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承諾不管制網際網路,社媒無需準證就可以運作,也導致政府對社媒沒有約束力,隨著網絡罪案越來越猖獗,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把臉書和其他社媒列為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底下的準證持有人,即需要申請準證才能運作。
報道:郭秋香
ADVERTISEMENT
攝影:陳世偉
我國承諾不管制網際網路,社媒無需準證就可以運作,也導致政府對社媒沒有約束力,隨著網絡罪案越來越猖獗,政府正在考慮是否要把臉書和其他社媒列為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底下的準證持有人,即需要申請準證才能運作。
數字通訊部副部長張念群受訪時坦承政府已收到建議,希望政府可以更好的管制社媒,目前此事在探討中。
她說,要Meta和其他社媒申請準證才能運作,是一個重大決策,一旦政府有此決定,她促請民眾支持政府。
面對臉書撤馬VS壓制言論自由
她坦言,若規定社媒申請準證才能運作,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Meta不同意,撤出大馬的運作,大馬人就不能使用臉書,除非翻牆;
─Meta同意,但相信會有異議出現,認為政府加強管制社媒,間接壓制人民的言論自由。
目前的法令也無法管制臉書廣告,張念群表示,臉書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管制,但政府希望由社媒承擔這個責任。如果他們冥頑不靈,人民也會希望政府採取更激烈的行動。
她說,政府也不想看到最終臉書撤離大馬,畢竟臉書擁有一定人數的用戶,否則詐騙分子也不會看上這些平臺。
嚴厲管制或致網絡不再自由
立法是否可以解決社媒詐騙案?張念群坦言目前沒有看到其他國家有法律作為參照。
她強調,給予政府更大權力採取更強烈的措施對付和管制社媒,會使到網絡生態不再自由,政府需要找到平衡的點。
“這是一個需要謹慎使用的權力。如何確保這只是用來對付詐騙,而不會被執法者或授予政府太大權力對付政敵?”
她表示,如果有一個好的參照,政府保持開放的態度。
她說,政府也會做更多研究,看是否通過法律行動針對臉書的詐騙案起訴Meta。
Meta應更努力遏制網上詐騙
Meta有嘗試遏制平臺上的詐騙案,但政府還不滿意Meta的努力,相信還可以做得更好。
她說,7月4日在武吉阿曼與Meta代表的會面上,該部針對臉書層出不窮的假帳戶和詐騙案,措辭強烈的對Meta表達抗議。
“例如著名經濟學家佐摩的名字和照片被盜用開設專頁的情況,Meta表示已當成優先處理個案,但是會面那天,還是找到以佐摩名義開設的假帳戶。”
無人能擔保有絕對安全社媒
張念群表示,政府在打擊社媒尤其是臉書的詐騙活動面對多項挑戰。
“首先是主動權在Meta,社媒無需MCMC的準證,就沒有辦法像監管傳統媒體一樣直接管制。”
她說,政府接獲舉報會第一時間交給META,不能說META沒有配合,但若只是事後撤下,問題還是沒完沒了,臉書永遠處於被動。
她指出,目前開帳戶不需要驗證,沒有被要求提供身分證,也沒有限制可以開設多少個戶頭,但如果要落實實名制開戶頭方便管制,又是否是正確的方向?她認為需要更多討論。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警戒心不足易成受害者
她說,這個時代無法阻止人民使用社媒,然而人民的數字識讀和素養不夠高,警戒心不足,以致很容易變成受害者。
張念群表示,社媒詐騙是有組織的犯罪行為,犯罪分子會想方設法砸錢突破各種障礙。
她表示,這是一場科技的競賽,科技的特性是不斷演進,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人擔保有絕對安全的社媒,唯有個人保持警覺心,才是最好的保障。
MCMC:無權進入臉書系統
