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3日綜合電)日本政府決定週四開始福島核廢水排入太平洋。事實上,自日本去年決定排放計劃後,持續受國內及周邊國家反對,爭議在於排放計劃長達數十年,處理核廢水設備的可靠性存疑,放射性物質可對周邊海洋生態和人體造成危害。有學者指,核廢水排海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福祉所帶來的影響難以估量。
中國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表示,核廢水排海週期長達30年而非3、5年,由於含有放射性物質氚,很難被稀釋或消解。伴隨洋流,日本的核廢水將流向全球,這對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福祉所帶來的影響是難以估量。
ADVERTISEMENT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曾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就會擴散到太平洋的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汙染影響,10年後蔓延到全球海域,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
ALPS除多種放射性物質屬誤導
香港食物及環境衛生諮詢委員會主席、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汙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兼化學系環境毒理及化學講座教授梁美儀接受《星島日報》訪問時指,日方指“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可去除多種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屬誤導,因核廢水仍有許多氚以外的元素,這些元素具有高放射性,鍶和銫等帶有放射性物質的重金屬會隨食物鏈擴大影響人類。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布塞勒說:“由於距離和時間會降低輻射水平,排海不會對太平洋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壞,但是仍然值得擔憂。”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科學院教授王悠認為,民眾關注的不僅僅是日本當地的海鮮,事件危害波及太平洋的大半海域。環太平洋海域有很多優質的漁場,如果這些漁場被波及,那麼這些海域的海產品將會受影響。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對於海產品安全加強監測與檢測。
中韓等依舊限制對日進口
在福島核汙染水排海舉措備受爭議之際,7月13日歐盟宣佈撤銷對日本食品進口的限制,而中國、韓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依舊錶現出謹慎姿態,採取進口限制措施。
聯合國人權專家曾發表聲明指出,將核廢水排放入海會提高危害孩子們未來健康的風險。
雖然日方一直強調經處理的廢水與一般核電廠排放的冷卻水無分別,但這個說法不被國內漁業及周邊國家接受。福島核廢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物質,除氚和碳-14,還含有半衰期長短不一的鍶-90和碘-129等,其中碘-129的半衰期長達1570萬年。放射性物質若進入人體,會對骨骼、牙齒、甲狀腺和肌肉會造成危害。
日說法及設備安全受質疑
日本的設備可靠性和安全也一直備受質疑,韓國政府6月資料顯示,有關設備過去約10年內曾8次故障,處理好的核廢水經採樣檢驗出鍶的濃度更超標2萬倍。有反對聲音憂慮,日本無法長年保證排海的核廢水安全無虞,一旦核廢水處理不當,把這些放射性物質排放入海將後患無窮。
根據日本的排放計劃,所有受輻射汙染的核廢水在排放之前,會先經由“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處理,把除了“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淨化至符合日本原子能管理委員會規定的標準,再把含氚的廢水注入海上稀釋100倍以上,最終經海底管道在離岸約一公里處排入大海。
