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教育而言,師資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師資不足將會嚴重影響教學品質,繼而拖累學生的學習進度。
ADVERTISEMENT
華小師資荒是一個老問題,華教人士早已重提多次,而朝野華裔政治人物也一直圍繞這“頑疾”打轉,從馬華的教育部副部長,到今天行動黨的副部長,問題依然懸而未決。
董教總日前又再揭發師資問題,引起華社關注。而這次的焦點在於師資培訓。據稱,師範華小組開放600個名額,最終只錄取了500多人;而更令人關注的是,當中華文組只錄取15名申請者。由於這次的師範招生是為了填補5年後的空缺,董教總不禁質問:“難道華小5年後只需要15名華文教師?”
“華小5年後只需要15名華文教師?”──這道問題的答案很明顯:不足夠!每年都有教師因為退休,以及其他原因離開教書行列,當中也包括華文老師,因此只准備15名教師作為填補,肯定是不足夠的。
問題是,為何教育部僅錄取15人?教育部身負重任,管理教育事務,沒有理由特意少收師範學生,蓄意造成教師短缺現象。教育部副部長林慧英作出瞭解釋。她稱,教育部是根據去年9月該部學校管理組(BPSH)提呈的數據及教育政策策劃及研究組(BPPDP)的方程式,決定今年師範學院華小組只錄取600個名額,而華小華文組只錄取15人。
身為專業機構,教育部在作出決策時,不能隨便“想當然耳”地制定一個數目,而是必須根據所收集到的數據做出決定,因此就出現了“15人”這個飽受質疑的數字。
如今的問題是,董教總與教育部的認知和數據,似乎處於不同頻道。董教總一直強調師資荒,但從教育部的視角,卻未見問題之嚴重,兩者認知出現落差。
當董教總高談華文師資不夠,教育部的系統卻顯示華小過剩2000多名華文教師,這完全是南轅北轍的情況。兩方須彌合當中的鴻溝,否則將繼續各說各話,各有各數據,解決不了問題。
對於師資問題,最重要的是須先鑑定數據,找出各科教師的確實人數和相關資訊,再依此作出決定。教育部已採取行動,進行重新標籤(Re-tagging)計劃,以真實反映師資情況。一旦完成計劃,將可清楚知道到底華小師資(包括華文教師)是短缺抑或過剩。
就教育而言,師資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師資不足將會嚴重影響教學品質,繼而拖累學生的學習進度。因此,師資短缺問題不能年復一年地重演,而是必須獲得全面與妥當的解決。
換言之,教育部須制定短、中、長期計劃,確保師資足夠,以保障教學品質。當局須思考如何吸引年輕人投身教育界、如何為他們提供具有保障的前程等等。
另外,越來越少學生報考華文也是一個問題,當局和董教總須設法鼓勵學生報考華文科,以免日後難以找到華文教師。
師資問題並非無法解決的難事,只要各造能攜手合作,以科學的方式一步一步拆解,必能發現當中的癥結,終結所謂的師資荒!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