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勢力紛雜,大馬未必明天會更好,惟若第三勢力徹底缺席,選民少了選擇,政治走向只會越來越兩極化。
剛結束的6州選舉,第三勢力仍然不成勢力,各政黨共39位候選人痛失按櫃金,分別是大馬民主聯合陣線(MUDA)19人、社會主義黨4人、人民黨13人、眾民黨1人和前進黨2人。獨立人士也全軍覆沒,保住按櫃金的只有2人。
ADVERTISEMENT
有人認為,這顯示未來20年,大馬政壇都不會有第三勢力容身之處。第三勢力前景是否真的如此悲觀?
第14屆全國大選後,政壇亂象紛生,一些選民揚言,日後要把票投給第三勢力。不過,在“大局”面前,不管是國盟或希盟的支持者,最終還是集中選票,在第15屆大選,以及剛過的州選,也繼續投給兩大陣營,第三勢力只能夾縫求存。
更甚的是,第三勢力還成了一些人指責的對象,怒斥他們分散選票,導致某些選區以微差落敗。
相關指責毫無道理,第三勢力參選,是要提供選民多一個選擇。願意支持第三勢力的選民,也許本來就不願意投票,或者需要“含淚投票”。這些選票,就算沒有第三勢力,也未必屬於特定陣營。
若政黨派出的候選人有素質,能吸票,不管多少人參選,都會勝出。多個選區成績已說明這點。
敗選了就對第三勢力開炮,讓一些政治人物的人設崩盤,推卸責任,打壓弱者,有違民主精神。
無論如何,第三勢力在選舉接二連三失利,也必須自我檢討,找出問題癥結,再重新出發。
大馬的第三勢力不乏政治名人、律師和人權分子,在本屆州選,亦派出不少形象清新、高素質候選人。而且,第三勢力多走多元、中庸路線,例如MUDA,並非只注重年輕人市場,候選人當中,有23歲,也有59歲,包括各大民族,說明黨員結構涵蓋各階層。
州選前,不少年輕選民表示MUDA是不錯的選擇,可是他們最終多數沒出來投票。這顯示MUDA始終是新政黨,基層實力不夠,缺乏動員投票的能力。
此外,一些老牌第三勢力,如社會主義黨、人民黨也是屢戰屢敗,問題同為缺乏資源與競選資金、能見度不足、競選議題缺乏共鳴,難說服選民投下一票。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多次參選皆丟失按櫃金,第三勢力走的是一條荊棘密佈之路,由民政黨的例子可見一斑。
民政黨在退出國陣後,也曾信誓旦旦要當第三勢力,在丹絨比艾補選,派出專業資格候選人溫蒂,選前所得反響不錯,但還是丟失按櫃金,自此認清現實,知道無法單打獨鬥,而投向了國盟。
由此可見,那些仍有熱血,堅持“屢敗屢戰”至今的第三勢力政黨,是值得欽佩的。那些不為名利,捨棄兩大陣營,投身第三勢力的年輕人,也是有想法、值得嘉許的。
就算第三勢力再如何不成氣候,在抗衡腐敗、極端和種族主義方面,大馬還是需要新力量,不能任由兩大政營操弄政治。
因此,現有的第三勢力有必要結合力量,共商長遠政策,廣招黨員,勤耕選區,加強基層動員能力,開拓資金來源,在社媒上下功夫,宣揚理念,吸引年輕選民。最重要的是提高能見度,別讓選民認為第三勢力只在選舉時期才出現。
大馬選民也應該思考,是否應該在適當時候,支持第三勢力。也許,並非所有第三勢力都是成熟、值得支持的,而且不排除有些黨可能變質。不過,如果任由第三勢力被逼到牆角,而最終泡沫化,對大馬民主進程絕非是好事。
事情總要多面看,第三勢力紛雜,大馬未必明天會更好,惟若第三勢力徹底缺席,選民少了選擇,政治走向只會越來越兩極化。
因此,失意於州選的第三勢力,必須痛定思痛,奮起直追,尋找新起點及政策,繼續給自己,也給選民在未來多一個機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