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8日綜合電)日本開始排放福島核汙水。香港城大海洋汙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表示,日方只監測放射性物質“氚”,但由於很多放射性物質都會依附懸浮粒子進入海底沉積物,認為如要監測得更清楚,應檢測“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及沉積物,才能全面檢討。
梁美儀週一早上於香港電臺節目表示,日方由311事故後都有監測海魚肌肉是否含有放射性元素,去年仍在海魚體內找到放射性元素“銫”及“鍶”。梁美儀指,國際原子能組織的附加報告,發現經處理的核汙水內含7種可量度的核元素,包括“銫”及“鍶” 等,反映日方處理核汙水未能百分百隔絕核元素。
ADVERTISEMENT
他續指,日方將核汙水稀釋後排放至達標,但核元素稀釋後仍然存在及不會分解,在大自然不斷累積到臨界點,會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海底泥,因為核元素會隨著水流及地心吸力在泥中積聚,濃度以年計慢慢增加至臨界點便產生影響,故認為監察時間要以年計。
梁美儀關注,現時日方處理核汙水系統較新,效能相對好,但他擔心當系統長遠運作後,會否出現人為錯誤、機件故障及勞損等。
他說,福島第一核電站有逾千個儲水箱,早期興建的儲水箱會特別“骯髒”,因為反應堆的反應仍然強烈,而現時排放的核汙水可能排自較近期興建的儲水箱,排放的核汙水或會較乾淨,但他關注若要處理較“骯髒”的核汙水時,會否影響系統的處理表現。
另外,作為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他關注日方數據的可信性,對比現時只由日方進行調查,若讓國際原子能機構入場作第三方檢測,且雙方的數據吻合,相信會令市民更有信心。
而香港政府日前起禁止日本10個都縣商業水產進口,被問及放寬門檻,梁美儀認為若香港、日本及韓國檢測到水產品有含有輻射時,可能要加強管制;相反,若未來數年檢測,發現符合安全標準則有可能放寬,但他強調,關鍵在於日方是否准許國際原子能組織做第三方檢測。
對於中國掀起“盲搶鹽”,梁美儀說根據政府統計署數據,香港去年進口鹽有80%來自中國,日本進口鹽只佔少於一個百分點,呼籲市民毋須擔心,因為大部分本港進口鹽都來自清潔海域。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