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对甜味剂(俗称代糖)这个名词应该不陌生,对于希望减少热量摄取和减肥的消费者,代糖既可满足对甜食的欲望,且较低的热量正好符合大众的需求。然而,民众对甜味剂的质疑声量逐渐高涨,批判零热量的背后暗藏许多陷阱,像是无助减肥或反造成食欲增加,真相又是如何?
ADVERTISEMENT
甜味剂的种类很多,一般有人工和天然两类。常见的人工甜味剂有阿斯巴甜(aspartame)、醋磺内酯钾(acesulfame potassium)、蔗糖素(sucralose)及糖精(saccharin)等,其甜度很高,可达蔗糖(砂糖)的200~700倍不等。以阿斯巴甜来说,1克就可取代200克的蔗糖,仅需极小分量即可让人品尝到甜味,由于使用量小,添加到食品中几乎不提供热量,所以一般会称为非营养性甜味剂(non-nutritive sweetener)。
至于天然甜味剂的部分,最常见的有糖醇(sugar alcohol),天然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之中。以无糖口香糖中常用的木糖醇为例,也能透过微生物发酵将玉米芯和白桦树的半纤维素酵素进行酵素水解,大量制作木糖醇。因糖醇在肠道中不会被完全消化和吸收,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升糖指数较蔗糖低,每克糖醇平均可大约产生2大卡的热量,这类甜味剂又称营养性甜味剂(nutritive sweetener)。
甜味剂可借由本身的高甜度及较低的热量,小量添加就能赋予甜味,可减少及取代糖份的摄取,帮助控制血糖和热量摄取。在甜味剂还没面世之前,过去为了让糖尿患者也能享受到甜味的乐趣,营养师会让患者食用果糖,同时又能避免血糖波动,但后来却发现长期食用果糖所带来的问题,并不亚于摄取葡萄糖所导致的高血糖,甜味剂或代糖的出现就为此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热量低不等于负热量
随着减肥可乐等低卡饮料的推出,不少人会误以为代糖本身具有减肥或消脂作用。事实上,虽然甜味剂本身几乎不含热量,但无法帮助消耗已摄取的热量。市场上也有一些主打低糖,以糖醇取代蔗糖的烘焙产品(如:饼干),但我们必须了解产品中的淀粉本身就是碳水化合物,虽然蔗糖的使用量是减少了,但成分中占比最多的淀粉依然存在。况且,糖醇的甜度比蔗糖低,却需要更多的糖醇才能达相同甜度,若想用这类产品来控制血糖和热量将事与愿违。
2022年《营养学期刊》刊登了一项由波兰波兹南医科大学的研究,曾提到若能适当的使用甜味剂来取代蔗糖和减少热量摄取,确实有助于体重的管理。总的来说,要成功控制体重,少吃多运动是基本原则,能否降低饮食中的总热量摄取会是重要的关键。
问:有报道提醒甜味剂会引发糖尿病,是真的吗?
事缘有研究对部分甜味剂的代谢机制提出假设,认为甜味剂的甜味会刺激脑部发出神经讯号使食欲提高,并导致代偿性的热量摄取增加及血糖上升,同时部分甜味剂会降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促使胰岛素产生阻抗及影响葡萄糖的耐受性,提高了肥胖发生的几率和糖尿病的风险。
但根据波兹南医科大学于2022年所发表的文献综述,其结论是迄今仍无充分证据证明食用甜味剂会引发糖尿病。研究团队归纳了许多有关甜味剂会否影响食欲及胰岛素分泌的研究,发现食用甜味剂并不会对食欲造成影响,也没有充分证据显示甜味剂会影响非糖尿病患(健康人士)的胰岛素敏感度,而从部份针对糖尿病患正常食用甜味剂的研究,却观察到受试者本身生理上的代谢紊乱,可能才是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的元凶,非食用甜味剂的结果。

更多【食在安心】文章: 周志辉/腌渍蔬菜被列为致癌物引恐慌 亚硝胺的威胁没想像中严重 周志辉/有乳糖不耐症也能食用芝士 周志辉/咸鱼致癌风险与亚硝胺有关 应秉持偶尔小量的食用原则 周志辉/东南亚料理的灵魂——鱼露,成分主要是鱼肉和盐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伦敦78日中央电)研究人员指出,一项大型新研究进一步强化现有证据,指出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与儿童罹患自闭症等脑部及神经系统问题的风险增加有关。
路透社报道,糖尿病是否确实会引发这些问题仍待厘清,但根据一项汇整202项先前研究、涵盖超过5600万对母子数据的分析结果,母亲在妊娠期间患有糖尿病,子女日后被诊断出神经发展障碍的机率高出28%。
与孕期未患糖尿病的母亲相比,孕期患有糖尿病的母亲子女罹患自闭症风险高出25%,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高出30%,智能障碍高出32%;此外,语言沟通障碍风险高出20%,动作障碍高出17%,学习障碍高出16%。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柳叶刀针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报告中指出,与孕期才出现、产后通常可恢复健康的妊娠糖尿病相比,若在孕前诊断出糖尿病,子女罹患一项或多项神经发展障碍的风险则高出39%。
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数据,糖尿病影响多达9%的美国孕妇,且发生率持续上升。
有7项先前研究将受影响的孩子与他们的手足作比较。研究报告作者指出,这些分析并未发现母亲罹患糖尿病的影响,意味共同的遗传或家族因素可能是导致风险增加的原因。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凸显为糖尿病高风险妇女提供医疗协助,以及对其子女持续追踪观察的重要性。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