氚是氫的同位素,含有放射性。由於氚在現存技術上無法處理,因此排入大海會造成汙染。日本的計劃是利用海上稀釋,再延長排海時間,讓每次只排放少量含氚的廢水進入大海,減少影響,排海時間長達20至30年。經處理及稀釋的廢水理論上與核電站一般運作時排放含氚的冷卻水無異,日本官方將這些核廢水稱為“處理水”。
日水產加工業者擔心
“出口減 轉內銷也無望”
日本政府週二決定,如果氣象方面沒有問題,週四開始把福島第一核電廠經處理的核廢水排海,除惹鄰國反彈外,日媒指有當地水產企業擔心出口量將減少。
日本共同社週二報道,位於北海道根室市的水產加工公司山十前川商店目前約有30%的扇貝出口至中國。社長宮崎徵伯表示,中國早前加強檢測、令通關時間大增後,訂單已大減,直言“日本出口在減少,轉內銷也無望”。
盼政府補償漁民損失
青森縣陸奧市的川內町漁協負責人則表示,“希望(國家)負面形象不要擴散”,並希望政府能補償漁民損失。
報道並稱,日本鮮魚的清關時間本來為一天左右,但自中國加強檢測後需時增至2至4周,有日本公司已因此暫停向中國出口在九州養殖的油甘魚及吞拿魚。冷凍扇貝及三文魚則視乎情況維持最低出口量,有負責人慨嘆“不知道今後會怎樣”。
日本政府在週二的閣僚會議上決定建立對漁業人士的支援體制,將支援擴大國內消費和開拓新的出口市場等。水產廳將在廢水排放後30天每天對比目魚實施檢測,在網站上公佈結果。負責人表示:“這是為了讓大家放心,看看排放後是否發生了什麼變化。”
在福島經營衝浪店的豬狩優樹表示,核廢水安全性已得到充分討論,但是擔心衝浪客因此不敢再來玩。柿農佐藤說,務農的他們一樣擔心遭受風評被害,排放時間很長,希望東電拿出具體、有誠意的作法。
311大地震後努力歸零
繼承父業的福島超市老闆中島孝接受英媒訪問時表示,2011年311大地震過後,他們歷經漫長的努力,才讓對於輻射謹慎以待的消費者回籠,再度購買福島核電廠附近海域捕撈的海鮮。
如今,隨核廢水即將排入太平洋,他擔心一切努力恐將通通歸零。
在相馬市經營海產批發逾80年的62歲老闆佐竹真理子,他雖然反對排海,卻也坦言,“不能繼續儲存在陸地上,與處理過的廢水共存是無法避免的”,至於外界負面觀感,“光靠錢無法解決,希望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不只是賠償,也應致力於宣導安全性”。
東電之前在排海計劃中估算,要排空現有儲存槽的核廢水至少要30年,但現在每天還會新增130噸被輻射汙染的地下水,日本政府及東電評估,2041到2051年廢爐完成之後,廢水可能還會繼續排放。
韓執政黨商核廢水對策
在野陣營示威譴責
為安撫民眾,韓國政府強調接下來的100天,會針對海產、生鮮商品,進行更詳細的檢查。
韓國國務協調室第一副主任樸九淵說:“除了現有的之外,各種檢查都擴大了,是關係到老百姓食安的問題。”
韓國執政黨週三將開會討論對策,在野陣營則舉行集會示威譴責日方核廢水排海。
執政黨國民力量旗下工作組將於週三上午在國會臨時召開會議,討論政府層面的應對之策。國民力量黨鞭尹在玉等黨內多名議員,以及國務調整室第一次長樸購然、外交部第二次官(副部長)吳姈姝等政府官員將出席。
最大在野黨辦燭光集會
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將於當晚在國會主樓前舉行燭光集會,抗議日本核廢水排海,預計有千餘人參加。
正義黨當天上午將在日本駐韓大使館前舉行記者會譴責日本核廢水排海,會後該黨議員將就地舉行一人示威。
民主黨則週二下午在國會舉行“日本政府譴責大會”,隨後又召開緊急議員大會討論對策。民主黨領導幹部在對策會議上強烈譴責日本政府和尹錫悅政府,並敦促日本撤回核廢水排海計劃。
民主黨黨鞭樸光溫說,在被日本汙染的海洋上與日本進行軍事合作是傷害國民自尊心和毀損國格之舉。民主黨將與國民一道討論並採取必要的緊急行動。
韓全國各地掀示威潮
距離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放核廢水入海還剩一天,韓國全國各地的環境團體、公民團體均群起發聲反對,一致要求日方停止威脅生命的行為。
全北環境運動聯合當天上午在全羅北道政府大樓前舉行記者會,譴責日本排汙人類史上前所未有,危害海洋生態和人類,威脅到海洋生物、日本漁民和太平洋沿岸國家居民,對未來一代造成不利影響。
與日本地理相近的釜山和慶南地區的集會和一人示威等相繼不斷。仁川市民社會團體連帶、氣候危機仁川緊急行動、仁川地區連帶、民主勞總仁川本部等將在國民力量仁川支部前召開記者會譴責日本和尹錫悅政府。反對福島核廢水排海的釜山運動本部週四將舉行記者會,26日在釜山站廣場舉行市民集會。
召見日大使嚴正交涉
中警告 承擔歷史責任
日本政府決定從本週四開始,排放稀釋過的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過廢水,進入太平洋。中國官方對此反對尤其激烈,中國外交部週二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提出強烈抗議。
