合,各家甚至有自己的祖傳秘方,無形中培養出大馬獨有的“吃辣”飲食習慣。
再則,隨處都能找到辣的相關食物,大馬飲食文化與環境從小培養嗜辣高手,即使對於辣沒有特別的偏愛,卻也已習慣每餐都有辣椒的蹤跡。我時常看見大家吃辣吃到痛哭流涕,一邊嘴裡喊著辣,一邊又大口吃著,再灌下幾口水。不吃辣者,感覺他們是自虐,對吃辣者而言,則是享受著味蕾的衝擊,吃辣的爽感。
婆家餐桌也時常出現自制辣椒醬或是辣椒醬油,患有胃痛毛病的家婆,總是抵擋不了辣的誘惑,每每嘴裡喊著“很辣,不能吃太多!” “吃一點點可以,不要吃太辣就好!”但是下一餐,餐桌依然會出現超級辣的辣椒。雖然要不要加辣、要配哪種辣終究是個人偏好,但不可否認,大馬人吃辣就是吃大馬獨有的飲食味道,對於辣“沒有最辣,只有更辣”的熱情,隨著歲月不曾削減。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