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2:34pm 31/08/2023

国庆日

大马日

叻沙

独立日

马来西亚独立日

国庆日

大马日

叻沙

独立日

马来西亚独立日

【独立大马日 美食专题 · 北马篇】一碗叻沙,盛满包容与多元

作者: 林德成; 图:本报资料室、受访者提供

【霹雳】还剩汤?放Mamee吧!

“邦咯岛小孩吃叻沙时有一种吃法,吃完叻沙面条后,如果碗中还剩下一些汤,买包Mamee零食放进汤内,又变成一道美味小吃。”陈伟豪笑道,这是小学的回忆,吃完叻沙觉得不饱就会这样做。

ADVERTISEMENT

普遍上,大家对叻沙印象停留在浓郁顺口的亚参叻沙或咖哩叻沙,但邦咯岛叻沙些许不同,每一档的老板会各施其法,有人只用鱼肉和大葱熬煮,令汤汁清澈鲜甜;有人会添加多种配料,放入豆芽、鱼饼和鲜蚶。若想吃辣可以添加辣椒油。

早期档主会选用新鲜甘望鱼为叻沙汤底原料,如今不再局限一种,可选择甘望鱼、沙丁鱼(Ikan Selayang)和旗鱼熬煮汤底。“汤底的材料基础大同小异,在于各家食谱的独特秘方和调制原料的比例,不会出现统一的叻沙风格。”反观岛上的马来叻沙会比较“标准”,多数选用粗米粉,褐橙色的汤底,加上水煮蛋、少许大葱和小辣椒。

邦咯岛叻沙的汤底偏深褐色,口感略酸,以亚参皮和鱼肉熬煮而成,最重要是香茅和叻沙叶。“这里的叻沙汤还是很‘清’,只是用鱼肉熬煮会令叻沙颜色变得深色。”陈伟豪还透露,邦咯岛上有一道特色叻沙——干捞叻沙。一盘干捞面再淋上一勺有鱼肉的叻沙汤,立即变得香气四溢。搭上丰富多元的配料,如叉烧、鱼饼、腐竹、猪皮和参巴酱等,让舌尖一次体验多重滋味。单凭想像,又勾起我觅食的兴趣。

5497LTS20201015190365551396.jpg

5497LTS20201015190375551397.jpg

陈伟豪回忆起小时候,是放一包10仙的小包装Mamee零食,直接倒进叻沙汤内。换成Mamee Monster泡面后,必须手动捏碎,浸泡在叻沙汤也不怕泡软,还是一样脆口好吃。
陈伟豪回忆起小时候,是放一包10仙的小包装Mamee零食,直接倒进叻沙汤内。换成Mamee Monster泡面后,必须手动捏碎,浸泡在叻沙汤也不怕泡软,还是一样脆口好吃。
邦咯岛上其中一家面档就挂着一大包的Mamee,若吃完叻沙还剩下汤汁,不妨买一包Mamee浸泡在汤中试一试。
邦咯岛上其中一家面档就挂着一大包的Mamee,若吃完叻沙还剩下汤汁,不妨买一包Mamee浸泡在汤中试一试。


【槟城】重新认识槟城亚参叻沙

亚参叻沙(Assam Laksa)是槟城著名的代表食物,曾被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旗下的旅游网站CNNGo列为全球50大美食的第7名。槟城亚参叻沙传播幅度非常广阔,仔细留意,各地社区茶室档口很常见到它的踪迹,已成为民众熟悉的大马味道。

槟城亚参叻沙有混血的基因,融合了娘惹与马来同胞的饮食特征,呈现出绚丽多姿的本土文化。本地美食达人拿督李永光说,“香辣”属于娘惹的烹饪手法,酸味和峇拉煎则多用在马来料理。一碗叻沙的好坏取决于汤底,汤熬得好形成美味,其浓度不仅靠鱼肉,还需多种配料辅助,如小红葱、香茅、南姜、辣椒干、姜花、峇拉煎,用搅拌机处理后再加入汤里熬煮,即可呈现出香浓、不粗涩和顺口的叻沙。

