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界還在討論全球經濟能否軟著陸之際,全球貿易即已率先陷入衰退,導致多國出口衰減,出口導向經濟體將拖累全球成長。
全世界最大出口國中國7月出口劇減,減幅達2020年2月之最;第三大出口國德國7月出口額年減幅也是2021年初以來最大。印度6月出口額年比劇減22%,臺灣出口連續11個月下滑,越南出口呈現14年來最長的衰減期,加拿大6月產品貿易呈現連續第二個月的逆差。
ADVERTISEMENT
中國出口下降,經濟遭遇的風險尤高。德國出口疲軟,工業生產已降到六個月來低點,經濟更難擺脫衰退。全球最大貨櫃輪業者馬士基航運公司預估,今年全球貨櫃流量可能比去年減少達4%,減幅甚於原先預估的2.5%。
主要貿易融資銀行滙豐銀行經濟學者達斯表示,利率及通脹居高,已衝擊實質所得,尤其是已開發國家,削弱產品需求。
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美國6月出口額也比去年同期萎縮,但因國內需求穩健,經濟展望相對樂觀。其他一些國家的國內經濟動能也維持堅韌,例如印尼出口雖因原料價格重挫而銳減,但第2季經濟仍加速成長;印度因為投資增加,預料第2季成長將增強。
最新數據也顯示,全球貿易流向正在改變。墨西哥成為美國最大的產品進口來源,使加拿大及中國大陸退居第二、三位;中國7月對美出口額劇減23.1%,對日、韓、臺、歐、澳出口額都出現二位數降幅,但今年來對俄羅斯出口額卻劇增73%。中國與歐盟的貿易流動益發失衡,因中國歐洲出口電動車激增。
牛津經濟學公司經濟團隊審慎表示,世界經濟“未來幾季看弱”,“基本預測仍是先進國家今年底或明年初將陷入負成長”。
相較下,今年來,以服務業為經濟主力的國家普遍呈現就業增加及所得成長。摩根大通(小摩)經濟學者報告指出,近月來全球經濟體系中,“製造業與服務兩大部門、以及地區之間的表現落差已擴大”。歐洲與中國經濟疲軟的風險,可能擴大到美國及其他國家。
小摩預期,全球經濟若要回升,將須“回到產品生產週期”,如果全球景氣循環要轉為正向,中國的轉變仍將擔任“帶動其他地區轉強的關鍵”。
(彭博社)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