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7:00am 28/08/2023

中医

陈文恬

上火

虚火

IMU

发热气

阴虚

实热

孙金城

实火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谭湘璇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有一種熱,是馬來西亞華人都能共鳴的——熱氣。吃多了榴槤,小心發熱氣;貪吃炸雞薯條,小心發熱氣;熬夜溫書趕工煲劇,小心發熱氣;喉嚨痛、口臭、生ulcer(口瘡)甚至便秘,十之八九是發熱氣啦!

ADVERTISEMENT

與可以測量的油溫不同,跟曬到爆汗的炙熱陽光也不一樣。“熱氣”這個不是用多少攝氏度來表明的東西,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甚至身體中流竄。到底什麼是熱氣?

“我們馬來西亞人常講‘發熱氣’,有時候你也會聽到人家說‘’,其實是一樣的東西,只是有時候不同地方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講。”馬來西亞國際醫藥大學()中醫系講師孫金城解釋, “這個熱其實就是火。”

說起“發熱氣”這一說法,孫金城說,馬來西亞華人的祖先多原來中國南方,例如廣州。華南地區因天氣與北方不同,比較容易“上火”,所以喜歡煲一些涼性的中藥,也就是“涼水”、“涼茶”,認為喝了可以降火。廣東人稱之為“發熱氣”,南下之後也把這種說法帶來馬來西亞,久而久之其他籍貫的華人就直譯粵語的“發熱氣”,較少用上火來形容這種身體狀況了。

我們常把“發熱氣”掛在嘴邊,喝杯美祿擔心熱氣,吃餅乾擔心熱氣,同是華語圈的中國、臺灣朋友聽了都一頭霧水。難道北方人就沒有熱氣嗎?孫金城說,不管在哪個地方,人都會面對上火問題。只是馬來西亞地處熱帶,常年炎熱潮溼,與中國北京乾燥的氣候不同。飲食、環境長期影響著我們的體質,馬來西亞人相對較常面對溼熱的狀況。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孫金城解釋,人體本來陰陽平衡,但是一不小心陽盛陰衰就會造成虛熱或實熱。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陳文恬指出,疫情期間板藍根賣到斷貨,因為它有清熱的功效。

身體上火,中醫分實火虛火

那麼,中醫裡頭“熱氣”的專有名詞到底怎麼稱呼呢?孫金城說,有兩種基本情況——“陰虛”以及“實熱”。他解釋,中醫講求陰陽平衡,兩者不管誰太高或過低都是不好的,只要“陽”佔了上風,都有可能導致“上火”。

同是馬來西亞國際醫藥大學(IMU)中醫系講師的陳文恬以現代醫學角度解釋中醫的陰虛和實熱觀念。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實熱/實火】

當我們吃了過多高糖分或高熱量的食物,比如榴槤、餅乾或油炸類食物,人體一時間沒辦法消化過多的糖分,而這些食物產生大量的熱量因沒及時消耗,在體內引起炎症反應,也就是身體發炎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釋放大量能量,消耗大量維他命B群,造成體內維他命B群短缺。這時,人體的粘膜部位如口腔容易發炎,長口瘡或口角炎,人也變得容易煩躁。

【陰虛/虛火】

陳文恬解釋,虛火則是身體的代謝太快了。例如甲狀腺功能亢進症,或女性更年期因為荷爾蒙的變動導致交感神經亢奮,出現身體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都可歸類為“虛火”。

另外,日曬雨淋,曝露在高溫環境工作的人也常給人“火氣大”的印象。天天與熱為伍的大廚也說,每週都會煲兩三次涼茶給廚房同仁“降火”。這些熱氣到底怎麼來?

陳文恬解釋,這叫“耗損陰液”,也是一種陰虛的表現。當人們長期在過於炎熱的環境下工作,體溫一直偏高,大量消耗身體的汗液,造成上火。大量流汗不止帶走人體的水分,也流失鹽分,因此單靠喝水是不夠的,還要補充鹽分。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孫金城(左)和陳文恬說,很多病人自以為“發熱氣”就拼命喝涼茶,結果其實是虛熱,反而傷了脾胃。
別再搞錯,分清“熱”的症狀

哇哇哇,我等凡夫俗子又怎能看到體內的陰陽天秤是否傾斜呢?

陳文恬列出了種種“熱”的不同表現:

1.發熱:最明顯的體現,通常是身體抵抗外界病原體或應對內部失衡的反應。

實熱──主要表現為發燒、體溫上升,即有感染情況出現。

虛熱──通常自主感覺溫熱,尤其是手腳心、胸口發燙,但體溫正常。

2.口渴:強烈口渴,或飲水很多仍不解渴,可能是體內火氣過旺的表現,是水分需求增加的自然反應。

3.舌頭:舌體變紅、舌上有紅色芒刺點、舌苔黃色,常被視為體內有火氣。

4.口腔:口腔潰瘍、口腔乾燥、口臭、牙齦腫痛、咽痛等。

5.情緒:內熱可能會導致情緒不穩定、煩躁易怒、失眠等情況。

6.便秘:體內熱氣過旺可能會導致大腸蠕動減緩,大腸水分減少,從而引起便秘問題。

7.皮膚:體內過多的火氣可能表現為皮膚問題,如痤瘡、溼疹等。

8.尿液:尿液顏色偏黃、偏少,甚至有灼熱感,可能與體內火氣有關,但也可能受到飲食和水分攝入的影響。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適用於“實熱”的中藥:夏枯草、蘆根、淡竹葉、石膏、薏苡仁、枸杞、板藍根。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適用於“陰虛”的中藥:雪耳、百合、玉竹、燕窩、石斛、麥冬。

