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5:06pm 01/09/2023

地震

古迹

抗震

地震

古迹

抗震

大馬不再“零地震”(下篇)馬2017年起落實抗震設計 僅大型關鍵建築 耐震

报道:李佳憓
照片:陈启基、档案照

工程界有那麼一句話:“地震不殺人,建築物才會。”原因是全球地震災害造成的絕大部分傷亡,是由於建築物倒塌或嚴重損毀所導致。

而關於馬來西亞地震課題的愈高討論度,也喚起了民眾對本地建築安全的重視。大地工程師劉少雄指出,一般震級5級以上屬於有破壞性地震,無防震措施的建築物可能會出現裂痕,而6級地震則足以使建築物的局部結構倒塌。

ADVERTISEMENT

目前大馬半島最大的震級是4.6,低於5級。那麼,從一般人民房屋到大型基建有需要具備耐震標準嗎?

民房學校建築無防震規定

儘管馬來西亞不屬於地震高風險國家,目前也未有任何建築物因地震而嚴重損毀,政府還是防患於未然,在2017年開始落實了結構設計規範(MS EN1998:2015 Eurocode 8),確保一些大型的關鍵公共建築、基礎設施、橋樑、水壩、高樓等重要單位,在地震發生的緊急時刻能持續運作。

當然,一些蓋建發電設施、水力發電基建、油氣管線的發展商也會考慮到抗災能力,自我符合防震設計要求,以防在遇到地震時面對巨大的商業損傷,以及把災害性爆發的影響減到最低。

至於人民住宅、房屋、學校等一般建設則暫無強制規定,胥視地方當局的審核單位是否有在發展許可上將抗震規範列為條件了。

拿篤地震引起專家警惕

東馬沙巴的潛在地震震級高於半島,逾百年來發生超過80宗地震事件,尤其2015年發生的蘭瑙里氏6級地震影響深遠,震源距離首都亞庇僅85公里。這場地震造成京那峇魯山上18人死亡,數百名受困的登山客最終幸運獲救。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2015年6月,沙巴蘭瑙地震造成清真寺受損。(馬新社圖)

再把時間線拉前,許多當地居民仍對1976年東海岸拿篤的6.2級地震記憶猶新。當時不少建築遭破壞引起專家的警惕,大馬橡膠局也因此開始研究高減震天然橡膠軸技術(Seismic Rubber Bearings),預測有效防止7.5級地震。

這項防震科技早在1985年首次推介,至今全世界多達2萬多座建築或大型基建都有使用。我國則是從英國引進並由本地專才進行開發,拿篤的三層式大馬棕油局(MPOB)建築就是我國在2000年第一個使用這項防震科技的建築物。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2000年,拿篤的三層式大馬棕油局建築是我國首個使用高減震天然橡膠軸技術的建築物。

距離蘇門答臘約400公里的檳城二橋也一樣。回顧2012年印尼發生8級地震,當時二橋還在興建中,但已安裝的高減震天然橡膠軸技術成功有效抵擋了餘震的威力,對橋的結構沒有明顯大規模破壞,被視為通過了防震考驗。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高減震天然橡膠軸技術具有良好的減震、隔音和緩衝性能,預測有效防止7.5級地震。

二橋建成後,當局聲稱該橋足以應對6級地震,該技術也大大延長了大橋的使用壽命。

防震設計概念是保命

那麼,我國半島一般的人民房屋有使用耐震設計的必要嗎?

工程地質專家張昌文打破一般人對防震技術的迷思:要讓建築物安裝防震系統後百堅不摧或毫髮無損是不符合實際的,這也不是防震技術的核心作用。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劉少雄(左)和張昌文強調,建築防震系統的核心防止建築物倒塌以保人命,並降低建築物的損壞程度。

“防震設計的概念是要保命,不是保產物,房屋可以有裂縫或稍變形,但不是完全坍塌,必須把人命傷亡降到最低,甚至是零。”換句話說,地震發生時,建築的防震結構最重要功能是防止房屋像豆腐渣一樣完全坍塌而傷及人命。

若參考世界各國的耐震規範,大多圍繞在“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則。畢竟從現實層面考量,高標準的耐震建築售價肯定比較高,在地震低風險的情況下,人們自然會慎思自己的錢有沒有花在刀口上。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臺灣921地震後,張集強和團隊在埔里為老建築進行古蹟保存工作的檢測。(受訪者提供)

