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6年至1932年間,即西方殖民帝國主義鼎盛時期,大約有2800萬印度人遷移海外,有些屬於出洋謀生的過客,真正在海外落腳的大約有1300萬人,其中150萬人到了馬來半島。直到1870年代,馬來半島的印裔多半集中在英殖民時期的海峽殖民地,即新加坡、馬六甲、檳城;之後才陸續分佈到其他州屬。
遠渡重洋東來的印裔移民和勞工,在不同時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到馬來亞,就其先後順序而言,包含罪犯勞工、契約勞工、工額尼制度(Kangany)勞工、政府資助勞工以及自由勞工。
ADVERTISEMENT
二戰前後是民族主義澎湃的時期,擺脫英國殖民統治是印度本土的主要目標之一。印度領袖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1889-1964)曾經在戰前和戰後來到馬來半島,爭取本地印度人支持印度的獨立運動。
成立印度國民軍,推翻殖民統治
1941年12月8日至1942年1月31日,日本侵佔馬來亞,進入3年8個月的日據時期。日軍入侵引起各民族恐慌,印裔亦然,中上階層的印度人逃回印度。英國軍隊被日軍打敗後,其強大的形象隨之破滅。初期日本侵略軍對印度人還算友好,一些印度民族主義分子寄望藉助日本的力量,推翻英國人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以詹德拉博斯(Subhas Chandra Bose,1897-1945)領導的印度國民軍(Indian National Army, INA)是代表例子。
1942年3月底,在日本的安排下,馬來亞的印度人代表團參加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會議,正式成立印度獨立同盟(Indian Independence League),總部設在新加坡。為了統一協調工作,1942年4月在新加坡召開馬來亞印度人會議,議決成立一箇中央協調機構,負責籌集資金、徵召青年接受軍事訓練、改善印度人的福利等。1942年6月,印度國民軍(Indian National Army, INA)正式成立,以新加坡作為印度獨立運動的基地。
爭取印度獨立,尋求德國日本支持
詹德拉博斯是印度國大黨左派領袖,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之一。他對甘地的非暴力運動感到失望,轉而主張完全獨立。由於詹德拉博斯的觀點與印度國會相左,結果被英殖民地政府迫害,拘留多達11次。他曾經跟尼赫魯爭奪印度國大黨領導權,不過沒有如願。
詹德拉博斯逃離印度,輾轉到德國柏林尋求支持。當時納粹德國想利用印度民族主義來削弱英國,因此表示願意支持詹德拉博斯,但是德國遲遲不願發表支持印度獨立的聲明。
日本佔領東南亞後,首相東條英機想趁機進攻印度,取代英國。日本想利用詹德拉博斯領導馬來亞印度人牽制英國人,於是邀請他到日本。詹德拉博斯便從德國輾轉到東京與日本高層談判。在日方支持下,1943年10月21日“自由印度臨時政府”在新加坡宣佈成立,馬來亞印度人的獨立運動進入高潮,詹德拉博斯取代莫漢星(Mohan Singh),領導印度國民軍。
壯志未酬,不幸命喪空難
詹德拉博斯為了爭取日本支持INA爭取印度獨立運動,在1944年2月5日領導INA配合日軍攻佔受英國殖民的印度東北部重鎮科希馬,馬來亞的印度人群情沸騰,以為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目標指日可待。可是同年6月,形勢逆轉,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失利,英國和印度聯軍反攻,日軍慘敗,被逐出印度領土,參戰的印度國民軍幾乎全軍覆沒。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詹德拉博斯在1945年8月18日前往日本途中,在臺灣飛機失事嚴重受傷,隔天與世長辭。隨著他的離世,INA較後也宣告瓦解。
儘管詹德拉博斯曾經嘗試跟納粹德國及侵略他國的日本合作,但是他領導印度國民軍爭取印度獨立的精神和鬥爭備受肯定,並沒有被打成“漢奸”,反而享有崇高地位,許多公共建築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吉隆坡十五碑(Brickfields)的印度文化中心就叫做Netaji Subhash Chandra Bose Indian Cultural Centre。Netaji意為“受敬重的領袖”。
延伸閱讀: 陳亞才/認識印度教經典 陳亞才/印度教神祇與天上人間 陳亞才/印度教聖哲的足跡 陳亞才/Chetty與Chettiar 土生印裔與借貸業者 陳亞才/柔美、剛烈、法力──印度教中的女神 陳亞才/印度教大神的分身 陳亞才/打開另一個視窗──我國印裔作家與國家文學 陳亞才/印度人南來的歷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