李永光熟悉食材的特性和源地,他的爷爷李恒40年代从中国来到槟城牛干冬街开设酒楼,后来转行批发食材。其父亲接管后,他十多岁跟随父亲,酒楼交货时便趁机向大厨讨教烹饪知识。什么鱼肉最适合制作叻沙汤底?他建议使用曹公鱼(Tua Bak Kong),能赋予叻沙汤底更甜美和丰富的口味。然而曹公鱼细骨多,处理起来很费神。一般人会挑选新鲜的甘望鱼,因为鱼肉厚实。当然,叻沙还必须配上粗米粉,现有的粗米粉成分包含玉米粉、木薯粉和硕莪粉,混合后比较有弹性和韧性。

亚参和峇拉煎均为马来料理常见的食材,烹煮叻沙时,店家会用亚参果切片或泰国的罗望子放进汤底。李永光称酸辣调味是本地创作,中国饮食文化不会研究酸辣食物,如浙江、江苏一带以糖醋为主;四川、湖南菜色无辣不欢;广东倾向原汁原味。虽说中国有酸辣汤,却是用辣椒粉调配,没有用亚参叻沙的香料配方成分。

走在槟城街头,部分叻沙档的招牌会写上亚参叻沙和暹叻沙。他说,暹叻沙用了麻疯柑叶和椰浆,汤汁很像咖哩,较为浓郁。亚参叻沙则以薄荷为主,是偏重口味的食物,具备了酸、辣、腥、甜的味道,配上一匙虾膏可将鲜味提升几倍,令人食欲大振。

叻沙以遍地开花之势构成了一幅庞大的叻沙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特色叻沙,比如高渊和威南一带会加虾饼。槟城早期有印裔流动小贩销售叻沙、娘惹糕点和薄饼,其中一种吃法是将咸香的薄饼泡在叻沙汤内。

在槟城人的味觉记忆中,叻沙代表着亚参叻沙。对于中马或南马的叻沙,则会认为是咖哩面。
在槟城人的味觉记忆中,叻沙代表着亚参叻沙。对于中马或南马的叻沙,则会认为是咖哩面。
李永光说,在几十年前,叻沙并不流行,不符合南来华侨的胃口。直至第二代、第三代落地生根后,渐渐接受巫印裔饮食习惯,通婚后更让各族食物有精湛的演化和突破。
李永光说,在几十年前,叻沙并不流行,不符合南来华侨的胃口。直至第二代、第三代落地生根后,渐渐接受巫印裔饮食习惯,通婚后更让各族食物有精湛的演化和突破。


【吉打】米都的大观叻沙

新邦瓜拉市镇大路边的大观叻沙,是亚罗士打居民的集体记忆,“大观”这名称源自一家倒闭已久的大观戏院。早年镇上居民的生活颇为惬意,节奏缓慢,1957年大观戏院开张后,迅速成为大家的娱乐消遣。

历史悠久的大观小贩中心在1960年成立,位于戏院前面。想要消磨时光,抑或电影结束后要填饱肚子,大可相聚此处吃一盘大观叻沙,外加一碗红豆冰或煎蕊。根据知食的朋友分享,那时一盘叻沙只卖60仙,曾试过身上不够钱,唯有用半价点叻沙汤来喝。网上亦有人分享在中学时期,当老板端上大观叻沙后,先喝完汤汁再要求加汤,老板会很大方地送上一碗汤,让大伙各自添加。

如今,地主有意收回这片土地,因无法达成共识最终搬迁,大观小贩中心也宣告走入历史。电影落幕终究要离场,所幸大观叻沙摊会搬迁到隔壁的咖啡店继续营业。

当我拨通这摊老字号的电话号码时,对方只会说北马福建话,只好请同事愐壮出手相助,与摊主张亚都妻子苏莱丹(泰裔,音译)聊一聊。“我丈夫张亚都从事这个叻沙档口估计超过50年了,我跟随他都已经有39年了。”

大观叻沙招牌分别有酸叻沙和暹叻沙,与槟城的亚参叻沙相比,苏莱丹认为后者偏甜,吉打的叻沙则偏酸和辣。按照她所知,亚罗士打各家汤底原材料和做法大同小异,全凭档主自行调制出想要的味觉口感。

