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旅遊發展如果不能堅持落實嚴格的管制條例,包括監控有系統的環保旅遊措施等,我們就很難將遺產旅遊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
ADVERTISEMENT
1980年代以來,全球城市化加劇發展,舊的城市景觀與傳統文化內涵嚴重受到破壞。在中國,不少仿古的傳統街區接二連三的在某些城市中心出現,這些人為的仿古街區彌補了因過度重視經濟建設,給內城區改造帶來的文化損失,同時還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遊客。但是,它畢竟是人為的複製品,還必須歷經時空的長時間磨礪和風霜雨露,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和恢復原來的歷史文化面貌。
很幸運的,檳城市中心一帶歷史遺產區域,在還沒有大型改造之前,就經過各方的努力,2008年爭取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證,成為受保護的世界文化遺產地之一。成為文化遺產的價值,包含提升與傳播國家形象及民族身分認同感、社會文化認知,以及旅遊價值等。在旅遊業日益蓬勃以及人們懷緬失去傳統價值的今天,世界文化遺產區均享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成了旅遊消費人的標籤和心愛文物。
檳城喬治市的世界文化遺產古蹟區位於檳島的東北角,佔地面積約260公頃,其中核心區110公頃,其餘為緩衝區。核心區擁有東西方交匯和東方獨特的建築城市景觀,古蹟區內具有多處歷史性地標如康華麗堡、檳城大會堂和博物館。華族聚居區有類似19世紀末中國福建和廣東盛行的雙層商店群、廟宇、宗祠及鄉親會館等。印度淡米爾族等移民帶來的興都廟,小型商業街景,以及馬來人的清真寺等。
檳城華人移民和馬六甲相似,是馬來半島最早的一批中國移民,由15世紀到19世紀初的零零星星人數,到19世紀中期隨鴉片戰爭後,由於英國國內工業化加速而殖民開發深化而大量增多。19世紀後半期開始,能跟英國殖民官員拉上關係的華商,或是在殖民者的重商政策下尋找到商機而努力的華人和印度人,發家致富者不少.
華族富商留下的大宅院,許多是中西建築風格的綜合體,樓層高基本為配合炎熱氣候的通風需要。英國人從印度引進的高腳通風獨立式住宅(Bungalow),同樣是為了通風涼快的需求。張弼士故居位於蓮花河街,建於1897年,建築面積3萬4000平方英呎,是現存最大的中國式園林住宅,1995年修復後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古蹟保護卓越獎,現已轉為展覽館。
古蹟區既已是世界文化遺產,區內約有1萬2千座受保護的舊建築物,按規定就得遵守翻新的條例,現僅列兩項指導原則如下:
l.原建築的總體外觀得基本保留。裝修或翻新時,務須採取必要措施,避免改變建築的原來面貌。裝修或翻新應使用原有材料,其他材料的使用可申請核准。整體重建或改造絕對不容許。
2.建築修補或粉刷工程,例如屋頂漏水或重新鋪設、水管和排汙管安裝等,均須向檳城市政局的文物維護部申請核准。其他管理條例還有很多,不一而足。
檳城喬治市的文化遺產維護,可歸納為利多於弊。先說弊,維護和管控舊建築的重建,難免損害了地產業主的利益,因管控限制了業主隨經濟發展加速的需求向高空發展提升地價的機會。但保留對整體社會經濟文化的利益遠遠超越於弊。文化遺產維護為我們留下歷史的烙印,賦予我們歷史教科書實體的見證和展現,它還深深的隱藏著我們不同時代的延續,從舊到新的傳承。誠然,新的現代化景觀只能在古蹟保留區之外展露。
另一重要優惠就是促進旅遊業。保留區擁有英國殖民地時期的政府機關建築和教堂,及上述本地各族先民留下的獨特建築和街景,獨特的娘惹文化和季節性的民俗與宗教慶典節目,均為本土和國際各類遊客提供了豐富的記憶和尋幽探秘的藍本。檳城價廉味美的街頭小吃和各族風味飲食,也是來訪遊客的賣點。
最後要談的是遺產旅遊業可給社會帶來何種變化。固然,旅遊業可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但同時也可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導致文化景觀受到破壞,自然資源遭到危害等。因此,經濟效益不應該成為遺產旅遊發展的最重要目標,而是應該把它視為遺產維護的衍生目的之一。
在大馬,人們迄今共同面對的是前朝政府留下的貪腐濫權、執法不公等問題。遺產旅遊發展如果不能堅持落實嚴格的管制條例,包括監控有系統的環保旅遊措施等,我們就很難將遺產旅遊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中。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