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雲

發佈: 7:00pm 31/08/2023

溝通

食品

顧客

批發商

咖啡店

銷售

我們這一行

產品

【我们这一行】菜鸟食品销售的学习之路/罗星(古晋)

作者:羅星(古晉)

目前从事的行业,我以前不曾从事与食品有关的工作。或许服务业多少能与食品沾点关系,但绝对不包含推销和推广食品、与交流、达成买卖这一部分。

我所处的新批发部刚营业不久,遇到的顾客要不是自己开档做小生意,要不便是开杂货店、的老板。

ADVERTISEMENT

原以为只是很简单的批发开单,顾客要买什么,开单就行,结果遇上的顾客都不说牌子名称、包装和大小,只说自己要什么。

“我要冬炎酱一箱,麻油一箱。”

冬炎酱是哪种?麻油又是哪个?就在我一头雾水,又不知道从何问起的情况下就只能带着顾客走遍整个批发部,查看每个货架,一一询问是不是他们需要的商品。

我虽然知道日常生活会用上的食品以及一些调味料,但也仅限于“知道”,而不是“熟悉”。

“香麻油和乌麻油的差别在哪里?怎么价钱不一样?”

“我要买酱油,哪一个比较好?我不要太咸的。”

面对种种问题,我几乎都答不上来,初入此行的我连酱油、酱青、晒油都分不清,白米醋、老醋、香醋、苹果醋、甜醋等等也不知该怎么分辨。

“你是新来的吗?看你好像什么都不懂。”

“你这里没有老员工吗?找知道的人来啊!”

这些质问都深深刺进我的心里,我也只能抱歉地点点头表示自己的确是新进的菜鸟员工,所有东西都需要从零学起。

网络上找不到的知识

幸好还是有一些通情达理,较为友善的顾客会稍微讲解这些食品的差异性。但心里着实过意不去,怎么自己什么也不懂。

后来我就上网查找这些食品、调味料的资料,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再来就是抽空在批发部来回查看,熟记商品的牌子以及包装大小。

可最后还是发现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基本知识有了,商品名称也记熟了,但不明白顾客的购买需求,不清楚他们为何会选这个牌子,而不是其他牌子,无法为顾客推荐

于是我增加与顾客沟通交流的次数。遇上平易近人的老板,我会多攀谈几句,“这个牌子的长寿面每次都被顾客卖断,很受欢迎啊。”

老板就很自然地接腔道:“因为这面比较有嚼劲,没有那么容易软烂,我每次也只买这个牌子。”

“老板,那我们卖的红腐乳有两款,为什么会选这款呢?”

“因为这盖子是塑料的,方便开关,也保存得比较好,那种铁盖的会生锈!”

每次顾客的回答都为我上了一课,让我有种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而这些都是在网络上找不到的知识。

顾客是我最好的老师,就在我足够了解产品以及他们的需求下,我们之间的买卖关系才能长久。

【星云】长期稿约/
电邮:xingyun@sinchew.com.my
来稿请注明:我们这一行
•文长勿超过1000字,可附上相关照片。
•请于稿末注明中英文姓名、身分证号、联络地址、银行户头、电邮等作者资料,否则恕不录用。
•文章经录用,除了在平面媒体刊载,本报也拥有作品上网、录影、录音、改编等其他使用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00pm 23/04/2025
我最想删除的一句话——早就和你说过了/林枚嬑(诗巫)

从小到大,这句话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对话里频率极高。尤其是父母。每每做了什么让父母不满意的事,或者不听劝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尽人意时,父母就会说:“早就跟你说过了,你就是不听。”小时候,对这句话也没有特别的感触。总觉得大人嘛说的总是对的。慢慢长大之后,再次听到父母说这句话时,脸上就会浮现出一副不屑的表情,心想:“就知道你会这么说。”这句话听起来没毛病,但心里确实有种不舒服的感觉。进入了职场,自然而然自己也常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从来没有觉得这句话有什么不妥啊。大家不都这么说吗?

人际关系出现危机

直到前几天,临睡读到一位台湾专栏作家金惟纯的著作《活学》,其中有篇文章〈早就跟你说过了〉引起了我的共鸣。我读了之后醍如醐灌顶,十分认同作者的见解。作者认为,当事人说出这句话的背后心思不外乎:抢功劳,比高下,要证明自己是对的,甚至趁机发泄积怨等等。最触动我的是,作者认为说这句话的当事人并没有把对方的感受放在心里。对,没错,就是这样!作者直接说中了我的感觉。原来是对方说出这句话时没有顾及我当下的感受。这就是我心里觉得不舒服的原因。

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带给别人的杀伤力。经过反思,在日常生活里,我也会常常说出这句话。当我对别人说出这句话时,不只想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我比你厉害,你当初就应该听我的才对,也有些责备对方的意思。现在我明白了,这句话不但会伤害对方的感受,打击对方的自信心,也让对方觉得我是个高高在上,骄傲自大的人。其实有时候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啊。万一遇上怀有玻璃心的亲戚、朋友、下属、客户,听了这句话,轻则不再和我多做交流,重则让我的人际关系出现危机,我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呢!

知道了这句话的杀伤力之后,要怎样改变呢?除了要自我觉察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这句话脱口而出,我们还可以改口说:“不要紧,我们一起学习。”或者说:“没事,下一次可以做得更好。”不然也可以哈哈两声说:“我们从头再来吧……”等等。我相信不管是谁听了这番话, 心里多会感谢你的理解和包容。

事情搞砸了,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当事人的心里肯定比任何人都难过,我们何必再多说那句话呢?对方肯定也从中吸取了经验,知道要如何改进。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倒不如以更乐观,更开放的心态去接受结果。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也常常对别人说“早就跟你说过了”这句话,不妨在2025这新的一年里,一起学习删除“早就跟你说过了”这句话。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做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人吧!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