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繁華的都市生活為大多數人所向往。
人們竭盡全力地奔向都市,在夜幕彷彿永不落下的燈紅酒綠穿梭,抬眼望去盡是高聳入雲的鋼筋水泥,只能在間隙中瞥見一抹藍天。
ADVERTISEMENT
久而久之,開始懷念起野蠻生長的青青草地,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以及夜裡的星河點點。
於是,休閒農場成為都市人偶爾從城市逃離,短暫返璞歸真的最優選,也因此我國休閒農場在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林立。
但是經營一座休閒農場真的只需要養一些動物、開一家咖啡座這麼簡單嗎?
“休閒農場”一詞來源於臺灣,可追溯到1960年代末期,他們借鑑法國、德國、奧地利、日本等已具備百年農業旅遊歷史的國家,進而催生出具備臺灣本土化特色的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以“農”為本,再據其特性衍生出相關的業務、產品、服務,有者還創造出獨特的體驗,為自家農場增添一抹不可取代的亮色。
比如你能想像牛奶能成為火鍋湯底嗎?“花”也能入菜?在阿里山品茶又是什麼感覺?能在房間裡盪鞦韆這麼狂?蜘蛛網是這麼有意思嗎?
在炎熱的7月中旬,我們著實大開了眼界:原來休閒農場可以如此有趣。
我們一行3人應蘋果旅遊邀約前往臺灣,6天5夜的行程裡從桃園出發,前往苗栗、嘉義、南投、新北和宜蘭,共探訪了5個發展歷史悠久的休閒農場。
儘管同是休閒農場,卻各有令人難忘的特點,我們不妨看看農場主人花了將近半個世紀逐步完善的成果究竟為何。
從酪農專業區到飛牛牧場
飛牛牧場地處苗栗通霄鎮,依山而建,海拔約180至270公尺。車子緩慢路過一尊長著翅膀的牛塑像時,我們知道已經抵達了目的地。
7月中旬的臺灣有些悶熱,即便是時至傍晚,暑熱依舊難消,只是舟車勞頓而感到疲乏的軀殼,在下車的瞬間得到了片刻治癒。
放眼望去,只見夕陽下的牛群低頭吃草,遠處有一幢紅色穀倉,童話般的景緻美好得竟讓我心生已離開亞洲的錯覺。
奇怪的是,這裡絲毫沒有牧場裡會聞到的牛羊排洩物異味,顛覆了我腦海中對“農場”的既定印象。
飛牛牧場總經理吳明哲介紹,該牧場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5年創立之初,僅是酪農專業區,純粹飼養乳牛生產牛奶。
當時,他的父親曾前往美國受訓,因此該牧場的大面積青草地、景觀的視覺效果有別於臺灣其他牧場,與美國倒是一脈相承。
養牛業在1990年代落入低谷,而臺灣的工商業開始起飛,於是他們考慮轉型,最終在1995年進入第二個階段,轉成了如今的飛牛牧場。
“那時候臺灣還沒有休閒農場,我們去日本觀摩,他們叫做觀光牧場。我們一看覺得太先進了,和我們對比起來完全是兩回事。”
當時的他們不知從何先下手,後來找到日本的景觀設計師及美國的遊憩規劃公司,為飛牛牧場進行整體的初步規劃。
接著臺灣經濟起飛,轉型的飛牛牧場正好趕上了風口,1995年1月1日對外售票,由此展翅高飛。
“第一張門票都送一杯牛奶,是保留至今的傳統。那時我們只是有雛形,沒有其他設施,僅有的資源是草地、牛和牛奶。”
經過兩三年,在遊客強烈要求下,他們逐步研發與牛奶相關的產品,冰淇淋、調味乳、優酪乳、布丁、餅乾等應運而生。
“我要求我們團隊每年都要研發新的產品,不只是乳製品,包括紀念品、伴手禮。”
而提供遊客住宿的房間,從1996年的20間一直增加到如今的70間左右,歐式小木屋寬敞、舒適又夢幻,且可供多人居住,以親子、家庭為主要目標,顯而易見。
小孩一句話,菜單不再有牛肉麵
該牧場餐廳最為特別的莫過於牛奶作湯底的火鍋,據悉是老闆娘精心研發,由牛奶、些許黃油等調製而成。肉片在牛奶鍋裡沾上優酪乳醬,口感格外清甜。
此外,餐廳的牛肉麵也曾大獲好評,但是某一天一位小朋友指著眼前的牛肉麵問:“這是我們剛剛看過的牛嗎?”頓時觸動了吳明哲,“當下心會震一下那種感覺。好像是我們很殘忍,他剛剛看到的,現在變成餐桌上的東西。”於是“牛肉麵”從此被抹去。“所以我們儘量減低遊客這樣的焦慮。”
