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家庭

|
发布: 7:30am 20/08/2023

孩子

家庭

情绪病

负面情绪

接纳

正视孩子情绪问题

孩子

家庭

情绪病

负面情绪

接纳

正视孩子情绪问题

正视孩子负面情绪问题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冰冰

出现时,大多数的家长会如何处理呢?
我们也许下意识就说:“不要生气”、“不要推人”、“不要丢东西”……好像除了“不要”还是“不要”,却从未告诉孩子“要”怎么做。

我们经常习惯将孩子的愤怒、悲伤、焦虑、紧张等“坏”情绪堵上,久而久之,这些得不到有效疏导的“洪水”便会溃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会以自残宣泄。

ADVERTISEMENT

父母该怎么办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冰冰

在马来西亚萨提尔全人发展协会安排下,台湾知名教育工作者罗志仲博士接受专访提到,孩子生气时,成人是否能接住孩子的情绪很重要。

当成年人对他们说“不要生气”、“生气没有用”、“生气不能解决问题”诸如此类的话,仅能暂时压下他们的情绪。

“他们需要一个出口。若在家中无法发泄,可能会在学校打人、偷东西、咬指甲等等。”

“还有的会反映到身体健康上如肚子痛、头痛,以及行为问题。”

他认为,家长可以建立一个新观念,要把“情绪”跟“表现情绪的方式”分开。比如,今天孩子生气了,他摔东西、打人或者伤害自己,可是这些“行为”不对,而非他有情绪不对,重点在于怎么健康地表达情绪。

罗志仲说,大部分父母会认为,“有情绪”并不健康,因此不允许孩子有情绪。

怎么接住孩子的情绪?

一、深呼吸(需父母日常生活中先示范)。

二、孩子有情绪时,父母需要先跟他对话。通过对话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被爸爸妈妈接住。

例如:孩子从学校回来,他看起来很不高兴,家长可以问他是否不高兴?现在什么感觉?若孩子愿意倾诉不高兴、生气的原因,家长可回答:“我知道你在难过/生气”,这是对他情绪的

“通常一个人的情绪被接纳或者接住了,(情绪)就会少一些。尤其在越小的孩子身上就越管用,因为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


“他之所以后来会变成那样,纯粹是因为我们大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跟他说,不要难过、不要紧张、不要生气,他就一次一次地累积,后来他需要找到一个出口去发泄。”

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还体现在“表达情绪”上,父母要扮演好示范的角色,所以上述方法需由父母先行,孩子方会效仿。

“有一些爸爸妈妈来上课,他从我这边学到说深呼吸……可是他自己不练习,回家后看到孩子有情绪,就让他深呼吸。可是对孩子而言,你没有做榜样给我看。”

“如果父母在对孩子生气,骂他之前先示范深呼吸,尔后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在深呼吸后,骂他比较少或者比较轻微,他就会知道这方式是有效的。”

戒掉“不要” 改说“我知道”

许多孩子向父母倾诉的意愿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即使从他们的神情猜出心情不佳,任父母心焦如焚,他们也未必愿意诉说,该怎么让他们开口呢?

“其实孩子不愿意讲的原因:讲出来对他没好处。我回家讲出来,爸爸叫我‘不要生气’、‘不要那么大惊小怪’。

“孩子说我讲出来了,结果你泼了我冷水,一次两次以后我就不想讲了。

换言之,孩子倾诉的意愿和家长怎么看待“孩子有情绪”这件事有关。


大部分父母会认为,“有情绪”并不健康,因此会想尽办法打消、压下,不允许他们有情绪。

“你让他不要紧张,他也不会因此不紧张,对不对?”

在接纳孩子的情绪后,父母需要让他走完情绪的过程,方式则视乎孩子需要而定。

“孩子可能想要一个人独处,那我就可以跟他说:‘爸爸就在书房,如果待会儿想跟爸爸说,你就来找我。’,然后让他有一点时间跟自己的‘情绪’在一起相处。”

时长因人而异,5分钟、10分钟皆有可能,但家长不能替孩子决定时间长短。

“可是我发现很多大人都说,我可以让我孩子生气,可是他一直生气,生气那么久,所以他可能希望孩子3分钟至5分钟就生完气,其实不太可能。”

他说,允许孩子有情绪,并且让他去体验,于孩子而言很重要,亦能训练他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不然他一有情绪,我的目标就是要让他没有情绪,那等于我是在教他,我来为你的情绪负责。”

他叹,就像如今极为普遍的现象,当孩子觉得无聊时,父母忙不迭地给他们塞手机解闷,此举就是为他们的无聊负责。

“小时候感到无聊,我们会自己想办法找乐子。其实‘无聊’会激发一些想像力或者创造力。以前孩子玩的游戏是自己发明出来的,因为他在无聊中找一些有趣的事。

“可是我们现在已经剥夺了让孩子跟自己的‘无聊’相处的机会。”
你不能无聊,妈妈来负责让你不无聊;你不能难过,妈妈来保证让你不难过……因此孩子就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当小朋友平静以后,亲子再坐下来平静地交流讨论如何更健康地应对“情绪”这件事。

“在那个情况下,他比较容易听进去 ,所以不要在亲子二人有情绪的当下去谈。”

接纳的同时也要建立规则

相信许多人在周末逛商场,经常会看到小朋友要求买玩具遭到拒绝后,躺在地上耍赖撒泼,家长在一旁要嘛一筹莫展,要嘛厉声训斥的场景。还有的家长为了避免打扰行人,会将哭闹的小朋友带到墙角,默默等他们平静下来才继续行程。

这当中有没有最优解呢?

他说,此情况下,在接纳孩子有情绪的同时,也要传达不能满足他们的信息。

“如果可以的话先跟他讲一下,表示知道他难过,然后蹲在旁边或者坐在旁边陪他,让他感觉说爸妈就在他身边,可是让他也知道继续哭下去也达不到目的。

“就给他一个规则,但是他也感觉到自己被照顾了。”

他指出,这种场景往往发生在公共场合,而父母真正在意的是他人的看法。

“如果孩子闹脾气,四下无人以及大庭广众的处理方式会不一样,且一般会将别人异样目光的担忧混杂在一起。

“于是我们的处理就变得不那么恰当,怕丢脸。”

罗志仲认为,家长们可以建立一个新观念,要把“情绪”跟“表现情绪的方式”分开。

爱运动未必能避免

根据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10-19岁人群中,有七分之一患有精神障碍,其中以抑郁症、焦虑症和行为障碍为主。

那么,运动是否能有助于避免情绪问题呢?不一定。有一些孩子参与不少体育项目,但仍然被焦虑症等情绪病所困扰。

“其实有户外活动是很健康的,可是一般遇到这样的情形,我会问问他在中的状况,比如说爸爸妈妈是怎么相处的?孩子在家庭中是否感受到压力?爸妈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这个很重要。”

假设父母是“指责型”,经常责备孩子,可能会造成孩子压抑内在的情绪,无法抒发出来;再来,双亲是如何看待“情绪”的?或有情绪时,他们是以用何种方式表达出来?还是选择沉默不语?

“如果是用大喊大叫,怒骂的方式,(孩子)他就会学到。”
此外,父母一旦发现情绪问题已经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应尽快寻求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咨询协助,以避免悲剧发生。

更多文章:
亲子对话网络安全
选童鞋要注意什么?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