吃對食物,才會陰陽平衡

發熱氣就發熱氣,原來裡頭還有“陰虛”、“實熱”這麼大的學問。孫金城與陳文恬都強調,不要把概念弄錯,因為兩者開的藥不一樣,開錯藥病情可能反而變得更嚴重。

兩人都說,馬來西亞人太容易也太習慣大小病痛都歸類為“發熱氣”,卻沒有意識到有虛實之別。陳文恬就有病人感覺頭痛,自以為是“發熱氣”就拼命喝涼茶,結果其實是血虛,喝多了涼茶反而把天秤往陰的一端更加傾斜,落得脾胃虛寒。

每個人身體的陰陽天秤都不一樣,依個人體質而異。華人常說孕婦要進補,少吃寒涼的食物,生產後還要喝紅棗水滋補。陳文恬提醒,這得看孕婦的體質,補過頭很有可能發燒,產前不能太補,否則大出血就不好了。

這團在我們身體亂竄的“熱氣”,虛虛實實,真叫人難以捉摸,該怎麼對症下藥呢?陳文恬解釋,中醫觀念中每一種食物或藥物都有四氣五味,即寒熱溫涼、辛甘酸苦鹹;沒有特別寒熱的稱為平性。古人透過多次嘗試與經驗累積,探討食物對人體的生理作用,與陰陽平衡的影響,慢慢研究出這麼一套分類。

適用於“陰虛”的中藥:雪耳、百合、玉竹、燕窩、石斛、麥冬

適用於“實熱”的中藥:夏枯草、蘆根、淡竹葉(這三者長期使用對胃腸道不好)、石膏(可調節體溫,三腳標清熱水的主要成分)、薏苡仁、枸杞、板藍根(抗病毒、消炎作用)

熱性食物通常被認為有溫熱作用,可以提高身體的能量和活力。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體內火氣過旺,引發不適如口瘡、便秘、口渴、口乾、咽痛等。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海馬是溫熱性質的中藥,但越來越少使用。陳文恬說,大學的海馬只是教學用途,沒再進貨了。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桂皮、肉桂、丁香、胡椒、花椒等常見香料,都是溫熱屬性。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石決明是小鮑魚殼,牡蠣是生蠔殼、珍珠母則是珍珠貝殼,這些貝殼類和羚羊角都是涼性中藥。

常見的熱性食物:

1.肉類:牛肉、羊肉等。

2.辛辣食品:辣椒、姜、蒜、胡椒等。

3.水果:荔枝、榴槤、芒果、龍眼等。

4.堅果:葵花子、花生、核桃等。

5.調味品:肉桂、小茴香、可可粉、紅糖等。

寒性食物被認為具有清涼作用,可以降低體內的熱氣。但過量攝入可能導致體寒不適,如腹瀉、胃痛、消化不良、白帶增多等。

常見的寒性食物:

1.水果:西瓜、生梨、香蕉、山竹、椰子等。

2.蔬菜:黃瓜、冬瓜、苦瓜、大白菜、芹菜等。

3.海鮮:螃蟹、貝類等。

4.調味品:冰糖、檸檬等。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不管虛熱、實熱,可以按摩刮痧“大椎”穴來調節體溫。
按摩這些穴位,幫助降熱氣

另外,孫金城也授招可以應對“熱氣”的穴位:

●大椎:位於第七節頸椎C7,即低下頭時頸椎最突出的部位。此穴位可幫助調節體溫,不管實火、虛火,“發熱氣”時都可試著按摩、刮痧此穴位,有助於降火。

●合谷:位於手掌虎口,第二掌骨中間位置。按下會感覺酸脹,可以舒緩牙齦腫痛。

●曲池:將手臂彎曲,肘橫紋延伸出去與肱骨外上髁之間,就是穴位所在。這也是主治發熱的穴位。

●耳尖:位於耳朵最上方,耳尖放血是常見的清熱、降血壓治療方法。

●降壓溝:位於耳背與頭顱之間的溝槽,顧名思義可以降壓,血壓偏高者可以自己搓揉按壓。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合谷穴可以舒緩牙齦腫痛。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降壓溝位於耳背溝槽,血壓偏高者可以自己搓揉按壓。
【與熱為伍/03】身體發熱氣,中醫教你對症降火!
曲池穴主治發熱。

相關報道:
【與熱為伍/01】烈日下的工地,工人自有一套防暑法寶!
【與熱為伍/02】200℃的“烤”驗──高溫煮炒,廚師如何化熱為涼?
延伸閱讀:
【婆羅洲雨林藥草/01】跟著原住民走進婆羅洲雨林,尋找天然藥草
【婆羅洲雨林藥草/02】福州人世代傳承的草根藥膳湯
【婆羅洲雨林藥草/03】退休校長 愛草藥種草藥,弘揚草藥知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