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00am 20/08/2023

安焕然

边缘评论

孔子

鲁菜

中国八大菜系

安焕然

边缘评论

孔子

鲁菜

中国八大菜系

安焕然教授.孔子喜欢吃什么

安焕然教授

讲来他老人家还真是挑食,大牌得很。吃鱼等肉类,变质的东西不吃;变色的东西不吃;变味的东西不吃;烹饪得不好不吃;切的不好看不吃;调味料不好不吃。

ADVERTISEMENT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个老饕吃货。而且猜想他老人家在那个年代吃东西,口味应该比较清淡。再讲究些的,吃肉还要求吃得精细,要吃其原味和鲜味。请问这是哪家的料理呢?孔子是鲁国人,春秋时代的齐鲁之地就是今天的山东。为其一。但要谈孔子喜欢吃什么?恐怕还是要回到孔子的那个年代。

孔子的那个时代,物资相对贫乏,不容易吃到肉。能吃到肉,很多时候是因重要祭典,其上供的六牲在祭祀完毕后会分享给参与者。既然是祭祀的供品,自然要珍惜和讲究了。所以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吃就吃精致料理,吃肉,能够的话,最好就吃切得细细的新鲜生肉片。“脍不厌细”的“脍”即是指切细“生吃”的肉片。由此可窥,“吃生肉片”原是中华美味的料理。

什么时候中国饮食少吃生肉了呢?这得从中国饮食文化的演变发展说起。其实就中国饮食文化而言,宋代是个分水岭。宋代及宋代以前的中华料理,大抵较为清淡。料理方式以煮、蒸为主,吃肉亦有脍(生吃)与炙(火烤)。讲求雅趣品质生活的宋代文人(如苏东坡等)更爱吃生鱼片(鲙)。那时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一些稍重口味的料理,大抵多是汉至唐的外来品,例如“胡”椒、“胡”饼(芝麻饼)等。当时“炒” 的料理也还不普遍。但是到了蒙古元代以后,中华料理偏重口味了,而且大家喜爱围坐一起吃火锅。此外,有此一说,可能是游牧民族的关系,食物难保鲜,遂乃弃生食肉类。也因此,元代以后,中华料理的主食谱,少吃生肉。至明代,热炒之料理跃起,辣椒也开始传入中国。入清,辣椒料理在食材比较难保鲜的中国内陆地区如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和湖南、江西等地盛行。辣椒料理可以盖掉原食材的一些杂味土味,食材处理、料理方式相对容易和方便,食材用料也相对比较经济实惠。这些地方的“中华料理”又辣又重口味,其实是晚近的事。而且吃辣是会上瘾的。

宋代及宋以前的清淡饮食料理,迄今有那些地方还承其传统原味呢?一是东亚文化圈里未经蒙古入侵的日本。那些刺身(生鱼片)、饮团、寿司、味噌,其实全在宋朝都有了的。关于这论据,李开周《食在宋朝》有很好的说明,可参阅。惟其二,想补充说明的是,我们的闽粤菜和潮州菜的承传及再造。迄今,闽粤潮菜料理之主调,“正宗”一点的,还是以清淡为主,强调吃原味、再加一个鲜味。想吃鱼生,也还是有的。而且中国原乡的传统闽粤潮菜,并不嗜辣。

那,什么才是吃肉的原味和鲜味呢?就说回孔子爱吃什么吧!《论语.乡党》记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讲来他老人家还真是挑食,大牌得很。吃鱼等肉类,变质的东西不吃;变色的东西不吃;变味的东西不吃;烹饪得不好不吃;切的不好看不吃;调味料不好不吃。不过他也说肉类虽多,但不要吃过量(“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而其中的“不时不食”(不是时令不吃)更是关键,吃东西要遵循自然之道,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吃当季盛产新鲜的食材,那才是真正的吃货。

孔子是老饕吃货。有得吃的,当然要吃好的。但他也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理.述而》)白话语译:吃粗饭,喝冷水,弯著手臂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在我看来,就像天空飘过的浮云。这才是真正的孔子呀!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