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文艺春秋 / 答:许颐蘅
1.“文学”对你而言最宝贵的是什么?
ADVERTISEMENT
诗意的可能性。文学形式与内里也许会是某种偏爱某种习惯某种荒谬的表达。然自遥远的杜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谢灵运李商隐走到邻近的露伊丝夏宇杨牧黄锦树韩丽珠,他们的书写都是基于诗意的砥柱,去创造能与思想、审美、灵光(aura)互动与对话的讨论空间。文学纵容地提供我们与诗意对话、思考可能性的小屋,这是最最值得珍惜的。
2. 你最想与人讨论的文学议题是什么?
要怎么在写作中创造个人风格是我一直很疑惑的事情!是会在经过时间洗礼风格就会逐渐形成呢?或是像刘以鬯李永平等作家相同不断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呢?希望可以相信自己写出的也只有自己能写出来,并且有朝一日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字。
3. 请推荐三本当下你最喜欢的书。
●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
最喜爱的床头书。米兰·昆德拉身为实践理论文学者,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其对小说艺术思考的总结:第一章直白地提出了小说受“认识的精神”摄住,“认识的精神”正是指不断发掘可能性的永恒。以此精神“细观人的具体生活,保护它,抵抗‘存在的被遗忘’,把‘生活的世界’置于永恒的光芒下”。小说的艺术在在提醒着我们,于理论之外,还有真实的生活。
● 周芬伶《北印度书简》
我最喜欢本书周芬伶描述她独自去北印度与喇嘛相处12天的日常游记写作。这本游记写作与她生命中的我爱执与创伤不可分割地结合着。对于如子的学生梦生跳楼自杀,周芬伶苦涩至极,才踏上了这条寻觅、朝圣之路。阅读过程中,她的文字真诚且充满感情,剖析自我的勇气令人惭愧,又如同这个世界芸芸众生那般普通而真实,实在动容又佩服,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 西蒙·波娃《一场极为安详的死亡》
本书写出了西蒙·波娃如何面对母亲死亡前永恒又短暂的酷刑,以及死亡本身如此安详的暴力,仿若在死亡的哀悼中能与过去所遇的矛盾与悲伤和解。最惊艳的是以过去式陈述出的“此时此地”分明是如此困难的事,西蒙·波娃却写得历历在目。然而,西蒙·波娃面对亲人逝去,终究选择了直面恐惧,将感情化作了深情的哲思,创造出了沉思的时刻。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几个儿子比她先走,老奶奶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子。在美国念书的孙女客死异乡,不让奶奶伤心,两位孙子连续3年以妹妹名义写家书。奶奶八十寿辰时,他们找来长相酷似妹妹的女生帮忙。女生被兄弟真情感动,全力假冒孙女,并自我承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奶奶临终前谢谢女生陪伴她度过最后时光,女生惊讶她知真相。“怎么可能一连三年之间,连个长途电话都舍不得打呀?”奶奶说。她无意中见到孙子编造的英文书信,请人翻译,证实一切。不拆穿,怕“伤他们的心”,她没有不快,反而因孙子孝心感到温馨,时光不能倒流:“如果去哀悼已经失去的人,不如把这份感情怜爱眼前的人。”
故事来自琼瑶《梦的衣裳》,小说和电影我都看过,但是故事早忘。韩宝成主编的《中外晚晴文学研究》提老奶奶情节,并非沉湎少年情怀,分析老年心境才是编者重点。
《中外晚晴文学研究》由北京、黑龙江、山东、海南、内蒙古等省份文化传媒与高等院校老师参与编写,共十二章。全书以晚晴文学内容、特征和发展规律为经,以著名作家作品为纬。
面对衰老或死亡,不管是伤感哀叹,又或默然以对,岁月仿如烈酒,在生日当天满满斟上一杯,提醒我们:时光从未停步。那一杯看似平常,实则暗藏深意,总有一天,健康会被敲响警钟。“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说生老病死是必经之路,容不得任何侥幸或幻想。
“晚晴”乍看是小题目,实则不然,《中外晚晴文学研究》编者说他们“举撮机要”,尝试分析几百位中外作家作品,读者虽然只能走马看花漫步其中,却也能感受到要轻松面对“变老”课题不易。“曹操、琼瑶与遐龄文学”在第一章第二节,曹操和琼瑶并列,我心中好奇,所以先读第10页到第14页。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被看成是智慧化身,是成熟标志。奶奶后来起了牵红线念头,离开世界前她问女生可否成为她孙媳妇,女生点头,奶奶脸上泛起笑容。《梦的衣裳》以恋情描写为主,不离琼瑶本色,但是转到老奶奶视角后,高度立变。《中外晚晴文学研究》编者说“互助互爱”的灌输,说明琼瑶的小说值得注意。此书并不是讨论作家地位,而是着重晚晴文学的创作风貌,不必为琼瑶和曹操并列而批评编者鉴赏水平。
探讨晚年生活的文章我读不少,年岁越长,涉及越多,说穿了,不过希望余生有更周全规划。不只要学习养生,还要学会放下,我在前人身上找到晚年意义和人生的美妙。顺便提醒自己,遐龄之时,该想境界提升。年轻一辈看我们若没有一丝敬重之意,肯定是因为我们忽略将阅历化成修为。
“得处亦多矣,风前任鬓斑。年过半百外,天与一生闲。莹净云间月,分明雨后山。中心无所愧,对此敢开颜。”这是北宋大儒卲雍的〈晚凉闲步〉。邵雍说他在人生过程中所得不少,如今步入任由白发在风中飘动的年龄。已经过了50岁,老天赐他一生清闲。眼前一切美好,月亮在云间明净清澈,雨后的山峦分外清晰。回顾从前,内心没有丝毫愧疚,因为如此,可以时常开怀大笑。
身心要照顾 欲望要节制
人生不一定要和名利纠缠,如何定义成功因人而异。献出诚心,取得安宁,种如是因,得如是果。无愧于人,无愧于事,那是对过去待人处事的绝对信心。说开了,并不是难事,不过是踏实做人,将家人照顾好,做事认真诚恳,对朋友忠诚,不忘设身处地。
生命的每一阶段,都有让人怀念之处,并且经常伴随着愉悦的美感。孩童的稚嫩是美,年轻人的理想是美,成年人的稳重是美,老年人的智慧是美。一切没有绝对,孩童天真,但也任性。年轻人有热情,但行事冲动。中年人稳重,但难逃功利心态。老年人历经风霜,但常犯固执毛病。身心要照顾,欲望要节制,如此光华才会极致展现。我的朋友陈忠登医生在《俯首甘为孺子牛》如是说。
内在美需要“不断地操练、修整、适应、更新”,经过学习,我们“才能活得更美、更好”。陈医生说“生命本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20岁以前,需要家人、朋友的护养和培育,晚年更是如此,若身边有人陪伴,“生命的故事可以依旧美丽”。
老奶奶在《中外晚晴文学研究》出现,编者展示“依旧美丽”的意图昭然若揭。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我们游走其中,维持对人性的信任,友情如此,亲情如此,细水长流的小努力是快乐源泉。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