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音乐的诞生,仿佛撬开了传统音乐版权的版图。一颗又一颗的AI音符逃离五线谱,走入人类引以为傲的创作领域。究竟要如何定义AI音乐?又如何解决AI所引发的版权争议?
ADVERTISEMENT
马来西亚知识产权律师刘国劲直言,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制定明确的法律来监管人工智能(AI)音乐。又或者说,法律几乎跟不上科技的脚步,但终究会迎头赶上。直到他们深入了解AI音乐的制作模式,掌握越来越多数据之后,脑海里会更加清晰,知道要如何有效地监管。
报道:本刊 林德成
随着AI歌曲在网络泛滥,到底有没有歌手或唱片公司成功捍卫艺人的权益?答案是有的。
在今年4月份,网民“ghostwriter977”在TikTok发布了一首AI歌曲,并意外地掀起千层浪。这是因为对方利用AI模型,成功训练出两位加拿大巨星Drake和The Weeknd的歌声及曲风,然后创作了一首单曲〈Heart on My Sleeve〉。
试想想,两大巨星联手“创作”,这个消息传开后,瞬间引爆了整个网络,而这首歌在TikTok的点击率超过1500万次。随后,该网民还释出完整单曲,上架到Spotify、Apple Music和YouTube。这个举动无疑触碰了环球音乐集团(UMG)的敏感线。为了捍卫艺人权益,他们迅速要求各平台下架。
然而,吊诡地是,〈Heart on My Sleeve〉是一首全新的AI歌曲,UMG是没有这首歌的版权,那又是引用什么条例要求各平台下架呢?
因为“水印”下架
根据美国科技媒体The Verge报道,这首AI歌曲一样是犯抄袭之罪,但不是因抄袭歌手声音而遭殃,相反地是抄了美国音乐制作人Metro Boomin的“producer tag”样本。
何谓“producer tag”?这就等同于音乐制作人的“水印”。刘国劲说,许多音乐DJ会将自己的名字或标语植入在歌曲里面,用来标识这是他们的作品和音乐风格。
在训练AI过程中,网民为了追求更逼真的效果,会尽量采集高品质的音乐数据,再投喂AI模型。自然的,这些歌曲也保留了原有的“水印”,所生成的AI音乐亦会出现这些标签。UMG便凭着这点,引用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向第三方平台发出侵权通知,要求立即删除。
声音遭侵权,可以怎么做?
歌手的唱腔不是应该有版权保护吗?刘国劲回答,假设某位歌手的歌唱特色是有很多哭腔,不代表其他人做不到。除非对方演唱时,添加了注册成商标的口头禅,或许还能维权。不然,从法律角度来说,创意和特色是没有任何版权保障的。
要是某位艺人有非常显著和独特的口头禅、标语,接着还成功注册成声音商标,那么便能起到保护作用。万一没有声音商标呢?刘国劲透露,或许能通过两种方式去捍卫自身权益。
第一、个人形象权(right of publicity)。美国部分州属会承认公众人物有个人形象权。在这个条例下,艺人或公众人物可以保护自己的形象特征,避免他人随意滥用或模仿。
他举例,在1988年,福特公司为了促销汽车,刻意找一位歌手模仿美国著名女艺人贝特.米德勒(Bette Midler)的声音演唱歌曲。结果,米德勒得知后马上喊告,并成功获得赔偿。
第二、商业假冒(passing off)。他补充,马新和东南亚地区并没有承认个人形象权,但是公众人物可以用商业假冒的条例来维权。
“我觉得商业假冒和形象权在本质上是很相似的,因为商业假冒的基本要求是对方要有足够的知名度,那就是信誉和名声。如果你不够红,自然也没有假冒这件事。”
他举例,假设有网民模仿周杰伦唱歌,接着,再把歌曲广传和获利,而且从头到尾没有作出澄清,那么周杰伦或他的唱片公司可以考虑引用商业假冒条例提出诉讼。
AI音乐有侵权吗?