與環境共存,蝴蝶處處飛
該牧場亦提供多種活動和體驗,其中包括點心DIY、肥牛彩繪DIY、擠奶、餵奶,也包括兔子、黑山羊、綿羊、蝴蝶等生態區遊覽。
而蝴蝶,恰恰是組成“飛牛牧場”的“飛”字來源。
“我們在開發飛牛牧場前,有歐洲的蝴蝶專家來看,說我們後山有非常好的蝴蝶場域資源,品種也很多。”
當時臺灣相關的學者分成兩派,其中一派為休閒遊憩派,主張大面積開發,大面積調整成遊樂區;另一派則緊貼歐洲思維,主張保護現有資源,改建農舍,維持農業和生態的原本狀態。
於是,這讓正在著手規劃的他們感到極為猶豫,原因相當現實:“因為那時臺灣的遊憩派,3年就回本了。就是你花了1億、2億之後,3年馬上就賺回來,那時候真的是這樣。”
在幾經掙扎、思索後,飛牛牧場決定採取第二種模式,放長線釣大魚,反而走得更遠。
“我們發覺遊戲設施年復一年後會生鏽,會淘汰和老舊,而且它可能又要更新。但是我們的樹,一種下去一年一年長大,就越來越漂亮。”
“我們也很幸運,慶幸當時做了這個抉擇。”
所以,儘管蝴蝶生態區正在進行環境優化工程,暫時不對外開放,但我們不經意路過小水塘和草叢裡,便能看到蝴蝶環繞,成群在水上飛舞。
我們已經有多久沒看到如斯情景?
與其在大肆破壞以後,又大費周章地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復原,何不從一開始就選擇與環境共存,善用現有資源?
他出示一張航拍照片,說在規劃設計時,就有意識地打造一個生態跳島,為動物保留可藏身的林地。
“我是希望說,牧場變成森林的感覺。當我們人類在利用這片土地的時候,也不要忘了和其他動物共存。”
“認證”制度助消費者排雷
告別了吳明哲,我們一行人乘車前往嘉義的阿里山龍雲農場。
蜿蜒的山路,讓有些暈車的我著實無法亦無力欣賞沿路雲霧繚繞的美景,閉目養神之際途經某個休閒農場,同行的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執行長謝文凱及認證組組長黃致豪此時閒聊道:“他們剛提交認證,我覺得他們不會過。”
此時,暈眩也阻攔不了我那旺盛的好奇心,在頻頻追問下,兩人耐心地分析該農場不符合認證資格的原因。
臺灣農業旅遊產業於2010年已推動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認證制度,以協助經營者能確保與改善農場的服務品質和經營。
為了更契合國際發展趨勢,2019年和2023年更進一步推出“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制度”,“特色農業旅遊場域認證制度-PLUS(食農教育、永續旅遊)”。
當農民欲轉型休閒農業時,向該協會提出認證申請,屆時工作人員將實地考察並給予改善建議,70分以上者方獲得認證。
獲得認證後,該協會將會致函相關政府單位列為優先行銷和輔導對象,86分以上者以行銷推廣為主,同時列為拓展國際市場優先推廣對象,而每次認證有效期為3年。
他們根據產業屬性分為“農、林、漁、牧”4大類,再視乎申請者是否達標,部分指標如下:
(一)整體環境和經營呈現出鄉村感,感受到農家生活的步調;
(二)規劃出特色產物生產專區;
(三)設有自制生產加工廠;
(四)室內戶外的陳列設計以特色作物為主題;
(五)解說牌、看板,解說整體環境或活動的導覽員;
(六)整體環境的整潔衛生;
(七)特色產物的農事體驗活動;
(八)特色產物、具備在地文化的創意料理;
(九)提供特色產物為主題的農村環境教育、食農教育、農業療愈等體驗活動;
(十)販售特色產物具在地文化主題商品。
另外,還有永續認證與食農認證,以滿足如今消費者的需求。
換言之,獲得該協會認證的休閒農場,意味著旅遊品質的保證,大大減少消費者踩雷的幾率。
相關報道: 【休閒農場/02】阿里山龍雲農場:不走尋常路,帶你登山嘆早茶 【休閒農場/03】大馬休閒農場,如何突破困境,走出自己的特色? 延伸閱讀: 【城市農場/01】藏身鬧市的大自然田園──孟沙田園 【城市農場/02】沼澤地裡種起有機菜──昆蟲的天堂 【城市農場/03】智能種菜,種出活力滿滿的蔬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