苏莱丹使用沙丁鱼(Ikan Selayang,或译吊景鱼)熬煮汤底,配合幼细的叻沙粉,就是一盘美味道地的大观叻沙。盘中也不会有黄梨或虾饼,倒是可以额外要求水煮蛋,再配上虾膏。她笑说,再多的形容也不比亲身一试来得好。

大观叻沙汤汁浓郁,配料简单,可以额外要求加水煮蛋,就变成一顿美味的小吃。(摄影:本报 黄荣文)
大观叻沙汤汁浓郁,配料简单,可以额外要求加水煮蛋,就变成一顿美味的小吃。(摄影:本报 黄荣文)
大观叻沙的档口已搬到隔壁的咖啡店重新营业。(摄影:本报 黄荣文)
大观叻沙的档口已搬到隔壁的咖啡店重新营业。(摄影:本报 黄荣文)


【玻璃市】铭叻沙追求简单干脆

玻璃市是西马半岛最北的州属,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山川岩洞、金黄稻海,以及令人胃口大开的亚参叻沙。玻璃市加央大石路长途巴士站对面便有一间36年历史的叻沙档,名为“铭叻沙”。

“1984年4月28日。”蔡水铭依然清楚记得创立铭叻沙的日期。不过,饮食并非他本业,早年为了挣取更多收入,不断寻找商机和尝试挑战各类工作,比如做豆芽、豆腐、驾罗里、泥车,骑摩托到处兜售加央角和烧包等等。直至一次机缘巧合下,朋友知悉他母亲擅长煮叻沙,便建议转行,蔡水铭也因此转换跑道,投入心思贩售叻沙。

蔡水铭的母亲是马来西亚泰裔,拥有精湛厨艺和知识,碰到街坊讨教都不吝分享。常言道,制作美食最大的关键是用心,便能创造令人齿颊留香的佳肴。纵使尝遍各地美食,母亲的料理始终位居榜首,无法被取代,即使寻常的沙丁鱼也令他难忘。“沙丁鱼本来都有味道,她稍微改良却变得更好吃。”

然而,蔡水铭叹气地说,母亲早已逝世,所幸妻子习得叻沙真传,得以延续传统的味道。“我母亲做的(叻沙)是一半马来西亚,一半泰国,像是混合体。”制作叻沙时,他放很多辣椒,令其颜色较红,相较于泰国叻沙侧重椰浆成分,颜色偏黄。

铭叻沙档口有贩售两种叻沙,椰浆叻沙是蔡水铭母亲的看家本领,而他与妻子则共同研发出符合本地口味的亚参叻沙。无可否认,食客很常将亚参叻沙和虾膏划上等号,他却不会在盘中直接添加虾膏,但会额外准备给顾客。“它会封闭了你的味蕾,我会鼓励顾客添加虾膏时,只是蜻蜓点水就好,点到为止。”美味是很主观,蔡水铭笑言,亦有人钟爱虾膏的腥香和鲜味。

传统的铭叻沙是采用中粗米粉,近年为了迎合顾客胃口,档口也备有粿条、米粉、类似福建面的幼面。“后来不知道谁发明了‘掺’,来到这里会要求混合两种叻沙。”蔡水铭也全力配合,不过他可不会加虾饼,那是高渊叻沙的特色。

若细心留意,往往越是好吃的档口美食,卖相或外表却平淡无奇,他以前会放薄荷叶、豆芽、黄梨、黄瓜和大葱,遇到偏食挑剔的食客,时而要求椰浆叻沙不加豆芽,亚参叻沙不要黄梨,“掺叻沙”不要黄瓜,稍微没有耐心的人恐怕会火冒三丈。后来,他直接化繁为简,干脆只放3样配料——黄瓜、大葱和薄荷。

不论是亚参叻沙或椰浆叻沙,蔡水铭只会放3种配料——黄瓜、大葱和薄荷。
不论是亚参叻沙或椰浆叻沙,蔡水铭只会放3种配料——黄瓜、大葱和薄荷。
蔡水铭夫妇尝遍各种不同的叻沙,借由味蕾去辨识各种食材用料,最终调配出专属的亚参叻沙。
蔡水铭夫妇尝遍各种不同的叻沙,借由味蕾去辨识各种食材用料,最终调配出专属的亚参叻沙。
铭叻沙和红豆冰的搭配也相得益彰,加上爽脆的罗惹,成为当地食客下午茶的标准配套。
铭叻沙和红豆冰的搭配也相得益彰,加上爽脆的罗惹,成为当地食客下午茶的标准配套。
“铭叻沙”位于玻璃市加央大石路长途巴士站对面,旁边是一间九皇爷庙。
“铭叻沙”位于玻璃市加央大石路长途巴士站对面,旁边是一间九皇爷庙。


【登嘉楼】登州叻沙隔夜更美味?