AI音乐有侵权吗?若想谈这个议题,就得关注两大要素:输入和输出。
刘国劲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假设在训练AI时,所使用的音乐是有版权的。因此在“输入”(喂养数据)这个部分,用户如何采集训练素材就很至关重要。当用户要生成高品质和逼真的AI歌声,必须要有庞大的歌曲数据。而在收集歌曲和喂养AI模型时,这些举动很可能侵权。
“假如我要投诉人家用我的歌去训练AI,我最强的理由是‘复制权’。因为我不懂你是从哪个管道下载歌曲,然后投进AI模型里面。”
他解释,只有符合合理使用的原则下,才能使用或二次创作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比方说为了非盈利研究、评论、教学或新闻报道等。在AI音乐领域,最常提起的两个原则是“使用目的”和“性质”。歌手创作歌曲可以获得名利,反观网民制作AI歌曲为了兴趣,没有涉及利益。其次,网民训练AI的行为不会对原生作品市场或价值造成影响。
“我在训练AI时,歌手能继续卖歌、继续在音乐串流平台广传。加上我没有上传你的歌曲(到串流平台),只是用来训练我的AI系统。”然而,现阶段难以评断对错,只能等待各国政府设定法令去管制。英国政府去年就有提出一份报告,若非商业用途,任何人可以用数据训练AI系统,不需要有侵权的顾虑。今年,他们还打算扩大使用范围,包括商业使用。新加坡也有计划开放数据的使用权,只要用来训练AI就不用担心侵权。
AI音乐有没有版权?
截至目前,最多人争议的课题是AI音乐到底有没有版权?刘国劲立即回答,大多数国家只承认人类成为作品的作者(author),少数国家才愿意接纳AI成为作者的身分。
美国很久以前曾发生一起事件,当地一家企业Imagination Engines的创办人史蒂芬.塔乐开发了一套“DABUS”的AI系统。而这个AI系统发明了两项新技术,对方很想要把“DABUS”申请为专利发明人。想当然耳,美国版权局拒绝了。他便在各国提交表格,最后是南非愿意承认“DABUS”为专利发明人。
刘国劲突然向我抛问,为什么只承认人类作者,因为其中一个原因是版权有年限。大部分国家的版权法令是允许作者死后有50年或70年的版权有效期。那么动物呢?不晓得大家是否还记得多年前,印尼有一只黑冠猕猴用摄影师的相机自拍。当时有人提出猕猴也应该拥有照片版权。不过,经过法庭判决,动物是不享有任何版权保障。
回到AI音乐,现在有很多网民大肆创建AI歌手,唱片公司暂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是,加拿大歌手Grimes就很乐意接纳AI音乐,还邀请创作者运用她的声音制成AI歌曲,自愿分享AI歌曲的50%版税。刘国劲认为,这个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表态和应对方式,至少民众知道不会有侵权风险。
AI音乐会有一席之地
我国的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7月份曾向《星报》透露,该部门正准备一项法案,以用来规范AI的使用,确保透明和公开。有关法案会强制要求使用者公开标识任何由AI生成的内容。同时,这项法案也会涵盖数据隐私权、问责制和网络安全等。
如果回顾美国数十年的音乐产业,当年线上音乐平台Napster曾被人视为洪水猛兽,会破坏音乐产业的根基。不料,Napster关闭以后,科技反而蓬勃发展,大家都可以用Spotify、Apple Music或YouTube Music聆听线上音乐,唱片专辑反而成为了收藏品。他举例,很多年前,当科技公司推出修正人声的Autotune插件,许多人难以接受,觉得会毁掉歌手所演绎的歌声。现在变成了调音师的必备神器。
“所以我相信AI制作的音乐会有它的一席之地,但不至于会毁掉音乐产业。AI音乐始终还是属于很小部分,加上Generative AI技术也是在这两年才爆发。”
延伸阅读: 【AIVs原创/01】用文字就能创作音樂?AI沒跟你开玩笑 相关稿件: 【睡眠经济/01】培养好睡眠习惯 不靠安眠药也好眠 【竞选团队/01】候选人背后的造浪者,是造王者吗?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