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芙蓉蛋。不只全球華人,連洋人和其他受中華飲食文化影響的國家,都可見到這道家常菜色。
ADVERTISEMENT
西方唐人街中餐,必有FUYONG CRAB或FUYONGHAI,原指“芙蓉蟹”。早期華僑開的餐館,芙蓉蛋是真有蟹肉的,故稱芙蓉“蟹”。現時唐人街的芙蓉蟹,蟹毛都不見一條,只有叉燒粒和洋蔥。
曾在峇釐島馬拉松競跑,後半馬迷糊間飄蕩到荒山野嶺,稻田旁的簡陋食肆竟彈出FUYONG HAI布條,可見芙蓉蛋之偉大。無奈需在倩女和黑山姥姥出現前趕回終點,來不及入店一窺印尼版芙蓉蛋芳容,不過可猜想又是無蟹洋蔥蛋。
別以為芙蓉蛋簡單。居家廚房,搞不出大炒檔風味。要有生鐵鑄的厚重大鍋,才可高溫烈火,香煎出厚湛芳鬱雋品。
那“芙蓉”指什麼:蝦仁。新鮮蝦仁白裡透紅,只有好吃又帶點墨水的粵人,才會作此聯想。老食譜的芙蓉蛋,蝦仁之外,一定要有叉燒粒、韭黃和芽菜。要更豐盛,可加火腿和臘腸片。
現今大多食肆為“控制”成本,只下大量洋蔥、紅蘿蔔絲、香菇絲;“芙蓉”缺奉。這不叫芙蓉蛋,是魚目混珠的混蛋。
老粵菜另一最愛,是韭菜花炒雜。
要訣是明爐猛火,又鹹又油,而且還要眾人卻步的商業蠔油。所謂“雜”,就是行內人稱的“豬下水”,或稱“下欄”:內臟也!
其他配料,要有蝦球、肉片、墨魚圈、火腩(燒肉)。再加洋蔥、荷蘭豆、小玉米、紅蘿蔔片;下韭菜花,快手兜抄即成。韭菜非嫩不可,不然一嚼滿口渣,邊吃邊吐,惱人。
內臟組合,必要“三及第”:豬肝、豬腸、豬腰。粵菜美稱三大器官為狀元、榜眼、探花,三及第也。古代高考學霸,如果預知未來變成動物器官,不知有何感想。
粵菜的“炒雜”,不侷限在韭菜花,也可以延伸到其他蔬菜:芥蘭、西蘭花、菜心,或乾脆來個雜菜炒雜。
上煮炒店或餐館吃飯,點蔬菜不要一成不變清炒,那是我家壁虎小明用尾巴都炒得出來的MCO菜色。也別天真可愛到以為清炒等同健康,沒有味精或上湯加持,炒出來的菜和牛羊吃的是同一大自然風味。
現代家庭,不大可能會買內臟回家烹煮,會嚇壞小孩的。外食不妨放懷試試懷舊的炒雜。肉類、海鮮皆可。怕的話,內臟大可不吃,看看也好。吃不到,光看也是另一種境界。
內臟當然不是白看。加強視覺效果外,最重要還是提鮮,讓寡味的蔬菜不再孤單。
現在流行吃什麼都上載,來一碟XX炒雜,突出腸腸肺肺,來個器官大特寫,包你出位,多賺幾個贊贊贊。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