登嘉楼叻沙汤底分成红汤(Kuah Merah)和白汤(Kuah Putih),两者的汤底到底有何玄妙?答案很简单,红汤是叻沙,白汤为叻参(Laksam)。

叻参类似华人的猪肠粉,可说比肠粉更厚一些。瓜登唐人街美夫人原乡馆主厨陈春美说,烹煮白汤时会选用大眼鱼或甘望鱼熬煮,香料则有胡椒粒、小洋葱、酸柑汁和皮,鱼肉和香料搅碎放入水中滚熟,接着倒入椰浆和熄火。最后挤些酸柑汁,用适量的糖、盐和胡椒调味。她还提醒千万别图方便而用胡椒粉,最好研磨胡椒粒,可以激起香气。

切好叻参放在碗中,汤汁一注而下,再铺上拥有天然丰富营养的“乌兰”(ulam)就大功告成。她还建议用乌兰拉惹(ulam raja),外型像菊花叶,带有淡淡清香,咬下去能感受到芒果香味。抑或选择九层塔、姜花、黄瓜丝、亚参叶、腰果叶等。“照片上叻参看起来是白色,但实际上呈现淡淡粉红色,若嗜辣可额外添加辣椒。”至于红汤因添加了辣椒酱(Chili Boh),汤底会呈现红色。

陈春美毫不犹豫地说烹煮登州叻沙需要很多繁杂工序,事前要准备多种辛香料,如大茴香、小茴香、芫荽、肉桂,还有马来烤香料(Rempah Masak)和椰丝酱(Kerisik)。另外还要有葱头、蒜头、南姜、罗望子、峇拉煎诸如此类。她烹煮的登州叻沙属于土生华人式的叻沙,由于丈夫是第五代土生华人,她有机会向家公的伯母学习烹煮叻沙和土生华人菜肴。“登州叻沙这道美食是从马来人饮食演变而来,只不过华人料理时会自行改良,放很多鱼肉、椰浆、香料,口感格外不同。”

根据老一辈的说法,叻沙煮好后隔夜味道会更香浓好吃,汤里的鱼肉尽情吸收了亚参和众多香料的醇香。“如果要更入味,我们当天煮汤底会用小火慢慢滚熟。”豆芽是叻沙不可缺少的配料,她曾看到不少顾客挑走生豆芽,畏惧那股豆腥味。她以蓝花饭为例,当所有配料混合一起,反而可以品尝出豆芽的清脆甜味,咬下的第一口也许有豆腥味,久而久之会尝出甜味。

陈春美在去年10月已暂停营业,转向经营私房菜,为自己保留更多时间。自1972年嫁去登嘉楼后,她便在唐人街落地生根推广登州美食。直至老伴逝世,店内员工离职,孩子又恰好怀孕,各种情况下令她选择停止营业。“丈夫去世后,这些担子都落在我肩膀,六十多岁了不用给自己太辛苦,该放下就放下,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陈春美无法用一句话来形容登州叻沙的口感,毕竟当中包含了脆口的乌兰、香浓汤汁的椰香味、鱼肉的清甜,还有叻沙粗米粉的咬劲。(摄影:冯嘉宝)
陈春美无法用一句话来形容登州叻沙的口感,毕竟当中包含了脆口的乌兰、香浓汤汁的椰香味、鱼肉的清甜,还有叻沙粗米粉的咬劲。(摄影:冯嘉宝)
陈春美说,在瓜登有婚宴喜庆也会看到叻沙的踪影,例如早上华人娶新娘时,大多数会准备叻沙和油饭(Nasi Minyak)给宾客享用。(摄影:冯嘉宝)
陈春美说,在瓜登有婚宴喜庆也会看到叻沙的踪影,例如早上华人娶新娘时,大多数会准备叻沙和油饭(Nasi Minyak)给宾客享用。(摄影:冯嘉宝)
登嘉楼叻沙动用很多辛香料,工序繁琐且耗时耗力,为了一锅风味浓郁诱人的汤底,往往要用几个小时熬煮。(摄影:冯嘉宝)
登嘉楼叻沙动用很多辛香料,工序繁琐且耗时耗力,为了一锅风味浓郁诱人的汤底,往往要用几个小时熬煮。(摄影:冯嘉宝)