“從發展地段與活躍斷層帶的距離、地震發生幾率有多少,工程師可能會提供建議,看是否有必要建造抗震或耐震的建築物。”

土石流強風比地震更受關注

大地工程師劉少雄坦言,在建築安全上,政府當然希望能夠提供更大的保護力度,但要執行並不容易,必須考慮到社會大眾都能接受的成本與效益平衡。

像是在吉隆坡或武吉丁宜斷層帶,周邊範圍必然會經過一些房子或社區,惟如前所述,大馬地震目前屬於低頻率和低震級,因此一般發展商在興建房屋時並不會特別關注或強調該地點是否處於斷層帶,反之,較為常見的土石流或強風風險更受人們關注。

“硬是要設計高標準來抵擋所有環境外力的成本是很高的,當民眾對防震知識不足,自然不會想要花更多錢去買‘保險’,政府制定的規範也不會想要讓人民過分地耗費資源。”

“政府既要顧及到防震,也不能過度渲染或強調地震的嚴重性來落實強迫政策,我覺得現有的規範是合理的。”相比之下,他強調提早確立人們對自然災害的警覺性教育。

馬古蹟防護工程師太少 

天災地震除了人命和財產損失,也可能讓一個國家僅有的古蹟文物和建築毀於一旦,礙於原始材料難以尋獲或修復技術不足而困難重重。特別是我國20世紀以前的大部分建築是磚木構造,很多老房子也不具備地震防護。

UCSI大學建築與人文環境學院副院長張集強助理教授表示,比起臺灣日本,我國未有古蹟因地震遭摧毀,“震級還沒大到這程度,目前破壞古蹟的主要還是火災、颳大風或炎熱氣候導致白蟻侵蝕及材料老壞。”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日本神戶舊居留地十五番館遭1995年阪神大地震徹底摧毀,當局最終使用倒塌前70%的材料及隔震施工進行修復。不禁令人反思,我國對古蹟是否有足夠重視?(受訪者提供、網絡圖)

回顧南投921大地震,當時張集強人在臺灣參與震後的古蹟測量和保存工作。這場地震引發臺灣一系列工程建築的檢討,包括在高層建築和古蹟防護上也進行了立法和修法來應對。他不禁反思,馬來西亞有這樣的意識嗎?

大马建筑都具备防震作用吗?
張集強:目前我國的地震規模還不至於對古蹟造成巨大破壞,但意識很重要,不能一直處於不知覺的狀況。

“沒有,目前我國涉入古蹟防護的工程師太少,整體而言也沒有真正很專業的,我們具備修復木造建築的能力,但至今我們僅僅主要傳承了先輩的知識和技術,沒有更進步。

古蹟防火也應有新做法

“在這個年代,我們理應要更有科研能力去做檢驗、材料的加強和修復等,包括古蹟的防火也要有新的做法,但我們還是在用一般的防火概念套用在古蹟上。”

他分享,擁有140年曆史的太平舊巴剎由於年久失修,地方政府撥款展開修復計劃預計今年底竣工,但修復過程卻讓他痛心疾首,“很可惜,他們在整個修復的過程竟然把木柱子完全拆掉!然後大部分用新的材料重建,唉。”

他感嘆,很多時候當局在乎的是一個修復後外表美觀的建築成果,以吸引遊客為目的,並不重視古蹟本身遺留下來的歷史訊息和內涵,也不會思考到工程價值。

若4級地震古蹟建築或現裂縫

“從科學角度,我們也失去了一次研究的機會,像是木料如果耐140年後的強度還剩多少?或是讓50年後的科學家去研究200多年的木料可以繼續保存嗎?但我們這一代卻如此草率解決掉(古蹟)了,這不是古蹟保存的精神。”

張集強補充,目前我國的地震規模還不至於對古蹟造成巨大破壞,但若發生4級地震,一些古蹟建築也有可能出現裂縫。“當然,要政府馬上做到7級的古蹟防震防護是很不實際的,每一棟建築成本都會很高,但保護意識還是要有,包括能不能提高建築的剛性或加強對抗側向力的能力?而不是一直處於不知覺的狀況,等事情發生了才來亡羊補牢。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