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大馬進出口貿易同比下跌,如果中國短期內不能強勢反彈,大馬貿易與製造業將繼續受到影響。除此之外,政府應該鼓勵私企投資,同時積極推動會影響經濟走向的關鍵政策,包括2024年財政預算案、第12大馬計劃期中檢討、2030年新工業發展大藍圖。
ADVERTISEMEN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初預測,2023年大馬GDP成長率將從2022年的8.7%下降至2023年的4.5%。確實如此,當工商界還在討論大馬貿易與製造業是否會連同全球經濟一起平安的軟著陸,結果事與願違,全球貿易已經先陷入衰退。牛津經濟學公司經濟團隊分析表示,全球經濟未來幾季看弱,“基本預測是先進國家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陷入負成長”。
另一方面,根據彭博資訊報道,做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的中國,7月出口劇減,減幅為2020年2月冠病疫情以來之最;全球第二大出口國美國6月出口額也較去年同期萎縮,不過其國內需求穩健,經濟展望相對樂觀;第三大出口國德國7月出口額減幅也創下2021年初以來最大;印度6月出口額較去年同期劇減22%。
上述幾個以出口為導向的主要經濟體貿易額呈現衰退,必然拖累全球經濟成長;這包括我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伙伴中國的經濟活動較預期放緩、青年人失業率屢創新高,今年第2季失業率高達21.4%,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意味著中國正面對經濟蕭條與就業市場低迷。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產業不振,理所當然的連帶影響馬中兩國進出口貿易活動。
相較於去年同期,我國今年次季(4月至6月)的貿易總額跌幅達到11.3%至6432.2億令吉。其中出口跌幅11.1%、進口下跌11.5%,貿易盈餘萎縮8.8%至541.4億令吉。整個上半年進出口貿易總額較去年同期萎縮4.6%至1兆2880億令吉,貿易盈餘減少3.6%至1185.2億令吉。
6月,我國對東盟地區進出口貿易額較去年同期下跌14.7%及8.5%,主要原因是石油產品、原油及化工產品出口減少。對中國貿易則按年下跌17.3%,主要是液化天然氣、棕油和棕油產品出口減少。對美國貿易額也大跌21.9%,也因為石油產品、電器及電子產品和橡膠產品的出口放緩。
隨著進出口貿易活動惡化、新訂單跟著減少,接下來的半年,我國製造業應該會繼續陷入低迷狀態。因為6月份工業生產指數(IPI)按年萎縮2.2%,低迷程度超乎市埸預期,這是一個警訊。雖然內需有助推動製造業活動,但更強勁的動力還是要取決於中國經濟的反彈。
中總社經研究中心(SERC)就指出,今年下半年的大馬經濟增長將放緩至4%至5%,這是充分反映全球經濟放緩拖累出口和貿易支出;尤其受到原油、石化及半導體銷售疲弱影響,電子與電器業出口也同步下滑,整體經濟增長不如預期將很難避免。不過,在國內需求的支撐下,大馬不致於會出現經濟衰退的現象。
中總執行董事李興裕表示,大馬想要擺脫經濟增長放緩的泥淖;其一,政府應該全面推動私人企業投資,創造就業機會帶動消費;其二,政府應該繼續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加強經濟基本面,以穩定令吉匯率,因為令吉疲弱會帶來通貨膨脹的風險;其三,6州選舉已經結束,雖然不如市場預期,但接下來政府仍應該落實推動會影響經濟走向的關鍵政策,包括2024年財政預算案、第12大馬計劃期中檢討、2030年新工業發展大藍圖(NIMP 2030)。
政府按計劃會在8月公佈2030年新工業發展大藍圖的新目標,因為新目標必須與新投資政策 (NIP)所定目標一致,政府所謂的新工業領域涵蓋航太、化學品與石化、數碼經濟、電器與電子、藥品製造,但問題是這些產業的技術與研發人力資源是否接得上軌,以及接下來大馬政局是否穩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