Meta才可刪帖假賬戶
報道:郭秋香
攝影:林毅鉦
臉書詐騙廣告層出不窮,身為監管機構的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難道無能為力嗎?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MCMC)網絡安全組主任哈密莫哈末坦言, 就算民眾舉報臉書詐騙,MCMC也不能直接在有關平臺撤除內容,或者關閉賬戶,因為他們沒有進入臉書系統的權力 。
他說,當有受害者舉報,他們把案件移交給警方採取行動,再通知社交平臺供應者撤下假戶頭。
與Meta及警方合作打假
“例如臉書只有Meta才可以進入系統,要從他們的系統中刪除任何內容,必須與Meta合作。”
他表示,該會在預防詐騙方面,就是盡力撤下假網站、假賬戶,跟警方合作,鑑定騙子的身分。
發現涉詐騙應向臉書舉報
他說,社交媒體上的挑戰是每個人看到的內容或許不一樣。所以他們需要集合更多人的詐騙經歷,瞭解詐騙分子的幹案模式。
他促請社媒用戶,一旦看到含有惡意、有詐騙意圖的貼文或廣告,即刻向臉書舉報。大眾也需要扮演他們的角色,讓臉書可以採取行動。
他說,MCMC最大的挑戰是確認詐騙的形式,因為MCMC沒有涉及犯罪分子和受害者之間的談話範圍,不知騙子如何操作,一旦鑑定幹案模式,就可以與服務供應商合作擬定策略。
封鎖詐騙電話號碼
他說,例如包裹和恐嚇的電話詐騙,如果鑑定了詐騙的電話號碼,MCMC就會封鎖有關的號碼。
他透露,通過與電信公司的合作,從2017至2023年5月,他們封鎖了20億通可疑的電話。
追蹤詐騙者IP須各方協助
哈密莫哈末表示,要追蹤詐騙者的IP需要各方的協助,罪犯分子是通過WhatsApp、臉書、TELEGRAM等直接聯繫受害者,或許可以從受害者或者社交媒體供應商獲取IP,但涉及法律步驟,例如要從臉書獲取罪犯的資料,先要取得法庭的庭令。
他坦言,就算追蹤到IP地址,不意味可以找到特定人士,可能罪犯使用VPN服務。
取締調查是警方權限
他表示,取締和調查詐騙案是警方的權限,如果有消費者被騙,MCMC接到投訴後,會向警方投報,或把案件移交給警方。MCMC會為警方提供技術援助和資料,如干案者在社媒使用的賬戶或手機號碼。此外,MCMC也會跟有關方面配合。
他指出,MCMC也和銀行合作,接到銀行投報時,他們會關閉涉及網站。他們不僅與本地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合作,還跟主機商合作,告知網站已被用來詐騙,請他們刪除該網站。
他說,在應對層出不窮的社交媒體詐騙案方面,MCMC也和警方、國家銀行、國家金融罪案中心(NFCC)及金融機構成立國家詐騙反應中心(NSRC)。公眾發現受騙,可以撥打997求助,也可透過網站向MCMC投訴:https://aduan.mcmc.gov.my/#/public/main或者撥打投訴熱線1800-188-030。
假賬號除不盡 聲譽形象損
本報啞子吃黃連
獨家報道:林佳香
星洲日報創刊近95年,積累了良好聲譽,結果本報的公信力讓騙子用來在網絡發佈假信息,誘使民眾上當。
開始時,詐騙集團只是簡單模仿《星洲網》的網站格式,騙取網民點擊,在後冠病疫情時期,他們到處盜用名義,不止本報和媒體遭殃,公眾人物和政黨機構都成了受害者。
陳莉珍:首次被冒名報案無下文
世華媒體集團營運長(內容及策略)陳莉珍向專案小組表示,星洲日報第一次被冒用名義大約7年前,當時賭博網站複製了《星洲網》的格式及模樣,卻使用一個奇怪的網址。
當時她代表星洲日報報案,然而警方卻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當時我們也沒有辦法證明星洲蒙受實際的財物虧損,只能說聲譽及形象受損,然而揪不出幕後人士,也無法通過法律提出告訴。”
被讀者質問為何不採行動
她指出,後疫情時期,星洲的標識及名義被盜用開設假賬戶大量投放詐騙廣告,臉書廣告覆蓋面廣,受害者人數眾多,極大地損毀了星洲的聲譽,許多讀者質問星洲為何不採取行動。
