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樂”和“快樂”感覺是相近的兩個詞,然而在腦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下,這兩種情緒狀態還是略有差別。
“快樂”可以透過外來的活動,例如:玩遊戲、吃美食、運動、完成挑戰,或與人歡聚而感到開心,但這種快樂比較是短暫的、私人的。
如果聽到孩子玩了一整天到家就嚷著:“好累哦!”,白天興高采烈的景象似乎瞬間瓦解,大人也不要氣餒,因為孩子成長過程中,類似這種稍縱即逝的“快樂”情緒將是司空見慣的。
喜樂更重要
“喜樂”則是比較持久的、內在滿足的、精神上充實的情緒,這將會是這一生更重要的學習。
ADVERTISEMENT
错过不再!解锁所有内容
VIP会员的专有特权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由衷而出的“喜樂”可以透過父母帶領而讓孩子感受到、學習到。品燕媽媽從女兒是嬰兒時期,即已花了心思讓女兒喜樂,從巴哈音樂、朗誦泰戈爾詩集、親密摟抱、睡前談心,真心道謝等。
品燕媽媽說:“女兒目前小學六年級,她在團體生活中一向從容不迫、滿臉笑容、口出善言,所以人際關係不錯!”
品燕媽媽其實來自暴力家庭,爸爸常半夜把媽媽從溫暖被窩拉出來,不准她睡覺,又大吵大鬧,接著到了白天,品燕和妹妹就遭殃了。
因為媽媽的怒氣還沒消除,常在爸爸出門上班後,為了一點細故打妹妹,品燕若去攔阻,媽媽乾脆兩個一起打,再通通關進廁所。
長大後,妹妹發誓一輩子不結婚,品燕幸好遇上志趣相投的老公,共組家庭後,她在照顧女兒的過程,找回做一個好媽媽的信心,同時透過和女兒的互動,讓失落已久的喜樂重返生命體內。
女兒當然有開心快樂的時刻,例如:參加學校露營、參加演講比賽,還有邀請同學到家中玩,更多的時候,她享受一人獨處、閱讀或寫日記的喜樂。
教孩子辨認
教養孩子過程中,不少爸媽碰到的困難是孩子急著想要“快樂”,而不願意慢慢等待“喜樂”。
正軒爸爸對四歲兒子感到頭痛,明明講好全家先到書店閱讀1小時,再到電影院看動漫影片,接著到麥當勞吃漢堡包。
但是,一走出家門,兒子改變主意了,要求先到麥當勞,再看電影,接著到書店,老婆告誡兒子:“我們剛才在家裡吃過中餐了,也講妥順序,為什麼改變呢?”
“我又餓了!”兒子開始鬧情緒,走在大馬路上,夫妻倆超尷尬,幸好正軒爸爸非常有耐心,他一把抱起兒子,並且說:“走,我們說話算話!”
進到書店,寬闊舒適的空間,涼爽怡人的冷氣,加上書架上琳瑯滿目的書,兒子靜下心了,就在媽媽陪伴窩在書店一隅,兩人分享繪本書的內容,兒子已忘記剛才的吵鬧。
為人父母在教養子女過程,建議不要太快妥協,因為快速的快樂享受,固然可以讓孩子停止哭泣,避開打攪他人,但孩子一生更需要學習“喜樂”的生活態度,例如:樂於等待(延遲享受)、閱讀好書(自有領悟)、團隊負責(學習助人)、誠懇分享(廣結善緣)、宗教信仰(堅定心念)等。
“媽媽,謝謝你把我生出來,每天都好好玩哩!”欣怡媽媽聽到國中二年級女兒這麼說,非常欣慰。
欣怡媽媽是個忙碌的職業婦女,但工作之餘她參加藝術鑑賞團體,充分吸收繪畫名作的資訊,她說:“沉浸在藝術世界讓我心生喜樂,有時望著女兒,感覺她彷佛是我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既生動又有活力。”
看到女兒就是欣賞,難怪女兒每天也是喜樂連連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