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足夠的法律,但是在執法方面缺乏力度,民眾的意識普遍上偏低,才會讓非法醫美繼續猖獗。
網絡上多如羊毛的廣告這樣寫著:“無創無痛零修復期,午餐時間就可以偷偷變美。”
ADVERTISEMENT
愛美無罪,追求美也是天公地道,只是女人在追求美方面的膽子太大了,商家只要打出“變美變瘦”的包票,一定會有人願意嘗試,將風險置於腦後。
星洲日報星期天頭條專案小組的記者上門到不合法提供醫美和微整的美容院明察暗訪,目睹“ 手術室”只是簡單的一張床,也不確定器具有沒有妥善消毒,顧客躺上去接受不知什麼背景的美容師在臉上動刀弄針,保障這兩字是多麼遙遠。
還有更匪夷所思的是在住家進行醫美療程,業者的大膽行逕讓專業醫生感到驚駭。
29歲美少婦陳蔚杉接受“美容師”在住家進行臉部埋線後,還被遊說注射玻尿酸豐胸,結果出了事送了命,大眾才驚覺微整,其實是“危整”。
陳蔚杉並不是第一個接受不合規格醫美出事的受害者,在她之前已經發生數宗個案,比較受矚目的是23歲年輕模特兒蕭芷欣2020年在美容院抽脂,注射麻醉藥後心跳停止的事件。
蕭芷欣的二哥蕭安明作出沉重控訴:“究竟還要發生多少悲劇,才能引起有關單位重視?”
為了讓妹妹的經歷成為社會的借鑑,他站出來發聲,還主動收集非法醫美業者的資料提呈給衛生部,但執法單位沒有任何行動,業者繼續營業。更甚的是,非法醫美業者沒有收手,反而借這起事故在網上大做宣傳,指他們的麻醉藥有經過認證的,讓家屬遭受二度傷害。
美的誘惑對女性而言實在太大了,而美容業則是抗拒不了利益的誘惑,他們嘗試在灰色地帶遊走,讓顧客相信打個針做個鐳射的簡單醫美他們也可以做。然而不論是專業醫生、醫藥組織和衛生局異口同聲認為,醫美就是醫學,看似簡單的療程,可能會出錯釀禍,非醫務人員遇到醫療緊急事故,更是束手無策,錯過救命的黃金時間。
更重要的是醫生受到衛生部嚴格監督,從一紙證書到一針一藥都經過檢測,更不用說醫療器材和醫生的專業資格了。
當個專業醫美醫生有多難?首先要以卓越成績申請進入醫學系,從大學先修班或預科班到醫學系順利畢業要花6、7年,接著需要到政府醫院實習兩年和當1年的醫藥人員(MO)才能拿到執業證書,如果想當醫美醫生,須再進修和跟隨醫美醫生完成實習,才能晉身這個行業。
只有持有衛生部承認的資格認證和特權信(LCP)的註冊醫生,才能合法地執行醫美療程。目前全國只有481名普通醫生有LCP證書,醫美專科醫生有77人,能夠進行整形、美容及顱頜面手術的手術外科醫生只有91人。
反觀美容師只是接受組織或個人提供的短期課程,就以為可以當個“微調師”、“微整師”,膽粗粗的為顧客動刀弄針,甚至進行麻醉動他們以為的“小手術”。
目前最大問題是監管和執法,美容業受國內貿消部管轄,醫美診所是衛生部的權限,在美容院發生的醫美微整糾紛,往往會變成一宗棘手課題。
蕭芷欣的家屬經過近3年的漫長等待和奔波,有關美容院業者今年6月20日被控誤殺罪名。
我們有足夠的法律,但是在執法方面缺乏力度,民眾的意識普遍上偏低,才會讓非法醫美繼續猖獗。
所以提高民眾對醫美的安全意識是當務之急,國內貿易及生活費部和衛生部除了要協調執法行動,也要清楚劃分美容師和醫美醫生所能實踐的服務,讓消費人有更清楚的概念;目前社交媒體對於醫美廣告來者不拒,這方面就要數字通訊部採取強硬行動了。
不要讓微整變危整,從消費人到政府都要多操一點心,業者更應該將心比心,賺錢沒有捷徑,有些錢賺了不能心安理得,出了事就是一輩子的愧疚。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