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道觀成立年份不詳,於1927年重建,歷史應該超過百年。山上文物不多,卻極為珍貴,在《馬來西亞華文銘刻文萃編》書中完全沒收錄,當今將之抄錄,對於道教在我國的傳播歷史將是重要的資料。
檳城大山腳有座南道觀(太上老君),觀廟一般,沒什麼特別或重要文物。實際上它原本的觀廟是在山上,大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才搬遷到現址。
為了探訪山上原本的老觀廟,我們一行人即黃羅成道長、黃仁祿、李裕光及我,在程勤瑞的帶領下,從山腳下步行上山,大約三百級的洋灰梯級就到達,山並不高,鳥瞰山下風景可宜人。走到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洋灰的天公桌及化金爐,接著是沒了屋頂的前殿,只見門額上三個藍靛青大字“南道觀”,門邊有一對藍靛青七字門聯“廟鎮崇山開錦帳,案依峻嶺起文峰”,底下有精美古彩繪,可惜文字及彩繪經過風吹雨打嚴重脫落。走進去裡面有個小天井,後殿即是大殿,有三座洋灰神案,神像已經搬空。大殿兩旁牆壁上有副彩繪的對聯,字跡已經模糊難辨,左右各有一個圓拱小門,門楣各有灰塑。經臺灣學者康鍩錫的指點,那是書卷造型,下有蝙蝠銜流蘇。藝術精湛,書卷內的兩個藍靛青文字已難辨。大殿橫樑掉落在地,小片紅瓦散落一地。整個道觀草木橫生,前後殿皆沒了大梁及屋瓦,地上斷垣殘壁,一片荒蕪。
除了前後殿,尚有左右廂房,都已坍塌,只留下老灶臺及水池。觀外也是處處瓦礫,大石塊東歪西倒,只見附近有以大石塊堆砌而成的矮牆,堆成一個不規整的地方,不知何用途。
不幸中的大幸,尚有兩個石碑保存下來,最珍貴的是南道觀的重建題緣碑,碑文記錄了當年重建觀廟的募捐等資料,摘錄重要的部分:“功德主林萬昌捐出緣銀貳佰七十大元,開山主住持黃圓初募化買園埔一所,同敬送老君建廟。詹耀合敬送建廟地基約深一丈五闊六丈,功德主李添壽捐緣銀一仟大元,道門修士李顯光捐銀貳佰大元,龍頭巖鍾善坤捐題緣伍拾大元,福主羅順興捐題緣一佰大元……坤道丘慧蓮貳拾元……”。這些彌足珍貴的記錄,讓我們瞭解開山住持是黃圓初,他是一位道士,極大可能屬於全真龍門派第十九代的“圓”字輩。當年靠他募化及林萬昌捐款而買下此地段。而詹耀合則報效建廟的地基,緣首是李添壽,捐銀一千元。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至於鍾善坤道長乃怡保龍頭巖的創辦人,相信他與黃圓初是同一夥,屬於廣東客家派的道士,南來我國積極弘揚道教。
另一段文字:“從今以後,把壇人由主持交帶(按:交代)道人料理,不得異說”。這說明由住持交代的道人來負責管理道觀事務,其他人不得異議。下款文字:“民國拾陸年歲次丁卯季冬吉立,建廟捐緣仍欠銀叄佰貳拾伍大元,李添壽施主包尾”。民國十六年季冬,相當於1927年底至1928年頭之間。仍欠銀325元,由李添壽包尾,即是由他付完不敷的尾數,顯然李添壽是個慈善的大緣首。
另一塊石碑文字:“1972年,廟主邱聯貴,開大石結牆,壬子年正月立”。意思是在1972年,進行把大石頭切割開,堆砌成為石牆,以防止山體崩塌,石牆今猶牢固存在。
隨著觀廟的負責人逐漸老化,上山燒香的善信也因為體力衰弱無法再爬上山去,因此觀方決定把道觀搬遷到山腳下,即今的山腳下南道觀太上老君廟。新觀廟有一對石獅底座文字:“歲次戊午年十月初一日,公元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一號”及“善信林鎮清、黃木春、陳木明、陳帝發,奉敬”。
南道觀成立年份不詳,於1927年重建,歷史應該超過百年。山上文物不多,卻極為珍貴,在《馬來西亞華文銘刻文萃編》書中完全沒收錄,當今將之抄錄,對於道教在我國的傳播歷史將是重要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