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雲

發佈: 7:00pm 02/09/2023

砧板

衛生

廚房

樹桐

黴菌

張雨

獨木香

廚房的大配角/張雨(居鑾)

作者:張雨(居鑾)

,顧名思義就是飲食和烹煮聖地,是家庭“煮”婦的工作室(有人說是試驗室,因為研發新菜單),對新手可能又是戰場。鍋、鼎和壺可以不齊全,碗、盤和碟輪著用,刀、叉和匙沒要求的話,是剛剛好的。

唯有一樣,不論豪華廚房或簡陋版的,缺少它,剁肉、剖魚和切菜就有困難了。

ADVERTISEMENT

說的就是。那是廚房不可缺少的工具。不講究和實用,只為應急的話它很容易被其他物品替代。這東西,不講究的人只要有塊可墊底的木就可以了,而我家,因為有找到好木材的條件,所以廚房總掛著比別人家多的砧板,不只分切肉、切水果和切菜用的,另外還收藏幾個是備用的。

70年代,父親是伐樹工人,每當砍倒名為tembusu(香灰莉木)的重硬木,總會鋸多一塊厚約6到8吋的木塊收藏。父親沒受過教育,也不會馬來名稱,大概是前人口傳,因此也只管將這有特別香氣的好木稱為“”。

父親只選直徑超過30吋的樹桐,取其結實密度高的面積來收藏。因為樹要長得夠久,所謂的“夠水”,才會成熟和更硬。將切下的樹筒擺平,想像一下,便覺像極橫切成塊的馬駮魚,肉的位置就是可用部位,骨頭在中間;圈出可用的,避開與骨頭相似的樹桐中心點酥鬆部位,那是木材還未成熟的部位,俗稱材心,容易斷裂且不耐用。

又大又厚的木塊,可用圓桌面來形容。父親用鐵錘將根細鐵釘豎立,輕輕敲下定位,接著用細繩綁著豎立的釘子,繩的另一端繫著2B鉛筆,與釘子有幾吋到一呎多距離,然後手握筆桿繞著轉一圈,一個圓形就出現眼前了。例如,繩子與釘差距一呎,畫出的就是直徑兩呎的大圓圈。當時的砧板都是做成圓形的,我猜是因為沒尖角,不容易傷人,又或許圓圓的比較受歡迎。

父親用利斧由外往內斫,通常靠外皮的地方也不耐用,木質鬆脆,容易崩壞。父親小心翼翼的一斧一斧順著鉛筆痕跡砍下,全是手動勞作,雖然可以用電鋸快速的切割形狀,但由於速度快,萬一有閃失,就只好將砧板做成面積更小的。

父親堅持慢工出細貨,有時鐵刨或磨砂沒幾下就停工,可能是腦子有其他要想的,因此沒能專心,他常說反正是做給自己用的,不用急。

兩天完成一個砧板的情況不是沒有過,但多數時候是超過一星期才做好一個,幸好不是做來售賣,否則,連時間成本加進去,都不知道怎樣定價。

在路旁擺賣砧板的原住民

很多年後,走在東海岸沿海一帶,常有原住民在路旁擺賣砧板,據說都是華裔老闆出資,聘請住在深山的土族專門砍伐製造砧板的樹桐,然後在鄉鎮的簡陋廠房加工製成的。

這些原住民必須將砧板賣出才可計算工資,因此他們有的只好帶著一家老小,四處尋找地方銷售產品。為了節省費用,他們通常就地紮營,吃睡都在該處解決,一直到他們向下個目的地移動為止。

不論是買回的,或自己製造的砧板,未使用以前,我們都將它浸泡水中過夜,說是要它吸飽水分。

“獨木香”,之所以好用,除了特有的氣味,凡砍過都不留痕跡,像是傷口自動癒合,且不長,用後清洗乾淨,掛著滴乾水就是。

凡物都有一定的壽命,用久的砧板也會凹陷,家裡會做木工活的,出動工具修整一下,比如削去高的部位,再用砂紙磨砂,或者翻開底面,用砂紙出力磨幾個回合,出來成品幾乎都像新的一樣,不嫌棄的話又可多用一段時間了。

近年來,市場充斥其他原料制的砧板,有竹片、矽膠、鈦合金和橡膠木指接成品。

我還是在需要用到時,願意花時間到處找尋原木製的,不太敢試用替代品,特別是橡膠木,因為製造過程有加入大量防腐和殺菌消毒化學品,所以不認為可以安全食用曾在上面切出的食物。這是個人選擇,也可能是懷念父親和他曾做過的砧板原故,因此對原木製的砧板持有特殊情感,也想借此文章,傳遞曾經的生活痕跡,讓現代人知道廚房裡不可缺少的角色與來歷。

打開全文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7:10am 20/03/2025
郭碧融.“厕所之父”其实是一种荣誉

尽管有人称倪可敏是“厕所之父”,这或带有几分调侃的意味,但公厕的卫生水平绝非小事。

在刚过去的农历新年期间,我与父母和亲戚们前往泰国曼谷旅行。坦白说,我并没有特别喜欢曼谷──炎热的天气、拥挤的人群、市区的交通拥堵。

尽管如此,曼谷却有一个地方让我留下非常良好的印象,那就是公厕。

无论是机场、咖啡馆、食店、庙宇还是巴刹的厕所,地板都很干净,没有积水、鞋印、卫生纸、毛发等杂物。

还有,马桶的坐垫没有鞋印,马桶内的水清澈见底。更难得的是,厕所内的空气竟然没有飘着恶臭味。

因此,曼谷的公厕,加上当地人的亲切态度扳回了一些分数,让我不至于厌恶这座城市。

反观本地,公厕总是予人脏乱的印象──地面潮湿、坐垫上有鞋底的泥印、马桶内有冲不干净的“残留物”,以致有些人宁愿憋尿憋屎,也不愿意踏入公厕半步。

与城市内巍峨的高楼大厦相比,公厕虽然只是微小的组成部分,但它能解决公众的生理需求,是人们无论去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不可或缺的设施。

看似微不足道的公厕,实际上可以展现一个地方管理者的素质和当地人民的文明程度,所以公厕可以被视为一个国家的门面,比如日本的公厕因干净而闻名全球,备受游客赞赏,根据《日经》报道,公厕正在成为日本的观光地点,甚至有收费的导览团。

新加坡永续发展及环境部最近就宣布

拨款1000万元(逾3318万令吉),以推动咖啡店业者翻新厕所,进一步提升公厕的卫生水平。

该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就表示,尽管咖啡店由私人业者经营,但厕所供食客和路人使用,是社区的公共空间。

咖啡店也是游客会去用餐的地方,所以新加坡政府的举措非常明智,除了为当地人民提供良好设施,也使游客留下好印象。

看回我国,其实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上任后,就积极推动“BMW厕所”(清洁、迷人和芳香)计划,除了拨款建设“BMW厕所”,也举办“年度最佳厕所奖”,以提升全国公共厕所设施。

然而,时至今日,本地尚有公共厕所未达到“BMW”的标准,所以部长应该从根本着手,除了制定完善的监督制度,确保底下官员有执行任务,也应与业者商讨对策,同时加强人民的用厕意识。只有三管齐下,方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有人称倪可敏是“厕所之父”,这或带有几分调侃的意味,但公厕的卫生水平绝非小事。

从长远来看,若游客因为干净整洁的厕所而对我国留下深刻好印象,这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那“厕所之父”的称号反而是一种荣誉。

ADVERTISEMENT

點擊 可閱讀下一則新聞

ADVERTISEMENT