中國外交部週二晚間在網站貼出聲明說,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當天召見日本大使垂秀夫,就福島廢水排入海中,“提出嚴正交涉”。
聲明中表示,孫衛東譴責日方“無視國際社會強烈質疑和反對,執意宣佈即將啟動福島核汙染水排海。”中方認為“這一行徑公然向包括中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轉嫁核汙染風險……極其自私自利,極不負責任。”中方表示“嚴重關切、強烈反對。”
孫衛東強烈敦促日方“撤銷錯誤決定”,並警告“如日方一意孤行,中國政府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週三警告,如果日方一意孤行,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他強調,如果日方堅持強推排海計劃,中國政府將採取必要措施,堅定維護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
不希望成海洋環境災難日
汪文斌說,中方不希望2023年8月24日成為海洋環境的災難日。海洋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藍色家園,不容日方隨意傾倒核汙染水。
他強調,中方強烈敦促日方撤銷錯誤決定,停止強推核汙染水排海計劃,以真誠態度同周邊鄰國善意溝通,以負責任方式加以處置,避免對全球海洋環境造成不可預測的破壞和危害。
港禁10都縣水產品進口
香港政府週二宣佈禁止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週三早接受電臺節目專訪時,批評日本政府將核處理水排海的做法不負責任,將風險轉嫁他人,且第三方監督不足,透明度成疑。此外,排海過程長達30年,日本政府難以確保過程中不會出問題。
謝展寰說,一旦其他都縣的水產發生明顯問題,港府便會考慮再擴大禁令,但他認為,發生的機會不大。
澳門海關稱將加強關檢,全面加強查驗進口貨物及各口岸入境人士。當中,尤其對從日本乘搭航班入境澳門人士所攜帶物品,提升檢查力度,防止有關食品流入澳門,維護居民健康。
臺學者:受潮汐海流擴散傳輸
“氚水對海鮮料沒風險”
臺灣學者認為,氚水受到潮汐、沿岸海流與海洋渦漩作用持續擴散傳輸之後,也不會明顯提升海洋生物與人類食用海鮮的風險。
食藥署週三表示,暫時不會調整日本輸入水產品管控措施,待實際排放後,預計再抽測73件與先前比對,確認有無異常、是否需啟動應變措施。
臺大海洋研究所教授蕭仁杰指出,曾經有研究人員將鯉魚魚苗飼養在每公升含5萬貝克氚水中(世界衛生組織的限值為每公升1萬貝克),以及無氚水汙染的水體中35至150天,結果兩組魚苗的體長並沒有顯著差異。
自去年陸續抽樣沒驗出氚殘留
蕭仁杰說明,而人類直接暴露在含氚廢水,或是食用氚水汙染的海鮮造成傷害的前例極乎沒有文獻報道,且福島核電廠預計排放的氚水輻射活性遠遠低於人類核試爆產生的量。
據報,臺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去年與原能會合作開發食品“氚”殘留檢驗方式,食藥署食品組副組長鄭維智說明,自去年第4季陸續抽樣日本鯖魚、秋刀魚、海鰻、牡蠣、扇貝等及海藻類等共25件,均低於最小可測活度(MDA),也就是都沒有驗出氚殘留。
義守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兼任副教授陳清江指出,東亞地區(中、日、臺、韓)的核設施每年排放1400兆貝克以上的氚,北太平洋西部水體中氚活度仍在每公升0.3貝克以下,屬天然背景值變動範圍,遠低於偵測低限值。
續執行放射性物質檢測
臺灣原能會稱,未來將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並持續執行海水、漁產、環境生態樣品及日本進口食品的放射性物質檢測,確保海域環境與民眾食品輻射安全。
中央氣象局科技中心指出,原能會與氣象局合作分析為期10年曆史擴散,臺灣附近海域分別在福島排放後1至2年、4年,出現兩次較明顯氚濃度,但相對國際安全標準少100倍以上,影響微乎其微;且首當其衝的國家是美國,並非亞洲臺灣及韓國。
原能會表示,後續日方正式排放後,將依據實際排放情形進行擴散動態模擬評估,並提供海洋氚濃度擴散預報。
清大模擬核廢水排海
“1200天將覆蓋北太平洋”