【吉兰丹】Lakse?Lakso?或Laksa?

谈到吉兰丹叻沙,不少人会对Lakse和Lakso感到疑惑,难道是另一个叻沙支派?我向哥打峇鲁市木兰坊叻沙的负责人林宣吟探询,其实不然,吉兰丹坊间的马来方言会将元音“a”发音成“o”,与标准的国语发音有所不同。换言之,Lakso是叻沙(Laksa),Lakse就是叻参(Laksam)。

有者说吉兰丹叻沙起源自泰国叻沙,亦有一派说是本土巫裔同胞的食物。“泰国叻沙会偏辣,放比较多黄姜,汤汁倾向黄色;吉兰丹叻沙汤汁偏白,味道较甜一些。”林宣吟烹煮叻沙时,选用了少骨多肉的甘望鱼为叻沙汤底基础,辛香料分别有香茅、南姜、亚参片、红葱头、蒜米和黑胡椒等。她建议,若要让汤底更鲜甜,烹煮鱼肉的汤水无需倒掉,把鱼去骨取肉后再用回同样一锅汤水熬煮,得以充分释放原材料的精髓,使其浓郁入味。当然别忘了添加椰浆,切记勿煮太久,避免析出椰油,接着再用盐和胡椒粉调味。

盛好叻沙粉,乌兰(ulam)便成了盘中最亮丽的点缀,把豆芽、黄瓜、长豆、叻沙叶、包菜等蔬菜切碎,撒在上面,注入叻沙汤,再搭配自制的参巴峇拉煎,立即挥发出吉兰丹叻沙极具诱人的魅力。

吉兰丹拥有最浓厚的马来文化色彩,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本地华人的生活模式与饮食习惯。早餐会吃叻沙和叻参,节庆时会煮叻沙、黄姜糯米饭、咖哩鸡。农历新年的年初二,有朋友来访时,桌上会出现叻沙和几种马来食物,偶尔会有青叶饭(Khao Jam)。Khao Jam是泰语,Khao是指饭,Jam则是掺杂和混合的意思。据资料显示,传统道地的青叶饭会用上百多种草叶搅碎,由于部分草叶已找不着,只好简化成四十多种,惟想找齐也不容易。吃这道食物还必须得沾吉兰丹特色鱼酱“Budu”,这可是令舌尖跳动的奥妙。

林宣吟说,不少人第一次吃叻参时,看到“猪肠粉”搭配鱼肉是一个新奇组合,心里觉得纠结和奇怪,一旦送进嘴巴后却仿佛打开了全新的感官体验,不失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味蕾冒险。

这就是“Lakse”,类似华人猪肠粉的叻参。它使用粘米粉制成,搅成糊状后倒在盘上蒸熟,再卷成条状切块。
这就是“Lakse”,类似华人猪肠粉的叻参。它使用粘米粉制成,搅成糊状后倒在盘上蒸熟,再卷成条状切块。
一碗叻沙搭配清爽可口的乌兰(ulam),既有饱足感,又能解腻。
一碗叻沙搭配清爽可口的乌兰(ulam),既有饱足感,又能解腻。
林宣吟称,传统吉兰丹叻沙是不会放鸡蛋和黄梨。
林宣吟称,传统吉兰丹叻沙是不会放鸡蛋和黄梨。

 (原稿上传于19/10/2020)

上一篇:

【中南马篇】一碗叻沙,盛满包容与多元

最后一篇:

【东马篇】一碗叻沙,盛满包容与多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