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29日訊)美國聯儲局發表的研究指出,疫後全球經濟籠罩著3道陰影,包括政府債務水平創紀錄新高、地緣政治衝突可能裂解全球貿易體系、生產率增長料持續疲軟,這些不利因素可能使全球成長趨緩,甚至扼殺一些國家的發展。
ADVERTISEMENT
堪薩斯聯儲銀行所提出的這項研究,探討了疫後科技創新前景、公共債務及國際貿易情勢等問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說:“各國現在處於一個更脆弱的環境;先是動用大量財政資源來應對疫情,接著又面臨各種政策驅動力、地緣經濟碎片化、貿易緊張及西方與中國脫鉤。”
古林查斯表示,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在年增長率3%左右穩定下來,遠低於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帶動全球產出上升4%以上時的增速。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種成長力道已接近衰退。
出席傑克遜霍爾中行年會研討會的經濟學家和決策官員大多認為,早在疫情前出現的兩個影響全球成長大趨勢,已因疫情危機和最近的其他事件而加劇。
公共債務佔全球經濟產出比重
激增至60%
IMF經濟學家亞斯拉納普及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艾肯格林在報告中說,疫情支出使公共債務佔全球經濟產出的比重已從40%激增至60%,現在若要大幅減債,在政治上幾乎不可行。他們表示,像美國這樣債臺高築但收入也較高的國家,能夠勉強撐過去,但規模較小的國家未來可能面臨債務危機或財政限制。
另一個持續存在並加劇的疫前趨勢是,對於爭議性政策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像是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實施的保護主義關稅及拜登政府將晶片等產品的生產引導回美國的做法。但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伯恩斯坦說,拜登政府的行業政策未必可以歸為傾向支持或打壓國際貿易,因為製造矽晶片所需的許多中間財都需要進口,“我認為,我們正在採取的戰略並不意味著增加或減少貿易”。
AI前景面臨挑戰
若要說有潛在的亮點,大概就是利用人工智能(AI)發展提高生產力的可能性。然而,就連AI的前景也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科技可能帶來的損害及實現創新的難度正呈倍數增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