日本核週四啟動核廢水排入海計劃,早在2021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從宏觀和微觀兩種不同的角度分別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模型,並實現了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的長期模擬。其中,宏觀模擬結果表明,核廢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中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北美沿岸海域受影響嚴重
這一結果也意味著,在核廢水排放的早期,應主要考慮它對亞洲沿岸的影響。但在後期,由於北美沿岸海域的汙染物濃度將持續高於大部分東亞沿岸海域,需要重點關注北美沿岸海域的受影響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汙染物的排放位置是在福島附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汙染物高濃度區域將沿著35°N線附近向東延伸,從開始的東亞附近海域擴散到北美附近海域。從模擬圖可見,在第2400天時,中國東南沿岸海域主要呈現濃度較低的淺粉色,而北美西側海域已經基本被濃度較高的紅色覆蓋。
研究人員進一步選取了日本宮崎、中國上海和美國聖迭戈這三個沿海城市進行對比,從汙染物濃度變化曲線圖中可以發現,在第4000天時聖迭戈附近的汙染物濃度大約為0.01個單位,這一數值已經是宮崎的三倍左右、上海的40倍左右。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日本附近強烈的洋流作用,福島處於日本暖流(向北)和千島寒流(向南)交匯的地方,所以大部分汙染物不會沿著陸地邊緣向南北方向遷移,而是隨著北太平洋暖流向東擴散。
除宏觀擴散外,研究人員還從微觀角度進行了氚的擴散模擬。研究指出,與宏觀擴散分析注重汙染物的整體分佈不同,微觀擴散分析更加關注汙染物個體的行為,也因此它能夠支持汙染物的擴散路徑分析。
以400天為取樣間隔
另外,對模擬結果中到達沿岸海域的某3個汙染物微粒,研究人員以400天為取樣間隔,得到它們的運動軌跡,獲知美洲沿岸海域的汙染物主要透過橫跨太平洋而到達。
在該研究的基礎上,還需要通過進一步試驗來探究生態環境對於放射性物質的敏感性,確定放射性物質濃度增加對於海洋生態環境和人類生活環境的影響程度,從而最終判斷排放核廢水這一行為對於整個海洋和人類的影響。
有關研究的相關成果以〈福島核事故處理水的排放——宏觀與微觀模擬〉(Discharge of treated Fukushima nuclear accident contaminated water: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imulations)為題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期刊上。
餐館陷選擇困境
中國壽司愛好者很苦惱
中國許多餐館老闆表示,已停購日本海鮮。
在北京擁有兩家餐廳的方老闆告訴法新社,此前,該店所有海產基本上都從日本進口。他表示,現在他只能從包括智利、西班牙和俄羅斯等採購。
北京一些日本料理店則陷入選擇困境,是否要冒著激怒一些人的風險繼續在餐館內儲備受歡迎的日本金槍魚,還是從價格和質量可能有所不同的其他國家採購海產。
北京一家日本餐館老闆姚先生說,“說實話,我們已感受到影響。”
部分餐館95%食材非日本進口
臺商新櫻日料海鮮放題自助總經理曾鴻毅週三表示,上海的日式自助餐或是放題店,幾乎95%以上的食材,都不是從日本的進口,因此他也在觀望廢水排放後,是否對生意造成影響。
在香港提供日本餐外賣的的蔡先生告訴法新社,禁令將影響生意。他店裡使用的海產約80%來自日本,並稱如果一半以上的日本進口原料受到影響,那麼他將很難繼續經營下去。
民眾有意識避日海產
在北京一家日式連鎖餐館用餐的一名劉姓母親表示,從週四起,她會特地告之孩子和丈夫,有意識地避免購買或食用日本海產。
對日本發佈的廢水排放科學報告,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上月發佈的報告,她表示懷疑。
不過,香港繁華的灣仔區的一家小壽司店的黃老闆則表示,很多顧客可能並不在意。
他說:“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有多少香港顧客會放棄日本菜……總會有一些人並不介意。”他補充,他需數日以瞭解當局發佈限制日本海產禁令後,看看顧客流量是否下降。“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不過香港的蔡先生表示,尋找替代品將很困難。他說:“即使有替代品——比如來自中國、韓國或澳洲的海膽,我可能不想提供給我的顧客。”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