陳莉珍指出,畢竟能做的有限,我們曾經報警、做過分辨真假星洲網及臉書專頁的懶人包,也無數次向臉書平臺舉報。
“然而一切都是杯水車薪,不法分子氾濫程度到達不可控的地步了。”
她指詐騙集團冒用媒體機構名義行騙是全球媒體面對的挑戰,大家都在摸索解決方式。
“我們只能被動的應對,即收集冒用星洲名字或標識的假臉書賬戶,要求臉書管理者關閉假賬戶。我前後處理了十幾次,但還是不斷冒出新的假賬號。”
非每次投報都受理
而且,並非每次投報都受理,譬如有一次舉報一個冒用星洲標識的假醫美網站時,臉書拒絕對假賬戶採取行動,反指該賬戶沒有牴觸使用條例。
“我多次電郵向臉書解釋,有關假賬戶已經破壞星洲日報作為一家新聞媒體機構的公信力,並堅持要臉書採取行動,最後臉書才關閉這個假賬戶。”
她也和科技組討論從根本解決問題,但找不到妥善方法,因為媒體機構的新聞要觸及更多讀者,必須放在公開的網站(open web),無法以鎖碼阻止被假冒。
“我甚至想在網站開設投訴平臺,讓讀者發現到假網站或賬戶,直接分享給星洲處理,但還是無法解決問題。”
臉書有責任篩選審查廣告
她更希望科技巨頭從預防角度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假冒事件發生後,再後知後覺將假賬戶撤下。
“要在臉書投放廣告是輕而易舉的事,為何臉書不用科技進行審查,在投放廣告前先篩選? 科技公司既然利用科技賺錢,就應該肩負保護使用者的責任。”
她坦言臉書方有嘗試解決問題,但情況已經失控,目前看到的詐騙現象只是冰山一角。
“無可否認社交媒體創造了無數的價值,然而社媒是把雙刃刀,存在的弊端也不容忽視。”
“親友誤會我是騙子”
冷眼:冒名者毀我名譽
詐騙集團冒用名人身分開設假帳號以假投資騙財,著名財經作家及基本面大師“冷眼”感受最深,身受其害的他嘆幾乎清譽盡毀。
國外孩子也收到老千信息
原名馮時能的冷眼從來不經營社交媒體,4年前老千集團冒用他的身分在臉書及各個社交平臺開設假帳戶,以送書及授課為由,開設群組哄騙受害者投資,再捲走他們的錢財。
他並不知情,只是感覺到朋友疏遠他,親友態度有異,直到國外的孩子也收到詐騙集團的信息,他才驚覺事態嚴重到名譽不保的地步。
曾經是《南洋商報》總編輯的馮時能已經84歲,擁有近50年的投資經驗,一直堅持實踐基於基本面的投資理念,早年出版5本有關投資的書籍,把投資經驗傳授大馬股民,隨著年齡增長,他漸漸淡出公眾視野,不料卻被老千盜名行騙。
同學聚會察覺友人疏遠
他接受專案小組專訪時表示,被詐騙集團冒用身分這事困擾了他數年,從起初的委屈憤怒,到現在的無奈及無力感,他只能勸自己釋懷,畢竟連政府也無法阻止詐騙集團冒用他身分開設假帳戶,他又能如何?
他指出,在還不知曉身分被冒用時,他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察覺同學態度有異,追問之下才知道同學誤解他是老千。
律師指無法對付冒名者
他曾聯繫律師希望採取法律行動對付冒用身分者,但律師卻表示這類情況防不勝防,只能向警方投報,證明自己非騙子,卻沒有實際的方法,可以杜絕身分被冒用的情況。
“我也曾向警方投報,再通過媒體公佈已經封筆,也沒有開班授課,但絲毫沒有幫助,他還是不時被告知又有人冒用他身分,以開班授課的方式行騙。”
他曾經讓身為科技工程師的女婿協助揪出詐騙集團,但很遺憾,並沒有辦法找到這些隱藏在黑暗角落的騙子。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澄清,我只能坦誠地說:已經無能為力,內心充滿挫折感和無奈。我希望有人能告訴我,應該採取什麼方法,可以有效地解決這種身分被冒用的情況。”
望政府出手除社會公害
他指詐騙集團已成了社會公害,受害者蒙受名譽損失,卻遲遲沒有得到保障,他期盼政府成立專案部門,由專家及通過法律解決這個問題,也贊同限制社交媒體發佈詐騙廣告。
“政府及社交媒體公司不應該讓受害者獨自面對這樣的窘境,他們不能袖手旁觀,讓事態不斷惡化,給民眾一種詐騙不會受到對付的錯覺。”
相關文章: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